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读完15位心理学大师经典讲义

百科

《一次读完15位心理学大师经典讲义》是2010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书凯。本书介绍了心理学家直抓求象营送走英弗洛伊德如何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

  • 中文名 一次读完15位心理学大师经典讲义
  • 定价 19.80 元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陈书凯
  • 出版时间 2010年02月

内容简介

  精神分析学派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20世纪初创立的。弗洛伊德发现歇斯底里症(hysteria)的根源主要不是由于生理的原因,而是在于深刻内在的心理因素。

  他将自己的发现加以总结,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极富创见的心理学说,并将这一学说全面推广到哲学、社会、宗教、文化领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心理思想学说。

图书目录

  第1位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Freud,1856-1939)

  《性学三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一、精神症中性变态盛行的原因

  二、童来自年的性潜伏期及其中断

  三、原欲理论

  四、对性倒错的预防

  五、性本能

  六、文明的三个阶段

  七、关于性的三个细裂怕镇县危问题

  八、禁欲的后果

  《梦的解析》

  一、梦的解析方法

  二、心师示关临源理结构的潜意识论

  三、心理动力的本能论

  四、梦是人潜意识欲望的表达和实现

  第2位 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360百科)

  《理解人性》 弗雷德应关械题无跑屋般务轴·阿德勒

  一、两性差异和活态进止祖稳妈红宁态倍劳动分工

  二、性格的性质和起源

  三、社会感难雨对性格发展的重要性

 集流搞样 四、性格发展的方向和类型

  五、气质和内分泌腺

  六、攻击性性格特征

  七、非攻击性性格特征

  第3位 乔治·哈伯德·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1863-1931)

  《心灵、自我与社会感说压洲》 乔治·哈伯德·米德

  一、行为主义与心理学平行论

  二家孩意、心灵与符号

  三同职阳陈足念乐、心灵与反应及环境的关系

  四、自我与主体

  五、"主我"与"客我"

  六、个人主义自我理论与社会显附孔利销自我理论的对比

  七、冲突与整合

  第4位 皮亚杰(Plaget Jean,1兴船896-1980)

  《发展认识论原理》 皮亚杰

  一、感知运动

  二、形式运思

  三、从本能到智力

  四、自我调节系统

  五、逻辑的认识论

  转法常格山群外序弱门配六、建构主义与新特点的创造

  第5位 威廉·詹姆斯(Wi成两容假我良lliam Jam劳掉病请es,1842-1910)

  《心理学原理》 威廉·詹姆斯

  一、剂并问树据黄对目的的追求和选择是心灵点宽四扩起着存在的标志

  二、关于大脑半球的一般观点

  三、颅相学的观念

 皇药班句钢造群族林 四、局限于大脑半球的人的意识

  五、刺激的聚合

  六、灵魂理论

  七、心理学中的错误之源

  八、意识与空间的关系

  第6位 埃里奇·弗罗姆(Erich Fromm,1900-1980)

  《逃避自由》 埃里奇·弗罗姆

  一、人与自由

  二、工业制度对内在自由的影响

  三、逃避自由

  四、权威主义

  五、自由与自发

  第7位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1875-1961)

  《寻求灵魂的现代人》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一、梦的分析理论

  二、集体潜意识学说

  三、心理类型的划分

  四、中年期的重要性

  五、荣格与弗洛伊德的主要分歧

  第8位 查普林(1919年生)

  《心理学的体系和理论》 查普林

  一、心理学各学派

  二、知觉与资讯加工论

  三、超感知觉

  四、《巴甫洛夫与条件反射》

  第9位 沃尔夫冈·苛勒(1887-1967)

  《人猿的智慧》 沃尔夫冈·苛勒

  一、迂回法

  二、工具的利用

  三、物体的摆弄

  四、工具的制造

  五、工具的制造(续):建筑

  六、利用中介物体的迂回

  七、"机会"和"模仿"

  八、形的处理

  第10位 哈伯德·马尔库塞(Herbert Marclise,1898-1979)

  《爱欲与文明》 哈伯德·马尔库塞

  一、自由与奴役

  二、爱欲与政治

  三、弗洛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

  第11位 卡伦·霍妮(Karen Horney,1885年生)

  《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 卡伦·霍妮

  一、关于精神症的几个观点

  二、霍妮对弗洛伊德思想的继承

  三、霍妮与弗洛伊德思想的分歧

  第12位 亚伯拉罕·H·马斯洛(1908-1970)

  《存在心理学探索)) 亚伯拉罕·马斯洛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过渡性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重点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成就

  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缺陷

  第13位 艾瑞克·H·艾瑞克森(1902-1994)

  《童年与社会》 艾瑞克·H·艾瑞克森

  一、欲力和侵犯性

  二、苏语印

  第安儿童的教育

  三、自我、本我和超我

  四、摆脱焦虑

  第14位 斯金纳(1904-1990)

  《科学与人类行为》 斯金纳

  一、人类行为的内部"原因"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

  三、控制的技术

  四、思维中的创造性

  五、社会环境

  第15位 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 )

  《社会学习论》 班杜拉

  一、班杜拉的生平

  二、《社会学习论》的主要内容

  三、贯穿于本书的重要思想及其对心理学发展的贡献

  ……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