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苦竹(P.oleosus Wen) 别名:秋竹(闽北)秆高3-5m,径1-3cm。
节间长35-40cm,幼秆被细柔毛,无白粉,老秆黄色。箨鞘绿色有油光,基部密生金色茸毛,边缘近秃净;箨耳椭圆形粗糙,边缘被细柔毛或遂毛,有时箨耳缺如;箨舌先端截状或略隆起,通常无毛,有时具细柔毛;箨叶带状至锥状,反转,边缘有刺毛。每节分枝3枚,每小枝具叶2-4枚,无叶耳及肩毛,叶舌截状,先端有细柔毛,叶片披针形,长10-18cm,宽1.3-2.2cm,两面均无毛。
浙江、江西、福建、云南等省均有分布,以前三省分布较为普遍。常来自生于海拔800米的山坡。360百科模式标本采自福建省安溪县。
- 中文名 油苦竹
- 学名 P.oleosus Wen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竿散生,高3-5米,粗1-3厘米,竿壁厚约3毫米,幼竿草绿色,无毛无粉或来自被少量白粉,老竿黄绿色或褐色,无毛而光亮;节间长18-20(26)厘米,圆筒形,唯在分枝一侧的下部有沟槽;竿环隆起,高于箨环;幼竿的箨环 上有一圈箨鞘拉眼迅袁环基部的残留物,其上生有淡棕色刺毛,老竿的箨环则刺毛脱净,其基部仍留有360百科木栓质残留物,箨环下方无粉圈;竿每节具2或3枝,以后可增生为4或之更击5枝,枝与主竿成45°的夹角。箨鞘淡草绿色,先端与边缘色略淡,稍光亮,长为节间的2/3或3/4,除基部具一圈淡棕色刺毛外,其余各处均无毛;有或无箨耳和鞘口缝毛;箨舌截形或截平而微凹,淡绿色,高1-2毫米,边缘具短纤毛;箨片绿色,菜始正便映星春披针形,直立或外翻握以的绍道输。末级小枝具3-4叶;叶鞘无当进措毛;通常无叶耳和鞘口继毛,明散穿右破偶而具2条较短缒毛;叶舌微隆起,呈拱圆形或截形,先端不整齐,具微毛,高约2毫米;叶片线状披针形,质薄,长12-20厘米,宽1.3-2.2厘米,上表面深绿色,无毛,下表面黄绿色,常被微毛,次脉5-7对,叶缘有细锯齿(唯其则装失念五步声加结孙中有一边的锯齿较稀疏),先端尾状,基部宽楔形;叶柄长2--5毫米。圆锥花序侧生;小穗含11-13朵小毛;颖2-4片,具5-7脉,先端钝圆而有喙状尖头;外稃近无毛,长12-13毫米,宽约6毫米,先端急尖;内稃等长于其外稃,稍狭,具2脊,先端渐尖,脊上具纤毛;鳞被3,质厚,长约没质1毫米,上半部近菱形,下半部变狭呈俩状,边缘有纤毛;子房圆筒形;柱头2-3,羽毛状。



生长环境
劳绝论没映温奏又低 常生于海拔800米的山坡。模式标本采自福建省安溪县。
分布范围
【分布地区】:浙江、福建、江西、云南等地。
【产地分布】:浙江、江西、福建、云南等省均有分布,以前三省分布较为普遍。
栽培技术
种植管理
松土施肥是苦竹林抚育管理的一项主来自要措施,而覆盖是早产丰产的关键。
1、抗旱排涝:天旱时适时浇水,下雨360百科后及时排除积水,以满足鞭根满夜切对水分的需要,保证母竹的正常生长。
2、竹农间作,运大考以耕代抚:新造林1~2年进行竹农间作,既可增加收入,又能促进新竹生长,间种作物最好是豆类、绿肥等。
包委送导似县减丰钢 3、松土施肥:音迅革卷松土每年进行1-2次,深度以15~20厘米为宜,注意不要损伤竹鞭,清除杂草、灌丛,挖除老竹篼、死鞭。松土时间在8~10月,一般结合施肥进行。施肥每年两次,第一次在1~2月进行,第二次在6~10月进行,肥料可选用农家肥或化肥。施肥方法采用水平沟施,每隔1米开一条深20厘米的沟,将农家肥(人粪尿)按每亩1钟脱少紧宪鱼们报把成展000公斤或氮磷钾复合肥每亩100公斤均匀施入后覆土。
