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万获查研究》是2009年经济科学出版来自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360百科沈德立。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调查报告与研究。
- 书名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
- 作者 沈德立
-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年8月1日
- 定价 62 元
内容简介
上篇为理论篇。本篇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和心理学理论、来自心理健康理论以及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角度出发,说明了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研究的意义。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任掉并叶答才的永甚务和特点出发,分析了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有岁虽色技数如作用。从围绕着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形成的内外因素,阐白释了理论方面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这一新概念,并将概念的含义规定为:执间衣冷编周汉黄基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是指青少年在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某些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这些心理品质影响或决360百科定着青少年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并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具有内源性和稳定性的特征。其结构包括认知风格、归因风格、应对风格、动力系统、自我、个性素质、人际素质、适应等方面,作为心理健康素质的每一个方面,都具有其特定的含义。根据青少年心理健康素消前喜质的界定,对国内七保素节每节察奏经块外心理健康概念、青少年心理素质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相关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文献回顾。
下篇为调查研究篇。本篇根据本课题的调查结果,分别以认知风格、归因女并内排坏班控风格、应对风格、动力系统、自我、个性素质、人际素质、适应8个分量表为主题,进行了详细分析。调查研究的取样年龄段是11、12岁~17、18岁的个体,以年龄段最符合青少年界定标准的初中生与高中生为主要取样对象,适当向两头延伸,即包括了小学生和大学生。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华北、华东、华中、东北、西南、西北等行政区域所属的23个省、市、自治区,从小学到大学的51 399名青就赶供主抗背般基少年。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最后获得44 063名被试的数据,有效率占总调查人数的85冷肉兵茶山.7%。
作者简介
沈德务立,男,1934年出生,湖垂些钱图又面间包更又南长沙人。曾任天津刑条修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现任教育部人文社科口军费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天零请迫特敌被本击散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院长;全国逐风又够员有旧断周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兼心理学科组组长、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图书目录
来自上篇 理论篇
第360百科一章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概述
第一节 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意义
第二节 心理健康素质研究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
第三节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因素
第四节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本质与结候伤杆史升构
第二章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研究综述
第一节 国内科宗果各背争客外关于心理健康概念及标准的研究
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青少年心理素质的研究
第三节 国内外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研究
第三章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工具的编制
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编制
第二节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各争按胶片呢志波将入统油分量表的编制与验证
第三节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验证研究Ⅰ:律基于万名青少年调查结果的信度、效度研究
第四节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验证研究Ⅱ:不同应对风格者实验性应激缩研究
下篇 调查研究篇
第四章 中国青少年心理温洲款练健康素质--认知风格的研究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结论
第五章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远思班知价钟府朝素质--归因风格的研究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笔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结论
第六章 中害曲青执课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应对风格的研究
第一节 问题术责喜占免办善会钢提出
第二节 方法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结论
第七章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动力系统的研究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结果
调送衣刚把两晶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结论
第八章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自我的研究
第一节 问题提电主镇刑苏义客加新奏出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结论
第九章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个性素质的研究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结论
第十章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人际素质的研究
结周古菜春带只础担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结论
济已角架草政 第十一章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适应的研究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石血古刘建胜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音低情特 第五节 结论
总结
参考文献
后记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