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吾肉孜节(波斯语:نوروز,维语:ناۋرىز,也称诺鲁孜节、波斯新年),意为"春雨日",最早起源于古波斯拜火教,是波斯人的传统节日 。也是中国的哈萨克、乌孜别克、柯来自尔克孜、塔塔360百科尔、撒拉尔、塔吉克、维吾尔等民族的共同节日。节日定在每年农历春分日。传统节期为两周,即15天,亦有9天、3胶说往省阳天甚至1天的。这天,各民族都按照自己的风俗习惯举行庆祝活动。需要注意的是该节日与伊斯兰教无关,属于传统民俗节日。以游牧为主的哈萨克族对纳吾肉孜节尤为重视。鲜还电比吃计木张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9年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 中文名称 纳吾肉孜节
- 英文名 Nowruz,نوروز
- 别称 撒拉哈特曼节
- 节日时间 公历3月20日或21日
- 节日类型 波斯历传统节日
由来
关于伊朗春节的最早历史记载,见于2500多年前的古波斯帝国的第一个王朝-阿契美尼德王朝,但伊朗春节究竟源于何时,可能是无法考证的了。根据历史记载,3000多年前两河流域的居民已经普遍把"诺鲁兹"作为新年来庆祝了,公元前二十世纪的来自巴比伦人和埃兰人就已经以各种形式庆祝"纳吾肉孜"。
"纳吾肉孜"意为:辞旧迎新、元旦日,也可以借宿为新年的第一天。波斯人在信奉伊斯兰教以前,崇拜天神、日神、月神、星神、水神、地神、火神(灶神)、祖先神等。在他们看来,星神是掌握人类命运祸福的主神,其中白羊且是造福人类的主神之一,而双鱼星则是人犯伟度收畜的病源。所以伊朗民众正好在双鱼星降落,白羊星升起时,举行诺鲁孜节,并把这一天定为自己的新年节。效迅以往过着游牧和半游片有八盐其得良来费牧生活的人们在冰雪消融、草木返青、牲畜产仔的时节听,都会以这一传统佳节欢庆新生活的开始。这些民族在信仰萨满教时期围马续穿少陈喜,有自己的纪年方法,是旧历十二地支,十二地支即十二年,每年以十二生肖汽末修背紧界动物命名。哈萨克人就把农历正月春分那天(阳历三月二十二日前后)作为元旦,用的其实就是十二生肖纪年法。农历的正月春分360百科昼夜相等,是"交岁"的一天。于是,把辞旧迎新的朝刘歌叶因吧能一这一天作为自己的节日来庆祝。每年农历(太阳历路地着蒸属)元月初一(即公历3月20日或21日)为节触庆日。纳吾肉孜节的日期是固定的,即每年我国农历节气的"春分"。哈萨克族的游牧生产活动沿用相传的十二生肖纪年法,因此,将这一天定为春节。"纳吾肉孜"一词来自波斯语,意为"春雨日"。每到这一天,哈萨克等民族都要举行祭乡色积商并绍准礼仪式,并举行庆祝活动。
关于纳吾肉孜节,草原上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据说草原游牧民族拉裂旧交在信仰伊斯兰教之前,崇拜天地等神。这个节升失出已结热宁够建战日的来历和天空中的星座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认为,白羊星是造福人类的主神,而双鱼星则是人畜的病源。每到"春分"这一天,恰好是双鱼星降落、白羊星上升的时刻,人们选择这个时刻过节,希望驱走病源,人畜两旺,迎来幸福和吉祥,所以纳念掉终尼元新皮利确星板吾肉孜也有"送旧迎新"的含义。
节日习俗
根据传统习俗,庆祝"纳吾热孜"节一定要种植山弱础记树木,清理沟渠,打班留与扫屋子并为客人准备丰盛的宴席。宴席中最主要的当属"纳吾热孜粥"。"纳吾热孜粥"象征着幸福、成功、智慧、健康、财富、成长和已上天的庇护。哈萨议界电大推条眼茶下养克人认为,"纳吾热孜粥"一定要吃饱,这样才能保佑来年生活富足。而且,据现代科学考证,"纳吾热孜粥"的配制还十分科学,很有营养。

纳吾肉孜节对于受波斯文化影响的民族就像中国春节一样重要,纳吾肉孜节放一个星期的假(有时放两个星期),可是跟中国人的春节比三月份过。 按照传统习惯,在纳吾肉孜节这天,草原上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互相问候和祝愿。为了辞旧迎新,预示丰收,各家各户都要做纳吾肉布触轮画费右故上孜饭。在做这种饭的时候有许多讲究,至少要用七种原料,如小麦、大麦、米、面粉、肉、奶疙瘩、奶子等,把这些混合之物加水煮成稠粥一样的纳吾肉孜饭。做这种饭时不宰杀牲畜,要用往年剩余的粮食和冬宰后贮藏了一个冬天的熏肉,并尽可能做得丰盛些,以示年年富足有余。
维吾尔族把一天的时间分为日出更、午时更、日落更、星现更、午夜更和黎明更等六更。纳吾肉孜节仪式在节日的黎明更开始。那一天,男女老少都要着民族盛装举行各种节日活动。各家的家长首先起床,在房屋正中燃烧起一堆松柏树枝,将冒烟的树枝在每人头上转一圈,预祝他们在新的一年中平安快乐。然后,家长把冒烟的松枝带到牲畜圈门口,让畜群在烟上通过,祈求新的一年里,牲畜膘肥体壮,迅速繁殖。节日当 天日出更以后,维吾尔人要做"纳吾肉孜饭",家家户户用剩余的粮食和食物,加上多种佐料(也加野生调味佐料)煮成稠粥,称作"克缺"或"冲克缺"(丰盛粥)。做这种饭时,不再宰牲畜。从当天午时更起,人们成群结队地相互拜年。到日落更以后,每户请客吃饭,男女老少分别跳舞和唱歌,尽兴表达对新春的欢悦之情。人们还举行庆祝诺鲁孜节诗朗诵会,等到朗诵结束后,把自己的诗篇投进清澈的泉水中,以表达他们对节日的美好祝愿和预祝新年里五谷丰登。 "诺鲁孜"节过后,在农村,紧张的春耕生产就开始了。

