古泮池

百科

古泮池位于曲阜市明故城东南隅,始建于周代,传为孔子课余与弟来自子游憩之处,是鲁僖公办学的遗址,《诗经· 鲁颂》有"鲁侯戾止,在泮饮酒"句。传孔子常带群弟子"游泮"。

  • 中文名称 古泮池
  • 地理位置 曲阜市
  • 始建时期 周代
  • 用途 鲁僖公办学

历史沿革

  后世便把来自读书人入学叫做"入泮"。古代诸侯学校设半圆形水池,名泮池。西汉时泮池成为灵光殿建筑群的一部分,360百科西汉初年,汉景帝之子鲁恭王刘馀,常到此垂钓,故又称"太子钓鱼池"。东汉末年,灵光殿被毁,泮池再次废弃。到明成化年间,六十一代衍圣公孔宏绪整修为别雷手载负墅。至清乾隆二十一年(1755年),改建为乾隆行宫。乾隆以后,行反请根属力密宫废弃,清末建筑陆续倒塌。光绪结唱厂二十年(1894年),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为抵制美国人建教堂,于池北建立了文昌祠。原建筑今已不存,其遗址1986年公布为曲阜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状

  现存大门及正房,原有东西厢房,现仅存东厢房基址。古泮池经多年填淤,现存东西长196米,南北宽73.4米,水面面积1.4万平方米

  直至上个世纪中期,古泮池依然是清泉涟涟,杨柳依依,行宫假山,御碑在望,泮水西流,仍不失为一个环境幽雅的古式园林。不幸的是,现在的古泮池四周已被垃圾侵吞,面积越来越小,却还能让人感受到其往昔的神韵。令人欣慰的是,政府已经开始着手规划对这里改造复原,2007年曲阜市与法国雷恩市、西班牙圣地亚哥市出资对文昌祠进行了修缮。

典故

 尽消心属值们调 清乾隆皇帝在位时八次来曲阜。1756年,当他第二次到曲阜时,当地官员已在古泮池北岸为他新

  建起婷音补虽等的载间料药了行宫。一日朝圣礼毕,乾隆来到行宫,面对环境幽美的景致,不禁诗兴勃简设友船发,随口吟道:"千年古来自柏城头绿,过雨春花水面360百科红。"吟完犹觉余意未尽。正其时,发现一书称今曲阜为"新城",道时从蛋是明代由东郊"旧城"搬迁到此新建的。据此,他认为,古泮池属鲁国遗迹,理当在征观机致实封纸触旧城才是,新城中怎么会有古泮池呢?这大概是人们以讹传讹之结果。于是,乾隆又提笔写道:"十里东郊旧鲁城,新城安得泮池名。"乾隆走后,孔府的主人就把此诗作为御笔刻在石碑上,立于古泮池畔

  其实,乾隆所说古泮池也在东郊旧城是弄错了,因曲阜古城本在此处。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将县城迁移到原城东10里的地方另建新城,并改名为仙源县。到明代,因仙源遭兵燹,又把城迁回原址,经这样一个来回搬迁,古泮池的位置没有变动各助进农奏周边积异,仍在古鲁国的"泮水"旧所。当时,乾隆对自己的判定亦有存疑,但无时间去考证,自然就未改诗中之失误。一直到1762年他第四次来此,经广泛查阅史籍才个干手发现了错误,终于弄清了"今之曲阜县治,实即古鲁城池",古泮池正在此处。这时,乾隆为其轻率结论而悔,并怀着内疚心就城经江井较那劳父坐片情写下了第三篇《驻跸古泮池》诗:"此地非常地,新城即故城。馆仍今日驻,池是古时清。"

  写完此诗后,乾隆掩卷而思之。他想这次失误主要是自己读书不认真不仔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久速板,没有调查研究就下结论的结果。为了告诫后人不再重蹈覆辙,他决意把自己亲身经历的这件事写出来刻之于金石饭取喜胞外图甚多时斤,以示来者。于是,乾隆便提笔写了《古泮池证疑》碑。文中在叙述了以上事情女办专连发展过程后,写道:"甚矣,读书之忌粗疏浮过,不沉潜深造,博综详考,执一为是,譬为禾者,鲁莽耕而鲁根者伤照笔专已莽获,确乎其弗可也。"

  古泮东去价比条话池成了行宫禁地后,依例被封闭闲置,随着清王朝国力衰弱,行宫也日渐荒芜。光绪二十四年,一美国神父到曲阜传教,打算在曲阜建造教堂以抗衡儒教,实行文化侵略。神父在曲阜县城内转来转去,居然看中了古泮池这个景色优美的地方,拟买下"乾隆行宫"处的大片土地,计划改建教堂。孔府的主人衍圣公孔令贻闻讯后非常恼怒,一方面会同当时的曲阜知县孙国桢邀集了以孔鼎臣为首的孔氏族人联名上书朝廷,请朝廷出面干涉外教侵入;一方面联合曲阜城内外的绅预扩量斗工屋支守解斤以商名流共同募捐在古星读汉温条八消染泮池建起"文昌祠",供奉文昌帝君,祈求科甲功名的昌盛。洋人意识到官居一品的世袭衍圣公及其庞大的家族绝非好惹,若激起公愤,很难在此地站住脚,于是改在曲阜西关外路南建立了福音堂,作为传教基地。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