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与物自身

百科

《现象与物自身》是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04月出版的图书,来自作者是牟宗三。本书主要360百科介绍了德行底优先性、展露本体界的实体之道路、由知体明群益取统连觉开知性、执相肉晶集沉无望与无执相底对照等。

  • 书名 现象与物自身
  • 作者 牟宗三
  •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时间 2010年04月
  • 定价 43 元

内容简来自

  《现象与物自身》内容简介:宗三先生,被认360百科为是当代新儒家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师承于熊十力先生,熊先生称之为北大哲学系"唯一可造之人"。但击胡依丰着力阻牟先生与唐君毅先生、徐复观先生并肩而立,号称熊氏的三大弟子。《现象与物自身》是运乐计食末适课草弦与帮牟宗三先生的其中一部经典力作。

作者简介

  牟宗三(1909-1995) ,字离中,山东栖霞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当代新儒学的集大成者。主要著作有《心体与性体》、《道德的理想主义》、《历史哲学》、《佛性与般若》、《才艺善加总制间沉到杆性与玄理》、《圆善论》等28部;弓有《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纯粹理性之批判>》(译注)、《康德判断力之批判》等3部译作。其哲学成就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在现代发展的新水平,其影响力具有世界水平。英国剑桥哲学词典誉之为"当代分突机多反进叶强视树新儒家他那一代中科微缺尼去属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同鲜将境但唱军及事儿力的哲学家"。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问题底提出

  举院征罪战掌移司龙群语1.康德的预设

  2.康德如何就成素论底展开来自随文辩说现象与物自身之分别?

  3.超越的区分底证成之不充分性

  4.超越的区分底充分证成之道路

  第二章 德行底优先性

  1.人所首先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德行,自己的人品

  2."人脱实虽有限而可无限"之意义

  3.康德对于思辨形上学所作的区分

  4.形上学底统一:道德的形上学:本体界的

  存有论(矛喜制微马无执的存有论)与现象界的存有论(执的存有论)

360百科  第三章 展露本知杀视视体界的实体之道路

 级政拿而律想 Ⅰ.词语底解释

  Ⅱ.由道德的进路展露本体

  Ⅱ.1 道德的进路

  Ⅱ.2 由知体之为道德的实体开道德界

  A.知体之主观的意义与客观的意义并与康德所说的"良心"相比较

  B.康德对于其所设定的"自由"之分析未能尽其义以及其不稳定性

  C.对于"自由"之进一步的构想

  D.自愿与义二奏务底对立之解消兼论康德所责斥的"道德的狂热"

  Ⅱ.3 由知体之为存有论的实体开存在界

  Ⅱ.4 智的直觉与"物之在其自己"之自在相或如相

  Ⅱ.5 智的直觉与知体明觉之本身

  Ⅱ.6 康德不能极成其所主张的"现象与物自身之超越的区分"

  Ⅱ.7 物自身与自由

  第四章 由知体明觉开知性

  1.科学知识之必要:在中国是无而能有,有而能无;在西方是无者不能有,有者不能无。

  2.知性之辩证的开显

  3.自我坎陷.执与认知主体

  4.平地起土堆

  5.感性底摄取:感触的直觉

 杂本从 6.感性,想象与知性

  6.1 "时空是属于心之主观建构"--由超越的想象而形构成

  6.2 康德论二三层综和

  A.关于"直觉中摄取底综和",康德说明如下:

  B.关于"想象中重现底综和",康德说明如下:

  B.1 量概念底规模

  B.2 质概念底规模

 最长味传冲输华 B.3 关系概念底规模

  B.4 程态概念底规模

  C.关于"概念中重认之综和",康德说明如下:

  7.真我.认知我以及心理学意义的虚构我

  8施表业防司能又肥化.识心之执与先验概料果从年肥袁

  9.先验概念与先验综和

  10.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

  第善东略最庆整广五章 对于识心之执(知性)之超越的分解:知性底形式簇聚之神势逻辑概念之超越的分解

  1.超越分解之两指

  2.逻辑系换激沉都项及宗传统之超越的解释

  3.第一义的数学基于纯理展现之步位相而被构造起

  4.第一义的几何基于纯理展现之布列相而被构造起

  5.超越的逻辑架格与超越的运用:思解三格度

  6.因故格度之说明以及其所函摄之一切

  7.曲全格度之说明以及其地皇所函摄之一切

  8.二用格度之说明以及其所函摄之一切

  9.融摄诸说与"暂时的实在论"

  第六章 知性底形式簇聚之存有论的概念之超越的分解

  1.视存有论的概念为知性底形式簇聚所依据的基本对照

  2.决定的概念,定相与现象

  3.经验与先验底两相即:经验之知即是执知

  4."决定的概念"底起现之次第

  5.康德的"超越的推述"中所设拟的疑难之不必要:超越的推述原只是分析的

  6.执念经由先验综和而先验地关联于对象,其所关联到的对象是何意义的对象?

  7.执相底程列

  7.1 现象不过只是关系以及此关系如何能定得住

  7.2 以时空相为基层相

  7.3 依概念而来的种种定相

  (1)广度量

  (2)强度量

  (3)关系相

  (a)因果相

  (b)共在相

  (c)常住相

  7.4 总关系三相而名日"经验底类推"

  7.5 构造原则与轨约原则

  7.6 纯粹知性底一切原则之综列

  8.纯粹思辨理性底虚幻性

  8.1 关于"纯粹理性底误推"

  8.2 关于"纯粹理性底背反"

  8.3 康德对于背反所作的批判的考察

  8.4 康德对于背反所作的批判的解决:正答

  8.5 向"无执的存有论"过转

  附录 超越的观念论释义

  1.康德论"理念"(Idea)

  2.康德在纯粹理性底误推中论"超越的观念论"与"经验的实在论"

  3.康德在纯粹理性底背反中论"超越的观念论"

  4.正解"超越的观念论"与"经验的实在论"

  5.康德在超越的摄物学中论"现象底观念性"

  6.康德论空问与时间之"超越的观念性"与"经验的实在性"

  7.关于康德所说的"假的类比"

  8."超越"与"超绝"之不同以及"超越"一词之两义

  9.绝对的真常心与物自身之绝对的实在性

  第七章 执相与无执相底对照

  1.龙树的"八不":缘起实相

  2.空,假,中:"缘起性空"一义之辗转说明

  3.贤首言"六相":相即无相

  4.即,人,摄以及一多之非定相义

  5.唯识宗之三性:遍计执性与"执的存有论"

  6.在佛家如何可说物自身?又如何可有一"无执的存有论"?

  7.无台宗的圆教:无执的存有论

  8.别教下的"无执的存有论"

  9."缘理断九":别教与圆教底分别

  10.分解的路与诡谲的路

  11.道家的"无执的存有论"

  12.儒家的"无执的存有论"

  13.判教与融通

  14.哲学原型以及其可学

  ……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