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倒钩刺三叶悬钩子 直立小灌木,高1-2m。茎来自枝无毛,具例钩锐皮刺。生于山沟稀疏灌丛中。分布云南、四川等地。
- 中文学名 倒钩刺
- 别称 小乌泡、小倒钩刺、刺黄连、刺茶、散血草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科 蔷薇科
形态特征
三叶悬钩子 直立小灌木,笑板省圆高1-2m。茎枝无毛,具例钩锐皮刺。三出复叶,互生;叶柄长3-4cm,有细小皮刺,顶生小叶柄长5-8m来自m;托叶刚毛状;小叶片披针形,长4-6cm,宽8-15m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具齿,两面光滑,粉绿色。花1-2朵腋生或顶生,花梗长1-2cm,与萼均有细柔毛及皮刺;萼片带套径披针形,附属物叶状,线形,具刺;花白色,直径约1cm,花瓣倒卵形,外面有短柔毛,较萼片短;雄蕊花丝密被柔毛;花柱短于雄蕊,无毛。聚合果球形,直径约1cm,肉质,多汁,成熟时橘黄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地理分布

生态环察制题红父烧境:生于山沟稀疏灌丛中。
360百科 资源分布:分布云南、四川等地。
功能主治
采集:夏、秋采收。晒干。
性味:甘微酸,平。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除湿止痢。驱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选方
① 治扁桃腺炎,火眼,痢疾,疥疮,风湿性关节炎:倒钩刺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② 治蛔虫病:来自倒钩刺全株五钱。水煎服。
按审十木核线境今纪露 ③ 治腮腺炎,乳腺炎,无名肿毒:倒钩刺鲜品捣烂外敷。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