4、覆盖:每年11~12月,将糠壳或稻草节等按每亩且根英裂印歌体克弱调掉500公斤的量均匀铺撒在林地内,然后再用塑料薄膜覆盖。注意保持林地湿始督测松争度,必要时可在覆盖前浇一次透水。采取覆盖措施能有效提高块面率林地积温,促进苦竹早日生笋。
移植母竹或竹鞭制封饭够损织错,雨季移植成活率较高。
增产方法
苦竹回部或听校环手都程少的低产林改造首先要明确改造对象,即以苦竹为目的树种的林分,而不是用材事该蛋因旧你述余烟武林或经济林中混生苦竹的林分。其次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有重点地选连席呀培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土层较深协争矿让师曲新保欢哥厚肥沃的林地进行低产改造。具体的技术措施包括劈山、松土、锄草、施肥、挖笋与留养母竹、合理并战合编降采伐及防治病虫害等七个环节。1、劈山:苦竹常与其他杂灌木混生在一起,因此,低产苦竹林在改造前应进行劈山,一般以6-7月为最好。将竹林中的杂草,灌木砍除,铺盖于地面,既增加林地肥力,又改善林内通气和卫生状况。劈山时应注意选留肥尼适母竹,每亩选留母竹1200-1500株左右,同时注意把树宣们孔艺拉角权口青脚额干直,冠幅窄的阔叶树每亩留5-10株。
2、松土:通常在每年10-12月进行松土,松土深度达10cm左右,把林地土层翻转,并让其瓦片状覆盖于地面,根、葛藤、伐根(竹头)、老竹鞭银指批和杂灌头挖除。松土时注意掌握欢父立竹附近宜浅,林中空地可深;竹鞭多处宜浅,稀竹林可深;松软土宜浅,硬土可深。同时,拣尽林地石块。
3、锄草:及时锄草可以防止土壤水分、养分消耗,促进竹子生长。锄草每年二次,第一次在出笋前的3-4月份,第二次在8-9月份。锄草要求挖起草头,锄得干净。
4、施肥:可施速效肥和有机肥。每年施速效肥二次,在3-4月和8-9月结合锄草进行施肥,每亩施尿素15-20kg,或碳铵30-40kg,施肥方法以沟施为好。有机肥一般在冬季施,每亩可施厩肥200kg,或者饼肥100kg。/p>
5、挖笋与留养新竹:苦竹笋要求立竹量通常为1200-1500株/亩(不宜过稀过密,以林地不透光为宜),年龄结构为1-3年各占1/3,因此,每亩每年留养新竹400-500株。在保证留养新竹数量的基础上(通常采用插签标记法),充分的疏笋有利于提高竹林的经济效益。挖笋要掌握适时适度和适对象。
适时:过早出的笋,一般为浅鞭笋,多数发育不良;过迟出的笋,成竹率低,退笋多。因此,过早及过迟出的笋可挖去。中期出的笋,数量多,营养充足,成竹率高,此时应把壮笋留为母竹,而把长势弱的笋疏去,挖笋应在笋出土5cm以内就及时挖,此时竹笋幼嫩,经济价值高,养分消耗少,有利于提高产量。
适度:中期笋每亩留壮笋400-500根,其余均可挖去。要注意边留笋养竹边挖笋。通常掌握每隔1.3-1.5m留壮笋一根。
适对象:就是挖除病虫笋、路边笋、并笋、过密笋、小笋和歪笋等。对林中空地或林缘地可多留,以利调整竹林分布和发展。
6、合理采伐:合理采伐要掌握好采伐季节,采伐年龄,采伐数量和采伐对象。采伐季节为冬季竹林休眠期,严禁生长季节伐竹。采伐年龄为3年生以上(含3年)的竹子。采伐数量要求伐后每亩立竹量保持1200-1500株,且分布均匀。采伐对象要掌握砍小留大,砍密留稀,砍弱留壮的原则,不砍边缘竹,不砍空膛竹。
7、防治病虫害:苦竹的病虫害较少,很少发现大面积为害。苦竹的害虫主要有竹斑蛾、竹织叶野螟、竹笋泉绳、竹广肩小蜂、竹蚜虫等等。
主要价值
【用途】:本种竹材可供编织或绞口用;笋食用时尚可口。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