孖竹

百科

孖竹(学名:Neosinocalamus rectocuneatus)为禾本科慈竹属下的一个种。

  • 中文名称 孖竹
  • 拉丁学名 Neosinocalamusrecto-cuneatusW. T. Lin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竿高达14来自米,径粗8厘米妹轿匪因困均触通席飞准喇;节间圆筒形,长14-32厘米,深绿色并间有黄祝润色纵条纹,初时密被疣基刺毛,以后毛渐落,在表面留有疣基和小凹痕,尤以竿下部的节间为甚,空腔较大,竿壁厚9毫米;竿360百科环平坦;箨环较隆负乱六受日起,其上有时还留有粗硬毛;节内在近竿基部数节者常有一圈贴生的灰白色细毛。箨鞘脱落性,厚革质,顶根必北胡露古乱端圆或截形,有时在截平的鞘口中部略下凹或呈"山"字形,背面被以或多或少的棕色引界和星元重静问过革刺毛;箨耳和鞘口繸毛均不发达;箨舌高8毫米,边缘细齿裂,无流苏;箨片直立或外翻,基底宽约在箨鞘顶宽的1/3至1/2之间,两表面均被棕色粗硬毛,竿下部箨的箨片显著较其箨鞘为短很用今,三角形,直立,边缘的下部常场静调马鱼两侧外方具皱折,而竿上部箨的箨片呈整轿雄卵状晚盼婆披针形,可抹少踏外翻,基部两侧则向内收窄。竿每节分多枝,但基部数节通常不分枝,主枝较粗壮,侧枝细长。末级小枝约有4-6叶;叶鞘长7-9厘米,被白色柔毛,背部明显具脊;叶耳和鞘口繸毛举蜜判陵俱缺;叶舌高1.5毫米;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6-25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但两侧不等称,两面均无毛,次脉9-13对,小横婆微辨脉在叶片下表面微突起;叶柄长2-3厘米。花枝未见。

分布范围

  分布在广东英德县岩背(模式标本产地)。

主要价值

  本种竿较高大,可作一般棚架之用;笋可食。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