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孟旦的中国人论与政治哲学研究

百科

《他山之石:孟旦的中国人论与政治哲学研究》是2012年3月1日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来自,作者是毛国民。

  • 书名 他山之石:孟旦的中国人论与政治哲学研究
  • 作者 毛国民
  • ISBN 9787566800626
  • 页数 157
  •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美国学者孟旦对中国人论和政治哲学的研究,可作为研究、学习或关注中国人论和政治哲学的读者们的"他山之石"。

  孟旦认在称磁为,中国古代政治家和思想家持有"人来自之自然平等"的观点,与西方分头会做江夫副满弦思想家持有的"人之价值平等"观点截然不同,然而中国在"人之自然平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却是一种"等级制"的儒家政治和伦理。他又紧扣朱熹的"象喻",剖析了朱熹的人性观点和政治哲学曾目益思路。朱熹从如何解决儒家人性论的两个内在矛盾(即"亲亲"原则与"利他主义"原则、"外在权威"与"自我修养"之间的矛盾)360百科入手,阐述其政治哲学的内涵。

  中国"当代"人性论的重点在于人性的"可沉丝塑性",与儒家、西方和苏联时期的"人"之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孟旦也将中西政治哲学的比较放绿参环委双基剂其密谓到"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的框架下进行思考,指出了中国政治哲学中"整体主义"价值观以及"意识簇"式的认知方宗装采军小势好家足家与式的特点。

  可见,在中国这种独特的人论特活百征和政治哲学理念背后,一定蕴藏沿着惊人的秘密。因此,室者著教变倍小置片验孟旦着力于探索其背后的人之基本思维模式,如"天人合一"、"物我不分"、"事实与价值相混淆"、《宋代的人性形象》中的"象喻"思维方式、《"当代"中国人的概念》中的"意识簇"认知方式、《二十世纪中国的帝国式求索模式》中的"帝国式求索模式"以及《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儒家和道家的价值观研究》中的"整体主义"思维方式等。

  我们应该抛弃井底观天、故步自封的狭隘心验情肉围老斗严述片杂态,从孟旦的中国银列研岁报当人论和政治哲学研破孔围究中,汲取本民族文化的精华,并加以继承;同时要洞悉本民族文化的弱点,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来弥补我国文化之不足。

作品目录

  序

  前言

  一、"人之自然平等"与等级制的古代政治哲学

  (一)先秦诸子"人选利机之自然平等"观研究协边批列听l

  (二)中西方人之平等观比较

  (三)"人之自然平等"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

  (四)对"自然平等"观的阐发

  二、"象喻"思维与朱熹人论

  (一)"结构性形象"的功能

  (二)儒家人论劳县严守态矛盾之一:"亲亲"原则盟例推明坚种里全与"利他主义"原则

  (三)象喻:镜子、身体、植物和园丁形象'

  (四)儒家杆白州粉服人论矛盾之二:"权威的导师"与"自得"

  三、"当代"人论与平等观研究

  (一)"当代"中国"人性可塑"思想研究

  (二)"当代"中国平等观研究

  (三)传统"意识簇"认知方式与"当代"中国的政治理念

  四、中国政治哲学中的"整体主义"特征

  (一)中国"整目刘略缺鲜殖算吗回求体主义"价值观的含义及特征

  (二)中西方价值观之"和"与"不同"

  (三)古代中国的"个体主义"精神

  五、"政治认识论"与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

  (一)帝国式求索模式的"政治认识论"

  (二)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研究

  结语

  附录

  附录一:国内外对孟旦思想的研究现状

  附录二:Curt-iculum Vitae

  附录三:孟旦与其他英美汉学家的人论简介

  附录四:"无为而治"与儒家的政治哲学

  附录五:中西方人论与当代教育方式的省思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