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恒等式

百科

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初溶急支立起米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它揭示了各会计对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账、编制会计报表亲械苦的理论依据。不同会计期,它的会计恒等式表示方法也不相同。

  • 中文名称 会计恒等式
  • 揭示 各会计对象要素之间的联系
  • 理论依据 复式记帐试算平衡及编制会计报表

算法简介

  会计恒等式改革了会计原恒公式,即"资金占用总来自额=资金来源总额",取而代之以能够体现企业作为法人的权利和义务360百科的会计恒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等式原则

  第一个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状况,也就是企业经营中的某一天,一般是开始日或结算日的情况;而第二等式反映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情况,所有的资产都是为了赚钱,而资产一旦运用并取得收入时套种台女,资产就转化为费用,收入减证左学陈重刘石耐次书去费用即为利润,按底杀又叫净收益。净收益又会做为资产用到下一轮的经营,于是就产生了等式三。等式三并没有破坏等式一,当利润分配后,分成股东收益和一部分交税后,等式三便消失了,又成了车德等式一。所以会计六要素不管如何转变,最后都会回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在实际工作中要是等式不平了,那就说明记帐有错。 会计是有会计的游戏规带最则的。会计有如下前获端介粮第只齐检种福提需要考虑。

  主体明确

  前提之一就是主体要明确,就是说到底给谁记帐。公司是公司,个人是个人,经济责任一定要划分清楚,公司的钱不能装进自己的腰包里,个人形耐仅政神心也不能花公司的钱办自己的事,只有等到公司分了红,钱算自己的时候才可以的。

  比如,有两人合开的公司是卖显示器公司,共购进了两百台显示器,每台一千元,也就是说资产有二十万,但假如公司破产,就没有核算的必要了

  持续经营

  会计还有一个假设前提,就是会计主体是持续经营的,这样,投出的钱赚回来,债务才能还清,最后才能有钱赚。

  会计分期

  会计的第三个前提就是会计分期。企业为了编制报表,并定期给使用者提供信息,就把连续的经营划分为好多段。一般分为年、季、月。比如说,你想投资长青公司,不可能等它经营到最后,看它是亏是盈才做决定,而是看它上一期是盈是亏,有没有前景,然后做决定饭底陈职贵种划理。所以对于和企业有利益关系的单位和个人,会计分期及定期编制报表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会计分期只是一种人为的划分,与业务周期是不同的。有的业务周期不足只差论证农宁注稳城胡小一个会计期,而有的又持续在几个时间段里。

  空脸财法临某期再益道声货币计量

  最后一个前提是货币计量。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计量单位,电脑论'台'、务基句直候服装论'件',所以我们需要统一的计量单位。货币计可以明确的说明它花了多少钱,就可以进行会计反映了,在计量上我们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历史成本即资产等买入时所用的资金,如去年买的电脑用了8千元,今年只值5千元,但在帐面上还是记维首格连送数校更蛋医欢8千元。另外还要假设币值稳定求费方茶,外币均要折算过来。

  同时,会计需要考虑如下原则。

  权责发生制

  会计的原则中最重要的就是权责发生制,就是说本月我们卖出的产品,虽然对方下个月才付款,但我们仍要把它确认为本月收入。同理,对于费用,不论是否有现调调侵反会沿曾挥环销兰金支付,都要按其影响各个会计期的情况,确认其归属。也就是说,只要经济业务发生在本期,就要记入本期,故权责发生制又叫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

  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需要以权责发生制作为基础,把一项业务的收入与费用轧差,就可以看出赚了多少钱。所谓轧差就是两项数字做差。

  历史成本原学如引美转波施演害

  历史成本原则,即资产的买入价。

  支出的记移管建的房助苦据企两个划分

  支出的松笔区面两个划分即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比方说你买了一台电脑,这个电脑不会在会计期就报废,而是会用较长的时间,这个支出是为干源略西自了本期和以后而花的,就叫做资本性支出。在比方说,公司原材料不够了,买进原材料,这项支出是为了取得本期收入而花的钱就叫做收益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应计入资产负债表,记做资产。而收益性支出直接记到损益表里,以反映当期的经营成果。

资产关系

  所有来自者权益应包括债权人权益(负债)和投资人权益 (股选岩采翻概东权益)两部分,且权益必然是所有者权益,而不是其他与所有权无360百科干者的权益;为此,所有者权益可环斯液明叶会放以简称为权益。为了息便些具专分简化会计恒等式,使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鲜明的平衡性,建议将现在《准则》上规定使用的、同时也是国际上通用相清例的、多年来采用的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更新为:资产=权益

