榈木

百科

榈木在我国来自历史上,先后有多个不同的称360百科呼,从留存下来的古代文献以近现代相关著述中,可以看到榈木的诸多名字,如花榈、花梨、花梨木、老花梨、新花梨、黄花梨、海南檀、降香黄檀。

  • 中文名称 榈木
  • 别称 花榈、花梨、花梨木
  • 界 植物界
  • 文献 《本草拾遗》

简介

百草榈木

  【榈木的治疗功效】: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1.《出自《本草纲目拾遗》》:桐木,出安南及南海。人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

  2.《纲目》:搁木,木性坚,紫红色,亦有花纹者,来自谓之花搁木,可作器皿扇骨诸物。俗作花梨,误矣。

  【拼音名】Lǘ Mù

  【英文名】wood of Henry ormosia

  【来源】

  360百科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讨修约氢时非酒跑达花榈木材、根皮或根、叶。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晒干或鲜用。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肝;肾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曾益缺间: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榈木

  榈木(《互味千绍本草拾遗》)

  【异名】花梨木(《琼州府志》),青皮树、青豆风柴、青龙捆地、相思树(《湖南药物志》),鸭布渐额紧语穿支田慢刘公青,三钱三、青竹蛇(江西《草药手册》),

  红面桐、臭树、牛屎柴、烂锅底柴、臭桶柴、红豆树。

  汉语拼音:lv mu

  英文名:ood of Henry ormosia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nmosia Prain[O.mollis Dumm;Fodorovia henryi(Prain)Yakov.]

  【来源】为豆科植物花榈木的木材或根。

  【植物形态】花榈木(《纲且整么四核挥状失边讨目》),又名:红豆树。

交频原村均械加植  小乔木,高5~8米。

  幼枝密被灰黄色茸毛。

  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9,革质,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倒披针形,长6~10厘米,宽2~3话路就离黄厘米;下面密被灰黄色茸毛。

  脚武指措营临花黄白色,为腋生或顶生的圆锥花序,或为腋生的总状花序;总轴、花柄和萼的表里两面均密被灰黄色茸毛;萼陀螺形,裂片卵状三角形,分裂至中部;花瓣长约2厘米,旗瓣近圆形,具柄深法战;雄蕊10,分离,5个发育,5个退化,不等长,向内弯,开花时伸出;子房边缘有疏长毛,花柱长线形,柱头倾斜。

  荚果扁平,长7~11厘米,宽2~3厘米,稍有喙。

  种子红色,长8~15毫米。

  花期7月

  生长于杂林中。

  分布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贵州、福建、四川、云南广东等地。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晒干或鲜用。

  【性味】《本草拾遗》:味辛,温,无毒。

从调举  【功用主治功效】活血破瘀 ;治症瘕,赤白漏下,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祛风除湿;解毒消肿.

  ①《本草拾遗》怀:主破血,血块,冷嗽,并煮汁及热服。

  ②《海药本草》:主产后恶露冲心,症瘕结气,赤白漏下,并锉煎服之。

  【占局商度于听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鲜者3~5钱)

  【选方】①治跌打损伤:花榈木五钱。

  水煎兑酒服。

  (《湖南药物志》) ②治产后瘀血腹痛:鲜花榈木根五钱。

  燃征毛积名搞剧难煎水服。

  ③治白喉:花桐木根二钱。

  磨醋服。

  ④避孕:花榈木根三钱。

  煎水,月经干净松鸡测交座门气带事后三天服。

  (②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上内容仅供参考,一切诊断陆没望频乐场笔言担富谁与治疗请遵从就诊医生的指导。

  榈木 (《中华本草》)

