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

百科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来自》是201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仰海峰。本书讲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进程,将其逻辑进程置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变迁的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

  • 书名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
  • 作者 仰海峰
  • ISBN 9787301170960
  • 定价 35.00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图书信息

  书 名: 西方马克思来自主义的逻辑

  作 者:仰海峰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及黑亮校责滑守吧内阳出版时间: 2010年03月

  ISBN: 9787301170960

  开本: 16开

  定价: 35.00 元

360百科内容简介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涉劳民通及了卢卡奇、柯尔施格许可判明二波、葛兰西、精神分析学派、批判理论、存在主义、消费理论等,在分析具体人物与流派时,不仅关注这些人物与流派自须城千雨清每仍和步军身的思想逻辑,而且关注其历史情境以及这种历史情境对人的思想意识的建构作用,力图达到对哲学理念与历史生活之间的沟通。也只有如此,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真正构成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资源。

者简介

  仰海峰,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西方马克思主义风政飞哲学,著作有《走向后马克思:从生产之镜到符号之镜》、《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前提及当代效应》、《实践哲学与霸权--当代语境中的葛兰西哲学》等。

图书目录

  绪论/1

 承照利主种 1.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缘起/2

  2.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5

  3.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定位/9

  4.本书的构想与写作安排/11

  第一章 物化、总体性与社会存在/13

  第一节 精神世界的分裂与对总体性来自的渴望/13

  1.青360百科年卢卡奇思想的总体进程/14

  2.精神世界的分裂与异化:《心灵与形式》/15

  3.《小说理论》中义县沙灯映了价三标的总体性理念/17

  第础温二节 物化、总体性与阶级意识./23

  1.物化与二律背反/23

  2.总倍做星德动互体性、阶级意识与历史/27

  3.另一种正统的马克思主义/32

  第三节 社会存在本体论/37

  阻磁何虽降差派赶更1.马克思与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哲学变革/38

  2.劳动与再生产:社会存在的本体与运行机制/43

  3.异化及异化的扬弃/48

  第二章 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本质/52

  第一节 观念哲学的终结与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本质/52

  1.我们在何种意义上理解马克思的哲学?/52

  2.观念哲学的终结与一种整体化的辩证方法/56

  3.哲学批判与实践的革命反南杆圆见林燃呢概溶谁批判/61

  第二节 跨学科视断在降野中的马克思哲学/63

  1.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一个批判的审视/64

  2.政治经济学批判与马克思的哲学理念/68

  3.历史性与唯物主义的新视域/72

  第三章 实践哲学与霸权/77

  第一节 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内在逻辑/77

  1.实践哲学的理论语境/77

  2.实践哲学号改效肥帮在与二元论的超越./82

  3.作为绝对历史主义的实践哲学/89

  4.实践哲学与总体性/94

  第二节 葛兰西的霸权思想/97

  1.合急句殖益纸由因刻新福特主义与市民社会的结构转型/97

  2.霸权概念的理论渊源/100

  3.霸权概念的总体性意蕴/103

  4.集体意志、文化自觉与霸权/108

  第三节 知识分子与霸权问题/110

  1.作经争压司妒将浓父葛兰西与知识分子研究的思路转换/110

  2.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114

  3.有机知识分子与霸肥圆影初世的权的建构/118

  第四章 在弗洛伊德与马克思之间/122

  第一节 法西斯主义的性格结构/122

  1.精神分析学与阶级意识的重新理解/123

  2.权威主义性格与法西斯主义的意识形态/126

  3.性经济、劳动民主与自由/131

  第二节 现代社会与自由的逃避/134

  1.自由问题:来自弗洛伊德与马克思思想结合处的追问/135

  2.自由心理的二律背反:一个历史的分析/138

  3.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与法西斯主义心理学/141

  4.结语:走向约千劳积极自由/145

  第三节 爱欲的解放与文明的重建/145

  1.弗华写日南洛伊德的文明理论及其内在矛盾/146

  2.理性控制与爱欲的压抑/148

  3.爱欲的解放与文明的重建/151

  第五章 批判理论的哲学建体跟围位附构/156

  第一节 霍克海采误全厚默与批判理论的早期规则/156

  1.批判理论的定义域/157

  2.批判理论与形而上学/162

  3.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唯物主义/165

  第二节 工具理性批判/169

  1.技术进步与理性的工具化/170

  2.工具理性与文化工业/173

  3.希望的消失与人的形象的转变/177

  第三节 否定的辩证法与批判理论的逻辑终结/181

  1.同一性与体系:哲学的迷误/181

  2.哲学是一种异质性的经验/186

  3.否定的辩证法与星丛:关于新哲学的探索/190

  4.批判理论的内在难题与逻辑转向/193

  第六章 个体生存与人学辩证法/196

  第一节 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方法论的探索/196

  1.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相互补充/197

  2.总体化与中介/200

  3.前进一逆溯法/203

  第二节 惰性实践与物化的社会场域/209

  1.匮乏与历史的构成/210

  2.惰性实践与物的指令/212

  3.系列与集合体:物化社会关系的存在方式/218

  第三节 个体实践、群体实践与辩证经验的建构/220

  1.从集合体到群体:外部压力与总体关系的转化/220

  2.合并群体、共同实践与个体实践/223

  3.辩证经验、辩证理性与辩证法的重构/227

  第七章 主体、意识形态与人本主义问题/231

  第一节 主体、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231

  1.作为表象体系的意识形态:从马克思到阿尔都塞/232

  2.呼唤主体与意识形态的统治策略/235

  3.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239

  第二节 认识论断裂与马克思哲学的再理解/242

  1.马克思思想研究的方法论反思/243

  2.问题式与症候阅读/246

  3.认识论断裂与马克思思想发展阶段的重新划分/252

  第三节 《资本论》与历史科学的新发现/255

  1.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人本主义底色/255

  2.历史科学与历史主义的根本差异/259

  3.历史无主体与多元决定论/263

  第八章 消费社会的哲学反思/268

  第一节 列菲伏尔与日常生活批判/268

  1.列菲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发展轨迹/269

  2."消费被控制的官僚社会"及对这一社会的理论透视/273

  3.让日常生活成为艺术品/279

  第二节 德波与景观社会批判/282

  1.从商品生产到商品景观/283

  2.景观社会的时空扩张/286

  3."看"与"分离":景观社会的哲学理念/289

  4.景观社会的文化与意识形态批判/293

  第三节 鲍德里亚与消费社会批判/296

  1.作为主动结构的消费/296

  2.物体系的自我证明与需要的再生产/299

  3.符号消费与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303

  结束语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后马克思主义/306

  主要参考文献/311

  后记/317

  ……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