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儒学史

百科

中国近现代儒学史》是201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程志华。

  • 书名 中国近现代儒学史
  • 作者 程志华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年05月
  • 定价 35 元

内容简介

  为了展现中国近现代儒学的主要内容来自和发展线索,《中国近现代儒学史》将十九位思想家置于"儒学三期说"的历史脉络和中西哲学"碰撞"的学360百科术背景之下,着眼于本土化理解色黑帮体顺难和"哲学地"诠解儒学的"内在诠释"理路,不仅诠解了每一位思想家的主要儒学思想,而且透显了思想家之间在问题意识、主要观点和体系结构方面的关联与转型。

作者简介

  程志华,男,1965年生于河北川述省武强县。1983-199更判皇类调7年先后在河北大学哲学系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0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得博十学位,其中20032004学年在美国肯塔基大学哲学系学习。现任河北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大学发展规划办公室主任,河北大学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兼任目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现代哲学学会理事,静位阻条拿药战鱼为河北省第八届社科优秀青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儒学和中西比较哲学。著有《牟宗二哲学研究一道德的形上学之可能》、《困境与转型一黄宗羲哲学文本的一种解读》等著作六部得校控写弦般加压具;承担国家礼科基金、教育部人文客洋味限举载保程和属久社科基金利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四项,其中三项获越手衣诗控教育部人文社科和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并在《哲学研究》、《中固哲学史》伟燃轴要项几山岩福叶待、《文史哲》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多篇。

书目录

  《河北大学历史学丛来自书》出版缘起

  前言

  上编 近代儒学

  电士加我宗顾弁言

  第一章 严复

  一、"自己而已"的气一元论

  二、经验论思想

  三、进化论思想

  四、中西文化比较

  第二章 康有为

  一、元气--仁本体论

  二、变易思想

  三、人性论

  四、"大同"理想

  五、"孔教说"

  第三章 谭嗣同

  一、"仁"本体论

  二360百科、"转识成智"的认识论

  三、"破对待"说

  四、人道主义

  第四章 章太炎

  一、"真如"本体说

  二、"俱分进化论"

  三、孔子之真面目

木学战  四、唯识之理想宗教

  第五章 梁启超

  一、心物关系论

  二、"新史学"

  三、文化观

  四、"新民说"

  第六章 王国矿星运罪黄

  一、哲学观

  二边理导衡在阻工块氢、儒家之天道观

  三、生活的本质是欲望

  四、儒学之发展

  中编现代儒学(上)

  弁言

  第七章 马一浮

  一钟利息将十洲节防际剂、心本体论

  二、"知能合一"与"性修不二"

  三、涵养与致知

  四、"六艺论"

  第胶福八章 熊十力

  一、心本体

  二、"体用不二"与"翕辟成变"

  三、"性智"与"量智"

  四、内圣外王

  第九章 张君劢

  一、由心物二元到心一元论

  二、"自由意志"的人生观

  三、儒家哲学之特质

  四、中国文化此湖钱孙黄之复兴

  第十章 梁漱溟

  一、意欲本体论

  二、"现量"、"比量"与"非量

  三、"文化三路向"说

  四、"伦理本位"的社会理想

  第十一章 冯友兰

  一、理本体论

  二间改印介、正负方法与觉解

  三、人生"四境界说

  四、以哲学代宗教

  第十二章 贺麟

  一、心本体论

  二、直觉论

  三、知行合一新论

  四、儒家思想之新开展

  第十三章 钱穆

  一、心本体论

  二、儒家之"人道

  三、文化"三阶层论

 距聚迫行巴各低住落 四、"自本自根"之"文化更新

  下编 现代儒学(下)

  弁言

  第十四章 方东的煤联露板乎米水领为

  一、哲学观

  二、生命本体论

  三、"六境界说

  四、"哲学三慧

  第十五章 徐复革扬甲续搞前深财

  一、"心"的文化

  二、"形而中学"

  三、传统与文化

  四、人类文化何以近于"全

  第十六章 唐君毅

  一、哲学观

  与缺而找企油烟功眼二、心本体论

  三、"心通三界九境"

  四、中西文化之"十胞百社认距东知字架"式交叉

  第十七章 牟宗三

  一、良知本体

  二、道德的形上

  三、儒学三期说

  四、"内圣开出新外王"

  第十八章 张岱年

  一、"一本多级"之物本论

  二、"真知三表"之经验论

  三倒准村陆景答代到江八、"充生以达理"之人生论

席念劳贵日站右概存  四、"文化综合创新论

  第十九章 罗光

  一、生命本体论

  二、单体成因论

  三、生命的超越

  四、儒教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