  纲目》:搁木,木性轮丰长之坚,紫红色,亦有花纹者,谓们般剂之花搁木,可作器皿扇骨诸物。俗作花梨,误矣。

  【拼音】 Lǘ Mù

  【英语】 wood of Henry ormosia

  【别名】花梨木、青皮树、青豆风柴、青力捆地、相思树、红面桐、三钱三、青竹蛇、臭树、牛屎柴、烂锅底柴、臭桶柴、红豆树。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花榈木材、根皮或根、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nmosia Prain[O.mollis Dumm;Fodorovia henryi(Prain)Yakov.]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花榈木 常绿乔木,高16m。树皮灰绿色,光滑,幼枝密被黄褐色茸毛。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长13-33cm;小叶5-9,革质,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6-10cm,宽2-5cm,先端短尖,基部近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上面暗绿色,无毛,下面密被灰黄色茸毛。花排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状,生于枝端或叶腋,花序轴及小花梗均被黄褐色茸毛;萼简倒圆锥形而短,先端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与筒部几等长,萼简内外均有灰黄色茸毛;蝶形花冠,中央淡绿色,边缘绿色微带淡紫。旗瓣近圆形,具柄,翼瓣、龙骨瓣斜倒卵形;雄蕊10,全分离,不等长,花丝淡绿色,花药淡灰紫色,内弯,开花时突出;子房边缘具疏年毛,花柱线形,柱头偏斜。荚果扁平,长椭圆形,长5-12cm,宽1.5-4cm,木质,稍有喙,熟时紫褐色,被蜡质。种子4-8颗,稀l-2颗,种子椭圆形,长8-15mm,成熟时鲜红色,有光泽。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300m的山坡、溪谷两旁杂木林内。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破瘀;解毒消肿。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产后瘀血腹痛;赤白漏下;跌打损伤;骨折;感冒;毒蛇咬伤;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附方】 ①治跌打损伤: 花搁木五钱。水煎兑酒服。(《湖南药物志》)②治产后瘀血腹痛: 鲜花搁木根五钱。煎水服。③治白喉: 花搁木根二钱。磨醋服。④避孕: 花搁木根三钱。煎水,月经干净后三天服。(②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主破血,血块,冷嗽,并煮汁及热服。

  2.《海药本草》:主产后恶露冲心,征瘕结气,赤白漏下,并锉煎服之。

  【摘录】《中华本草》

榈木称呼

1.花榈

  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称之为"榈木";明代的李时珍《本草纲目》、清代的屈大均《广东新语》称"花榈";李宗山先生所著《中国家具史图说》中说"花梨木亦称花榈木(Ormosia henryi Prain)"。花梨C花黎木、番花梨)的名称由宋至20世纪初宋朝赵汝适《诸番志》、明朝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以及明、清的广东海南地方志匀有"花梨"及"花黎木"的论述,清及民国海关关志进口商品名录中

  叶采用"花梨"或"番花梨"。

2.老新花梨

  清末及20 世纪90年代初,有老花梨及新花梨之说.I944年出版的德同学者艾克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中,认为中国家具中所使用的"高级花梨水"可分为:黄花梨--"它包括优美的明代和清初家具的黄花梨";老花梨--"在较晚时期特别是19世纪初叫的简朴家具中常用的、幽暗的褐黄色老花梨";新花梨--"实际属干红木群的新花梨"。新花梨成为近代行业俗称,指产自越南的香枝木。

3.黄花梨

  "黄花梨"的说法究竟始于何时,历史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20 世纪初著名学者梁思成在考察古代建筑和研究明清家具时,发现明代所用"花梨"木与近代所用的"新花梨"并不是同一利1木材,为了区别这两种相近而价值不同的木材,便将明代所用的"花梨"木加了一个"黄"字,此后"黄花梨"之名便流传开来。

  1960年国家文物局《关于文物出口鉴定标准的几点意见》采用了"黄花梨"这一名称。艾克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中也有谈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种研究明清家具的论文、专著均有论述。在20世纪80年代,明式家具研究汽车坐垫专家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研究》将明式黄花梨家具推到了前所未有的崇高地位,引起投资、收藏黄花梨家具的热潮。

4.海南檀

  黄省曾在《西洋朝贡典录》中认为花梨有两种:一种为"花榈"木,另一个是"海南檀"。1956年出版的侯宽昭《广州植物志》中介绍了一种产于海南岛的花梨,名为"海南檀"。

  降香黄檀的名称从l980使用至今

  1980年出版林学家成俊卿的《中国热带及亚热带木材》,认为古时被称为"花梨"的植物,其学名应为"降香黄檀",拉丁文学名为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降香黄檀"为国产黄檀属中已知唯一心材明显的树种……心材红褐色至深红褐色或紫红褐色,深浅不均匀,常杂有黑褐色条纹……边材灰黄褐色或浅黄褐色,心边材区别明显。"

  在林学家吴中伦的《中国森林》中也对降香黄檀有说明。GB/T l8107~2000《红木》国家标准中,将海南产的"花梨"本它名为"降香黄檀"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