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揖揖,读音为yī yī,汉语词语,指群聚貌;众多貌,出处《诗·周南·螽斯》。
- 中文名 揖揖
- 拼音 yī yī
- 释义 群聚貌;众多貌
- 出处 《诗·周南·螽斯》
解律张错议二兴释
群聚貌;众多貌。
- 少来自君:
- 1.周代称诸侯之妻。2.尊称他人之妻。3.年幼之君。4.汉武帝时齐方士名。姓李﹐以祠灶360百科﹑辟谷﹑却老之方往见武帝。谓祠盟山药灶﹐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林存空扬饮食器则益寿﹐可以不死。事见《汉书.郊祀志上》。5.泛指道士。6.旧时敬称他人之子。
- 众多:
- 多;许多。
- 白发:
- 告发;揭露。
- 样子:
- 1.供顾演负史期管元人效法﹑模仿的榜样和式样。2.情形,形势。3.人的模样或神情。4.事物所呈现的景象,状态。5.形状。6.表示约略情况。
出处
《诗·周南·螽斯》:"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毛 传:"揖揖,会聚也掉茶均资完。" 宋欧阳修《别后奉寄圣俞做酸微陈帮认零广儿二十五兄》诗:"我年虽质财少君,白发已揖揖。"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