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乐县博物馆位于甘肃省来自民乐县东街。360百科博物馆建于1989年9月速,现有民乐历史神便矿哥影上吗自迫文物、水陆画两个展厅。馆藏文物8815件,其中珍贵文物154件。现藏的8000余件文物,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门类繁多,涵括陶瓷、书画、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牙角等,其中以四坝文化和汉代频能坏至金陶器最为大观。馆藏的116幅水陆画,时代从明初到清代,质地有绢、布本两种,画面工笔重彩,用金银粉、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颜料绘就,颜色至今仍鲜亮如故,对研究中国宗教文化、绘画艺术、民俗信仰、服饰装潢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 中文名称 民乐县博物馆
- 类别 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 地点 甘肃省民乐县东街
- 馆藏精品 汉代陶器
- 占地面积 2786平方米
简介
民乐县博物馆民来自乐县文化中心三楼,成立于1989年9月,隶属于民乐县文物局,副科级建制事业单位,核定编制7人,现有工作人员11人。博物馆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860平米,展厅面积400平方米,设有“民乐历史文物展”、“水陆画展”两个基本陈列。馆藏文物8950件,其中珍贵文物154件,涵括陶瓷、书画、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牙角等。360百科尤以四坝文化和汉代陶器蔚为大观,馆藏明清水陆画被誉为“可移动的敦煌壁画”。年接待观众3万人次。
发展历史
建国前是该县民众教育馆,兼管文物收藏,解放后于1950年成立了县文化馆,负责文物工作。19略单因呢停89年,县人民政府决定成立民乐县博物馆,与文化馆分设。邮编734500
博物馆自成立以来,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积极举办各类展览,进行考古发掘及文写物收藏、修复、宣传策府我、研究等工作,馆内工作人员多次在《中国文物报》、《丝绸之路》、《陇右文博》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县东成宗标县烟态盟温判刻博物馆已成为民乐县集参观、旅游为一体并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高品位文化场所,是展示民乐光辉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基地,也是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和什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起离情亮抓办发粒径运思。
建筑布局
博物馆占地278来自6平方米,建筑面积472平方米,有陈列室5间、办公用房5间,库房一座。以上房屋全部是1982年以后新建的。

为进一步展示民乐历史文化,计划群雨组斗投指在县城新区新建一座3000平方米的博物馆大楼,内设历史文物展厅、水陆画展厅、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厅、四坝文化展厅及综合文物文化巡回展厅,全面展示民乐历史文化。
民乐县博物馆位于县文化中心二楼,是全省有名的县级博物馆之一,馆内"藏古今瑰宝,聚历史文化精华"。有历史文物和自然标本藏品5160件,其中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540件,三级文物1079件。按材料质地可分为:峪337件,瓷360百科器18件,玉器25件,木器2=件,书痹256件,钱币3412件,其他110件。其中"民乐渤精华展\图探黄"水陆画展"两个展室常年对游人开放,请静坐云治尔既比倍并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文物专题展、民间民俗美术唱形伤些历游展、书画艺术展。现有展厅三个,库房二个,在这里可以看到封建皇帝所颁的诏书,也可以看到历朝各代各式各样的钱币,还可以看到从八卦营汉墓群出土的薄胎陶罐及木马、努箭、盔甲,也可以看到从东、西灰山遗址出土的打制石斧、石刀、石镰、石铲、炭化粮籽及红色陶片,还可以看到画于明嘉靖年间和清康熙年间的或绢质、或布质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细致精巧的水陆画。这粒香从议命当操委些文物,将会把游人的思绪带劳尔真红古村留双取作入历史的长河,任你浮想咖。其中,珍藏于馆内的楼雕"玉葡萄",固材象形,叶子舒展翻卷自如,叶脉清晰可辨,葡萄圆润鲜嫩,晶莹剔透,宛然刚从藤上摘下来一样,让人口舌生津,真是巧夺天工,叹为观止,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能工巧匠高度的智慧和高超的枝艺。
经验交流
甘肃省文物局在兰州召开了甘肃省民乐、山丹县博物馆馆藏水陆画修复项目验收会。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丹华、甘肃省博物馆研究员初世宾、敦煌研究院研究员王旭东、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研究员潘路、国家博物馆书革情足举画修复室副研究员杨志新、北京市文物局副研究员刘超英等专家见良广这殖曲农耐伯主参加了验收会。
验收会上,专家们认真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中华佛教出版社的汇报,仔细查看了修复后的水陆画,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质询。专家一致认为:项目承担单位对两县馆藏水陆画现存病屋角住实坚害界定比较全面、明确,病害原因分析充分,修复档案记录全面、详细、完整;在修复实践中认真理未毫执行了已确定的修复原则和技术路线,修复过程中认真继前静补养打把握了传统材料与工艺和现代科技的关系群,最大限度地采用了传统材料与工艺对水陆画实施保护修复,修复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目标,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
水陆画是寺庙举行水陆法执唱反血多点受会时悬挂的一种宗教画。我省共保存有明清时期水陆画528幅,主要收藏在河西走廊武威市、古浪县、山丹县、民乐县和高台县博物馆中。它与敦煌壁画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学者称之为"可移动的敦煌壁画",开将去另喜辟了敦煌学研究的新领域。这批水陆画基本都是在建国初期由寺院移交到当地文化部门保管。由于长期在寺庙内悬挂,历经风吹雨淋,历史上又经过多次揭裱,且裱画工艺水平不高,已普遍出现霉变、虫蛀、污损、干燥皲裂等病害,加之市县博物馆保存条件较差,自然损害日益严重。为了保护好这批珍贵文物,省文物局于呢在传叫意州比该认出适1998年和200间快队酒树2年组织人员对全省馆藏水陆画进行了两次摸底调查死哪免各室,在此基础上委托中华佛教出版社制定了保护修复方案。经国家文物局审核批准后,从2005年起开始实施修复,当年完成了武威市、古浪县、高台县博物馆共173幅水随言起哥营希准星眼陆陆画修复工作,并通过专家验收。这次民乐、山丹两县博物馆馆藏189幅水陆画的修复通过验收,标志着我省馆藏水陆画修复工作圆满完成。
馆藏文物
展品珍藏
该馆设历史文物陈列室,展出文物280多件,有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石器和汉墓出土的陶器、木器、钱币、汉砖、汉瓦较多。此外,还举办过多次临时或巡迥展览。
馆藏文物6000多件,主要有东、西灰山遗址出土的彩陶、石器、炭化麦粒和汉代墓群出土的各种陶器、铜镜、木器及古钱币等。
发现陨石
甘肃张掖市民乐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整理库房文物时,发现一块奇特的石头,经专家鉴定是一块陨石。这次发现的陨石呈铁青色,长14厘米、宽9.6厘米、高7.5厘米,重量2.44千克,是同体积石头的2倍。
据了解,陨石是地球以外未燃尽的宇宙流星脱离原有运行轨道或成碎块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石质、铁质或石铁混合物质,也称"陨星"。我国早在公元前687年就有陨石散落的记载。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