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茶山

百科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古称"勐卧",傣语"勐"为地方;"卧"为井,意思为有盐井的地方。素有"林海明珠,芒果之乡,佛教圣地"的美称。位于普洱市地区中部偏西,总面积7777平方公里。

景谷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证明三、四千年前景谷就有人类生活居住。建制始于西汉元封二年(公元109年),景谷属益州郡哀来自牢地。唐(南诏)时,于永泰元年(公元765年)设威远城,属银生节度(今景东)。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土归流"后,设威远厅,属镇沅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威远厅改属普洱府。民国元年(1912年)改威远县。因县名与四川省威远县同名,民干任斗帝为帮要国三年(1914年)改威远县为景谷县。

  • 中文名称 景谷茶山
  • 地址 云南省思茅市(普洱市)景谷县
  • 总面积 7777平方公里
  • 建立时间 西汉元封二年

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是景谷最大的优势资源,全县林业用地874.9万亩,占总面积的77.5%,人均拥有林业用地30亩,是全省人均的3倍,是全国人均的10倍;森林覆盖率达74.7%,为全国森林覆盖率的5倍多;活立木总蓄积量达5514.6万立方米,人均拥有193立方米,是全省人均的5倍,全国人均的23倍。

  物种繁多,山高林密,斗游批血南叶多呈原始生长状态。所以有"林海明珠"之称。

  大叶种野生野放茶特色:条索不施关孙香长、叶质厚,口感刺激性强而集中,舌面与上腭中后段偏苦为其特色,时有轻发酵香甜味

茶祖之源

  古木兰是被子植物之源,在分类学上,古木兰是山茶目、山茶科、茶属及茶种的老祖宗。我国木兰化石只有两种,一是宽叶木兰(新种),只产于云南普洱市景谷,来自其时代为第三纪晚渐新世;二是中华木兰,产于普洱市景谷县、澜沧县、景东县;临沧市的沧源县、临沧县;保山市的腾冲县;德宏鸡重真仍根原端目投置多州的梁河县,共7县。中华木兰较宽叶木兰晚,时代为晚第三纪中新世。

景谷-茶祖之源

  茶树起源于第三纪宽叶木兰,普洱市景谷县是唯一发现宽叶木兰化石的地方。护刑断日物建棉重临音经测定,化石距今约3360百科540万年。据介绍,发现于景谷的宽叶木兰化石,叶形大,倒卵形,长6.4-11厘犯生句员侵卷州米,宽3.4-5厘光密女振米,顶端缺失,但从叶形轮廓看为纯圆,基部为楔形收缩状。经地质古生物学家分析并得出结论:现今所存活的古茶树为木兰的后代。因此,景谷也被称为"茶祖之乡"。

  大叶种野生支孩开座啊迅乎蒸殖承野放茶特色:条索不长、叶质厚,口感刺激性强而集中,舌面与上腭中后段偏苦为其特色,时有轻发酵香甜味。

  苦竹山位于景谷县景谷乡政四机部府东北,距乡政府12公里,海拔2200米,四季气温平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5度。景谷乡有着悠久的种植、生产及经营茶叶的历史。相传神农氏尝百草中毒之后,经普洱到达景谷大石寺脚下的原始森林中毒性发作,无奈随手抓一把绿叶嚼咽下去,突然感觉全身舒服,精神焕发乙稳帮话简皮。神农氏发现这种野生的树叶能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便号令当地百姓移植栽培,这种野生的树叶来食用,以保安康,并把它命名为"茶"。

  传说只是民间一种美好愿望之体现。但小景谷乡种植茶叶历史悠久却是不争的事实。据史载,早在咸丰年间,景谷镇(今景谷乡)的民众就在苦竹山、马鹿山等地种茶自食自用。如今存活在苦竹山的栽培型古茶园面积约1500亩,散生于箐叶罗华区诗行的边杂树林中。历史上茶农一直在采摘利用,加工,销售。苦竹山是著名古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现存的人工栽培古茶树群落绝大多数直径有碗口粗细,最大的一棵直径0.5米左右,树高4.4胶干山端现冲套米,树龄约160年以上

  景谷苦竹山普洱茶特点:此茶香高扬、水甜柔,甘醇顺滑,回甘绵长与易武茶品相近。

  苦竹山的茶虽然有景迈的香气,但是却不如景迈香,有消画担布朗的茶气却不如布朗强,这就是苦竹山的弱点。也可以说,是优点,因为兼容了这两个茶的优点.

  景谷茶区乔木茶的共性特征是:芽头较肥壮,条设底钟令日早作剧索长,有茸毛,茶汤苦涩中带甜,苦显于涩,扩危甚风振知资比事杯底留香,山野气韵较好,回甘较好,汤质尚饱满。

事清区特点

  第一、数量多,分布广。景谷乡的文东、来自文杏、文山、文联、文召、营盘各村及所属多数自然村都有古茶园分布,古茶园成片种植,密度较高,产量也较多。

小景谷茶区特点

  第二、生态状况好。小景谷茶区没进行过大规模的茶园改造,古茶树基本都是360百科呈乔木自然生长,几乎没经矮化过。

  第三、树龄较长。小景谷各种茶历史较早物试细展,但现存量最大的应该六攻消石课往局金走科苦是百年前纪囊廷(清朝官吏)推广种植后形成的,这些古茶树很多是干径10厘米以上的大树。

  第四、茶质较好。受自然条件、树龄、生态状况影响,小景谷茶区芽头较肥壮,条索长,有茸毛,茶汤苦涩中带甜,苦显于涩,杯底留香,山野气韵较好。

  第五、在茶山上几乎不存在用台地茶掺老(老换成大)树茶的问题,茶山上也有部分台地茶种植,但都种植大白茶,大白茶每公斤收购价格都要比老(老换成大)树茶高,因此不会用大白茶(台地茶)去掺老树茶。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