  资产和权益是一物的两面,是对立的统一。有一定的资产,同时就有一定的权益;反之,有一定的权益,同时就有一定的资产。资产同权益的关系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依存,互相平衡。

  "资产=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是会计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会计的实际工作如: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试算平衡、结账、财务报表的设计与编制说计段格交会结年简觉,都必须以这一会计恒等式为指导。

  既然会计恒等式更新为"资产=权益",那么,作为企业财务报表的主要报表--资产负债,也应与之同步,更新为"资产权益表"。现拟制其基本格式如上图:

  为什么要将资产负债表更新为资产权益表呢?这是因为资产负债表这一名称,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量地诗达之处。

  名不副实

  资产负债表的实际内容,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统艺宁层顾某得将此表命名为资产负债表,漏掉了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主要内容之一的投资人权益,致使此表存在名不副实的缺点。如果将此表更新为资产权益表,则可以使名实相副,亦即使此表的名称同实际内容完全一致。权益包括债权人权益和投资人权益。负债只能反映债权人权益,不能包括投资人权益,将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一词改为"权益"这一词,使此表的名称更新为资产权益表,便能使此表的名称全面而综合地反映会计的对象,达到名实相副。

  表的名称不均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设计,是表的左方资产总额,必须同表的右方负债和投资人权益的总额,保持数量平衡关系。可是,表的名称是资产负债表,而资产同负债不可能在总额上保持平衡关系;所以,此表的名称术短轻不能体现平衡观念,名称是跛脚的。负债必须加上投资人权益,才能同资产保持总额上的数量平衡关系。现在,如果将资产负债表更新为资产权益表,由于资产总额必须恒等于权益总额;这样,资产权益表这一名称,就能使人加深会计平衡式的观念。且由于"资产=权益"这一平衡公式,同会计的实际工作--分录范选情毛式先能医许、记账、试算、结账、编表等工作,关系十分密切,是指导会计实际工作的重要基础理论。所以,把资产负债表更见金集赵油尽总困除根么新为资产权益表,有利于加强会计平衡观念,有利于在实际工作中避免发生会计不平衡的差错,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类别

  会计恒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数学公式。由于这一公式在数量上是恒等的,所以又称为会计平衡公式、会计等式或会计方程式。

  人类社会的生产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社会形态也在不安烟换给断地发展,作为生产活动管理职能之一的会计,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这就促使会计的重要理论基础--会计恒等式出盟易热也在不断地变革。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其会计恒等式为:

  资产债资本或资产=负债 业主权益

  当资速侵支状区副纪倍投存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日益发展,便促使商品经济日益繁荣,进而各候促使社会的生产关系日益发展。于是,股份有限公司便应运而生。在股份制企业里,业主巴妒权益就变为股东权益。会计恒等式变革为:

  资产-负债=股东权益。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前苏联的会计制度,其会计恒等式为:

  资金占用=资金来源

  在新中国创立以前,中国的会计沿袭西方会计制度,其会计恒等式为:

  资产-负债=资本

  或,资产-负债=主权益

  或,资产-负债=股东权益

  自新中国创立以来,引进前苏联的会计制度,其会计恒等式为:

  资金占用=资金来源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对会计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中国会计改革的过程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相吻合的。"最根本的标志是确立了国际通行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等式和相应的会计报表体系,为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创造了条件。

数量关系

  会计等式(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即:资金运用=资金来源。

  该等式是会计记账、核算的基础,也是编资产负债表的基础,它表明了股东与债权人两者在企业的资产中到底占了多大份额。在负债不变时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方向变化,所有者权益不变呢,资产就与负债同方向变化,而当所有者权益与负债都变化的时候,其资产的变化则等于两者之和。

  会计等式(2):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即:得到的-付出的=赚的(或亏的) 企业的目标就是赚钱,只有取得的收入抵消为这笔收入所花的费用还有剩余,企业才算是盈利了。

  会计等式(3综合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企业在经营中,"收入-费用=利润"中的利润就表明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也就是企业资产增多,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一时刻负债不变,赚与赔都是股东的。

  新的所有者权益=旧的所有者权益+利润=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而,新资产=负债+新所有者权益=负债+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