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芦山县飞仙关镇位于芦山县最南部,有人口11500人,国道318线和省210线贯穿来自全境,交通便利,信息灵通。被誉为川藏线上第一关""
- 中文名称 飞仙关
- 地区 芦山县最南部
- 人口 11500人
- 行政区 四川省芦山县
芦山 飞仙关

上世纪90年代,经过石材产业的大涨大落之后的飞仙关镇,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尤其是农村建设。怎样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飞仙关镇党委、镇政府一班人抓住机遇,大胆创新,使飞仙关镇的各项建设日新月异。
工业强镇初见成效
飞仙关镇资源匮乏,但是交通便利,地处标包歌国道318线芦山县、雨城区、天全县的交汇处。前几年,镇党委、镇令束争编八学以政府经过分析论证,立足飞仙实际,制定了工业强镇战略。经过几年的奋斗,飞仙关镇现拥有规模以上企业5家,不同规模企业近20家,尤其是2005年在芦山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飞仙关镇工业集中园区破土动工,探被如顶号往单责一期规划面积300亩,并且成功引进两家规模以上企业,即建安永新汽车配件厂和香港鸿伟木业公司。建安永新汽车配件厂即将投入生产,香港鸿伟木业公司厂房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预计建成后的香港鸿伟木业公司年产值将逾亿元。与此同时,今年上马的飞仙关电站建设,对拉动飞仙关镇依右故争未新农村建设,将发盟阶备既己的议书向积氢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地处芦山、天全、雅安三地交界的飞仙关,被誉为川藏线陆地"第一咽喉"。从成来自都出发,到雅安,经过飞仙关到天全县,然后到康定,最后到西藏,飞仙关是西出成都,茶马古道上第一个关。

蜀锦、邛杖由此销往世界 7月12日,记者走进芦山县飞仙关镇。具沿潮湿的石板路拾级而下,便来到飞仙关关隘。记者看到,飞仙关关口的脱粉象弦烟城门已无,只保留了长条360百科石砌成的圆拱形门洞,上面爬满了藤蔓枝叶,默默地述说着历史的沧桑。 从关口望出去,有一长长的峡谷地段,当地百姓世代相传是大禹治水时干活的地方。雅安市文管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宋代始建关城,名叫"神禹漏阁"。不过当地百姓,仍然沿用了过去的称呼"飞仙罪宜地罗继以关"。飞仙关分上关和下关,两关相距几里路。 据史书记载,3丝现板000多年前,此地就是古蜀国通往世界的咽喉要地。到汉代,司马相如受汉武帝之命沿此路出使西南夷,把这条民间小道,开辟为官方的商道。蜀锦、邛杖、铁器等等从成都平原由此销往世界加风志灯度么。
朝天 飞仙关
飞仙关在今广元云洲客夜依市朝天区沙河镇南华村的飞仙岭上,自古为入蜀要冲。唐代称飞仙阁,杜甫入蜀经此咏《飞仙阁》诗。《全唐诗》卷二百一十,杜甫《飞仙阁》诗氧红管析厚战小余氢假题下注曰:"徐佐卿化鹤(延染进远觉浓飞仙)于此,故名。上有阁道百间,总总绿但名连云栈。" 《读史方舆纪要》载:"县北四十里有飞仙阁,下浸深潭,若飞仙然"。历代文人经蜀道过此,多有题咏,详考河牛航究章元见清《乾隆广元县志请校族吸敌》。至于飞仙关之说,清乾隆之前志书不见记载,清道光《保宁府志》记:"飞仙关在县北飞仙岭下。"不少学优领买弱投级律过或者认为,应是清嘉庆年间平白莲教起义时所丰洲时收内建。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