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思想文化之哲学研究

百科

《欧洲思想文化之哲学研究》是2010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右排介负过善钢聚抗出版的图书,编者是张一兵。本书是《欧洲一体化与欧洲认同丛书》之一,丛书主编是陈晓律。

  • 书名 欧洲思想文化之哲学研究
  • 作者 张一兵
  • ISBN 7500083076, 9787500083078
  • 页数 360页
  • 定价 37.00元

内容简介

  《欧洲思想文化之哲学研究》所收入的国际研讨会论文,围绕当代欧洲资本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效应、西方马来自克思主义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新发展等主题进行了讨论。

  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与反思是近代以来欧洲思想文化发展的基段头极差顶据底和动力,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代表的激进思想传统在其中构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出发反思当代资本主义,为我们深入理解欧洲社会历史和思想文360百科化的变迁提供了一个现实可行的入口 。

作者简介

转叶轮较世需菜  张一兵(原名张异宾),男,1956年3月生于南京。现任南京大学党委副厂补话一书记,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回到列宁--(哲学笔记>的一种后文本学解读》(2008)、《不可写讨政参歌这铁航品球能的存在之真-一拉康哲学映像》(2006)、《丈本的深度青进片伤独唱假策倍耕犁(第一、二卷)》(2O04、2008)、《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1999)、《马美汉丝介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2002年第2农前引版)等。

图书目录

  前线既位施古却烈预企

  非生产性劳动与社会来自反抗的窒息--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解读

  Lenin,Hegel,and Westem Marxism

  The Obs01escence 0f Marxism

  D0es Capitalism Need T断纸层乡视he State System?

  Theses On The State

  寻找新时代政治的坐标--南希?弗蕾泽的二价正360百科义论

  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哲讨垂学传统的比较研究

  作为资本主下教含粉早杀独许阻义意识形态的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道德正义和政治正义--免够她旧促赶罗尔斯和哈贝马斯方案剖析

  论霍克海默批判资本主义的理论逻辑--兼论霍克海默批判的科技伦理观

  欧洲思想又化之哲学研究

  欧洲文化之社会文明视野:列宁的分析及其思想价值

  试论齐泽克对黑格尔"实体即主体"的拉康化解读--兼议《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的主题

  当代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影响和后果

  货币的统治与资本主义的幸存--法国调节学派阿格里塔的货币哲学观及其评价

  技术政治与技术文化--一种关于技术的资本主义督医氧科处刑八千批判理论

  媒介与统治权--西方马克思主义媒介文化批判的一个维怎都局善十

  民族、空间、时间与资本主义国家--以普兰查斯为中心

  高兹论经济理性的本质、逻辑布展及其后果--高兹《经济理性批判》解读

  景观拜物教评析

  "市民社会"与吗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

  "经济剩余"的幻象--评巴兰与斯威齐对垄断资本主义的解剖

序言

  改革开放后,国内成立了十几个欧洲研究中心,大多设置在经济系、政治系或者法律系,南京大学的欧洲研究中心或许是惟一一城矛准识个设在历史系的中心。这多少反映了南京大及评此注扩坐例学在欧洲研究方面的特色。欧洲今日的一体化成果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其共同的历史基础上的,因此,探索欧洲一体化的政治经济的历史渊源,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因为这不仅涉及到一些具体的问题,也涉及到观念、文化与身份认同等非物质因素。这样的一个写作任务,由南京大学这样一个在历史研究方面富有学术底蕴的大学来完成,应该是十分合适的。即便如此,也因为其学术领域的涉及增预面太宽,本书的写作不可能由几个人来承担,而只能由一个学术群体来完成。这是本书基本确定为她万盟论文集的最初的考虑。

  今日照歌鲜超无导相兴银肥息之欧洲是现代民族主义的摇篮,也是几乎孙盟样龙火迅示英一切现代观念的发祥地。从民族主义、自由主义、非部古的器千粒供保守主义乃至社会主义,从进化主义到社会达尔文主义,从精神分析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欧洲丰富的思想观念不仅给欧洲社会提供了视局些赵重粒了脚讨本发展的动力,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为欧洲的一体化奠定了其他大乐胡决通应容传优你粉半陆很难具备的基础:这就是作为欧洲人的认同。

  认同句策张春鲜及胶布束防让是一种复杂的意识,它并非如同其他意识形态那样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框架,可以进行精确的界定。

文摘

  弗蕾泽既在规范上对承认正义与分配正义的统一进行思考,在社会理论上把文化与经济的视角统一起来,而且对分配正义与承认正义如何在政治斗争和社会变革策略上的统一进行思考。然而,这一任务并不容易。

  从理论上说,如果分配的非正义和承认的非正义是由两个互不隶属的、共生的,社会主体和非正义现象都是二价性的,任何一方的产生都不能还原为另一方面,那么,"那些力图克服二价非正义的人们显然需要两种不同的要求。一方面,他们需要提出再分配要求,以根除或缓和经济上定义的阶级之间的差别。同时,另一方面,他们又需要提出承认要求,以能够根除或至少缓和文化定义的阶层等级制"。但是,这两种要求往往在方向上并不一致,"针对政治经济不平等的再分配措施总是反对在社会群体之间的区分。同样,针对文化价值的非正义的承认措施总是想提升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两者往往南辕北辙,对一种非正义的纠正有可能使另一种非正义状态更加恶化,这就是所谓实践和政治层面的"再分配一承认闲境"。但是,弗蕾泽相信,通常我们以为不可调和的诊治非正义的政治实践并非必然陷入承认和再分配的非此即彼的零和游戏,我们完全可以在意识到"分配一承认困境"前提下,根据非正义的具体类型采取相应的社会变革措施。

  创造出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从而形成了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的对峙。苏俄马克思主义者也由此而把以葛兰西、柯尔施和卢卡直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斥之为马克思主义的异端邪说,甚至斥之为反马克思主义的学说。直到今天,这场论争还影响着我们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看法和研究,当然,也妨碍着我们对自身哲学作全面而客观的反思。为了推进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全面把握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特点,本文拟从分析葛兰西、柯尔施和卢卡奇批评苏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论题人手,比较两者在解答这三个论题上的差别,揭示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传统及其形成的客观依据。

  由于本文着重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的比较,不作东西方马克思主义论战史的研究,所以,在论述中,忽略苏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以葛兰西、柯尔施、卢卡奇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在他们各自的哲学传统内部所存在的哲学观点的差别,也不局限于对这一论战的历史过程及细节的描述,而是着力扣住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中各自的共同点,分析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之间的差异,与此相联系,在用语上,把从普列汉诺夫到斯大林时期的哲学家统称为东方马克思主义者,而把葛兰西、柯尔施、卢卡奇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统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只是在突出他们有代表性的观点时,才会使用他们个人的名字。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