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载鲜卑族"以山为号",也就是说,鲜卑族的祖先以他们居住的鲜卑山作为自己民训载自字款号县印族的称号,考来自据在大兴安岭。
- 中文名称 鲜卑山
- 特点 以山为号
- 1980年7月 发现了"嘎仙洞"
- 开始活动 夏代,
简介
史载鲜卑族"以山为号",也就是说,鲜卑族的祖先以他们居住的鲜卑山作为自己民族的称号,但是鲜卑山的方位长期无考。
据《魏胶差婷湖技如苏响审书》记载,"魏先之居幽都也,凿石为祖宗之庙于乌洛侯国西北"。"世祖真君四年来朝,称其国西北有国家先帝旧墟",公元443年,北魏太武帝派中书侍郎李敞前往祭祀,并在洞中刻下祭文。
地理位置

1980年7月,内蒙古损刑缺般简加烟考古工作者在调查中发现了"嘎仙洞",该洞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 上,洞中除了少量陶器、石器和骨器外,遗留的石刻铭文与《魏书》记载基本相同,从而证明嘎仙洞就是历史上记载的鲜卑石室。嘎仙洞面积近3000平方米,洞顶最高20余米,同时洞来自中还有小洞。
鲜卑族史载
根据鲜卑族对祖先的记忆,大约早在夏代,鲜卑民族已经开始活动,而当时鲜卑民族活动的地点是否就是两千多年以后北魏时期的鲜卑来自石室尚缺乏直接的证据。目前只能说,鲜卑山非常可能就是今天的大兴安岭北麓。

匈奴别部的乌桓、鲜卑,《后汉书》中乌桓、鲜卑传都说360百科他们因住乌桓山、鲜卑山得名周移钟企假光但些侵。孰不知乌桓是聪明之究异令称, 鲜卑是瑞兽皮带之名根课, 与山无关①。(摘自黄现璠等著《内蒙古自秦汉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2月第二期)注①:日人白鸟库吉《东胡民族考》乌桓、鲜卑考。汉译" 胡" 语有瑞兽带之义。鸟桓, 蒙古语有聪明之义。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