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鲁迅

百科

《活着的鲁迅》是201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福贵。

  • 书名 活着的鲁迅
  • 作者 张福贵
  • 出版时间 2010年05月
  • 页数 16 页
  • 定价 49 元

图书信息

  书 名: "活着"的鲁迅:鲁迅文化选择的当代意义

  作 者:张福贵

  出版社: 社会科科钱克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来自5月

  ISBN: 9787509713266

  开本: 16开

  定价: 49.00 元

容简介

  《"活着"的鲁迅:鲁迅文化选择的当代意义》内容简介:如何评价鲁迅的文化选择,一直是中国精神文化界无法绕过的热点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悄然出现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就最终构成了对鲁迅的否定性评价,因而也就使鲁迅研究界面临严峻的挑战。每一个严肃的鲁迅研究学者都不能不对这一根本性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

作者简介

  张福贵,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文学院院长兼国际语言学院院长。现为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来自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等。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等。主要从事鲁迅研究、20世360百科纪中国文学与文化、近现代中日文学关系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鲁迅研究月刊》等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茶织非惯性的终结:鲁迅文化选择的历史价值》、《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审判》、《中日近现代文学关系比较研究》等著作

图书目录

  序 鲁酸无决庆迅文化选择的历史反思与当代理解

同视防顺英席医讨米师  绪言 鲁迅离我们有多远

  第一章 超越近代:鲁迅早熟的文化观

  一 中国文化的三次转型:鲁迅文化选择的历史情境

  二 "大时代"之前的思考:浓缩项敌太文化时代

  第二章 "任个人而排众数":思想启蒙向台激善用现代意识并轨

  一 思想的超前:现代个性意识对近代政治哲学的否定

  二 近代政治思想史阿级回顾:对"众治"的第五和纪字调种批判

  三 "众治"的思想本突帮介会程景经点散画通质:对个性意志扼杀的合法化

  四 由超前带来的错位:"众治"批判的倍社毫必核令时差与异质

  五 丰富的深刻与复杂的统一:思想启蒙与啊善设球燃政治救亡的整体设计

  第三章 "掊物质而张灵明":道德救赎向人间原点回归

  一 "厥心纯白":对初民社会的道德怀念

  二 平民意识与精英意识:道德救赎与思想启蒙的整合

  三 "尚德"的传统模式与思想革命的现代内容

  第四章 宗教观与科学标第德土记起出宁控井观:思想启蒙与道德救赎的衍生形态

  一 宗教的起源:"形上之需求"的认定

  二 宗细举教精神的内化与外化:人格的崇高与行为的执著

  三 科学的悖论:近代理性与反文化意识的交错

  四 归结点:人格理想与现实批判的需

  第五章 辩证思维:文化选择的逻辑存在形态

  一 传统与现代:辩证思维的逻辑来源

  二 "亦此亦彼":整体性思维

  三 "一切都是中问物":不完满性思维

  四 "要紧的是'行'而不是言":实践性思维

  第六章 自由意志与民族关怀:青年鲁迅的生命主义特质

  一 生命自我的反叛与超越

  二 生命主义的主观性个体性价值观

  三 生命主义与民族生存状况的理性关联

  第七章 觉醒者形象精神状态与环境评价:文化选择的艺术转化形态

  一 强力与卑怯:生命意志对传统惰性的历史性否定

  二 自由与存在:思想意识求使对社会环境的悲剧性妈样练批举超越

  第八章 深度现代化:鲁迅文化选择的人类性和时代性尺度

  一 "特殊国情论":传统文化的拒斥与变形功能

 也够但让货诗脱氢到 二 鲁迅文化哲学的两个概念:文化的同一性与文化的特殊性

  三 两种文化人格对比:"中国人"与"世界人"

  四 两种思想主题对比:阶级意识与人类意识

  五 文化的同一性命题:人类的共同文化资源认识

  六 文化的时代性命题:中国文化转型的现代意义理解

  第九章 "拿来主义":文化选择的目的论与方法论

  一 走出传统的世界:文化选择的心路历程

  二 "彻底反传统":文化转型的方法论价值

  三 "拿来主义"的文化哲学阐释:主动性、整体性和自然选择性原则

  第十章 文化转型:鲁迅的翻译活动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思想价值

  一 "西学东渐"与救亡图存之路:中国近代翻译思想史的逻辑发展

  二 思想启蒙与政治革命的一翼:鲁迅翻译及翻译批评功利观的确立

  三 "直译":鲁迅对外国文化原质性的寻求

  四 间接译、复译和"剜烂苹果"式的翻译观:鲁迅对于多元的文化需求和新生事物的支持

  第十一章 "小鲁迅"与"大鲁迅":对于鲁迅的个体化理解和经典化理解

  一 世纪之交的贬损鲁迅的风潮

  二 个体化理解是对具体历史人物认识的深化

  三 个体化理解的结果是对鲁迅思想价值的限制和怀疑

  四 个体化理解忽视了鲁迅在当下人心目中正在灰色化的趋向

  五 鲁迅思想当下价值的存在,为经典化理解提供了现实前提

  六 "普度众生":鲁迅研究中的平民化问题

  结语 "活着"的鲁迅:鲁迅文化选择的当代意义

  附录 东北学人鲁迅研究的历史评价

  一 鲁迅史料与作品研究

  二 鲁迅思想本体研究

  三 鲁迅文化关系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