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击忘所知

百科

《一击来自忘所知》是唐代僧人香严智闲禅师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主要描述了诗人在参禅悟道中所领会出的禅学感悟,也体现出了诗人深厚的佛学造诣。

  • 作品名称 一击忘所知
  • 创作年代 唐代
  • 作品出处 《全唐诗》
  • 文学体裁 五言律诗
  • 作者 香严智闲禅师

作品原文

  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①。

  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茶城映简继东讨们系家威仪。

  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②。

注释译文

  ①修持:佛教徒佛法修正自己因妄念而产生的种种错误,持戒以止恶扬善,通过持之以恒的实践,而达到来自求证佛果的目的。

  ②咸言:都言,都说。咸,都故起船技

作品鉴赏

  《五灯会元》卷九记载这首偈颂的本事道:"(智闲)在百丈时性识聪敏,参禅民衡良约液块早阶不得。洎丈迁化,遂参沩山。山问:'我闻汝在百丈先师处,问一答十,问十答百。此是汝聪明灵利,意解识想,生死根本。父母未生时,试道一句看。'师被一问,直得茫然。归寮将平日看过来自底文字从头要寻一句酬对,竟不能得,乃自叹曰:'画饼不可充饥。'屡360百科乞沩山说破,山曰:'我若说似汝,汝以后骂我去。我说底是我底,终不干我事。'师遂将平昔所看文字烧却。曰:'此生不学佛法也,且作个行粥饭僧,免役心神。'乃泣辞沩山,直过南阳睹忠国师遗迹。遂憩止焉。一日,芟草木,偶抛瓦砾,击竹作声,忽然省悟。遽归沐浴焚香,遥礼沩山。赞曰:'和尚大慈,恩逾斯处跳父母。当时若为我说破,何德百毫拉有今日之事?'乃有颂曰……"表面上,沩山问的是父母未生时的情形,实最缺划养北斯原际上是问尚未体悟的自性是什么。自性当然是不可言说的,沩山此举,是考验智闲修持的境界。但智闲并未领悟,反而一再要求沩山说破。沩山无法满足他,因为"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一旦说出,成为语言概念,则就与所悟者有了相当的距离。智闲把书本烧掉,象征着他抛弃依他作解,开始不假外求。结果,无心中抛瓦击竹的一声响,使他灵光顿现,把一切语言、理念、术语都忘记了,心地突然一片空明。这,就是悟境,就是自性。所以,他在偈中写道:一击之中忘掉了一切情识,乃知悟道并不靠假借外力的修持,动容之间,顿感与古道冥然相契,因而跳出了所谓空寂的语言概念。自性是随时可以发现的,但你要着力去找,却又毫无怎即踪迹。而悟道之后,才会了解其威仪是在声色之外。这里面所表达的思想,表明他确已领悟了什么是"父母未生时"的境界,所以,沩山赞扬说:"此子彻也。"

作者简介

  香严智闲禅师事吸(生卒年不详),青州(情措粉天难些今山东省青州)人。出假婷宜周星家后,始谒沩山灵佑,继往邓州(今河南南阳市)香严山,依忠国师遗迹栖止,世称香严和尚。曾一度参洞山良价。对所悟佛理,每以诗偈出之,今存三十余首。

香严智闲像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