在节日期间,草原上还要举行叼羊、摔跤、阿肯弹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显示了牧民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和追求。
节日形式主要包括:(1)每年昼夜时差相等时分即3月20日--22日夜晚零点击打诺鲁孜节鼓,普告天下节日来临;(2)听到鼓声的人们自发地汇集到击鼓地点唱歌跳舞,直至天明,这是诺鲁孜节麦西莱甫开幕的标志,第二天从日落开始至次日太阳冉冉升空为止。这是琴师、歌手、舞手显示才能的最好舞台;(3)次日,人们冼浴净身,换下冬装,吃诺鲁孜节饭,邻里间相互赠送诺鲁孜节饭以示祝贺新年。原先有恩怨纠纷的人们相互间拜年谅解和好,甚至离异夫妻间协商破镜重圆;(4)早餐后,邻里中的男人汇聚到德高望重者家中,就帮助居住区内贫困残疾者进行讨论,自愿捐助贫困者;(5)家家户户全部动员,对家里户外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拆洗衣物被褥; (6)为鸟雀筑巢,为它们繁殖打基础;(7)上坟,在亲人坟头上施洒谷物;(8)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维修或重建桥梁,清理池塘,做好 引进春水的准备,并全面动员,植树造林,美化环境;(9)该节也称之为踏青节,家家户户连续几天都要拾苜蓿,吃苜蓿,也送给街坊邻居尝鲜;(10)给困难家庭资助粮食和种子,帮助其耕种,给没有家畜的借家畜;(11)这一天也称作"乔坎塔勒节"(即树木发芽节)。在这-天,老师会带着学生来到原野,实地讲授一堂生动的自然课;并准备丰富的文艺节目,邀请学生家长到校观看。好的节目在各学校间巡回表演,还开展体育比赛、趣味智力竞赛、创作和诺鲁孜诗比赛是该节不可或缺的内容。

节日意义
第一种意义
是劳动。在"纳来自吾热孜"节的前一天,妇女们要打扫房子,老人和孩子要穿上新衣服。"纳新田犯祖吾热孜"节的早上,男人们则要来到泉水边,将泉水周围的杂草、垃圾等废物收拾干净,将泉水的边沿整理平整、加固。没有泉水的地方,男人就要疏通水渠,将里面阻挡水流前进的物品全部清理出来。这些医由程液工作做完后,就要带上树苗去种树。在河边、水渠边、房前屋后都要种上树木。
与此同时,在"纳吾热孜"节的当天,妇女们的劳思动就主要是围绕着"纳吾热孜清六硫饭"而展开了。这个"纳吾热孜饭"的做法是这样的,先准备好家里最大的锅,放水、盐、肉、大米、小米一起煮,在快煮熟360百科时,放进去面和奶疙瘩。
"纳吾热孜饭"在节日的这一天,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要做。这个饭的原料非常有讲究,是县系垂有占她素由水、大米、小米、盐、肉、面、奶疙瘩七种原料制成。为什么要选用这七种原料呢?阿布拉西告诉记者,这有两个含义,一是因为"七"这个数字是哈萨赶应据距皮超束怕防克民族的吉数,用七种原料就是希望生活富裕。第二个含义是在做"纳吾热孜饭"的时候,用的锅有四个锅耳朵。做饭的时候要在四个锅耳朵上放破有福挥依度注乱推义四块绵羊油。这是因为哈萨克族本身是一个游牧的民族,如果没有畜牧业什么都不会有,这样做是为了祈祷新的一年畜牧好,牲畜肥壮,这样锅里才会常常有肉吃。

第二种意义
是团结的节日,和谐的节日。在"纳吾热孜"节里,大家一起吃"纳吾热孜饭",这个饭什么人都可以一起吃,连仇人都是一样的待遇。在这一天里,吃"纳吾热孜饭"讲现客格乱张让探积批究的就是一个和谐、平等、善意,要将所有的仇恨抛适船逐调风测弃,将旧年的不顺心都扔掉,新的一年里要有新的团结、新的和谐。
第三种意义
是互相帮助。人是有外木便文贫富分别的,而且有很多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孤儿也要过节,所以在这个节响送识日里,大家在一起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给候宽兵吗生活贫困的人送些钱,送些衣服之类的生活物品,让大家一起在新的一年都过上幸福的生活。

第四种意义
是辞旧迎新。迅旧的一年所有的旧东西都要扔掉,新的一年要有新的面貌出现。而且老人们在这一天也要对青年人进行教育,比如老人会对年轻人说:"你过去做了一些坏事,新的一年不要再做了,做一个好人。家里的旧物品也不要了,碗、筷子剧前封更父延律那凯和破了的东西都要扔掉,换上新的。"
这四个方面的事情是肯定要做的,但各地风俗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异,不过基本上都是以祝福迎春为主。
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于2009烈古必于加型赵必年将诺鲁孜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诺鲁孜是传承下来的庆祝活动,将其视为新的一年的开始。诺鲁孜节,作为文化遗产和悠久传统和睦的守常象征,对加强各国人民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及睦邻友好理想基础上的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慢响的2010年联合国大会第A/RES/64/2效管表父例切伯香53号决议后正式成为国际性节日。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