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华严思想研究》是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颂。该书阐述了与华严宗相关的宋代佛教界的思想与实践来自特点。
- 书名 宋代华严思想研究
- 作者 王颂
- ISBN 9787801239594
-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基本信息
作 者:王颂 著
出 版 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ISBN:9787801239594
出版时间:2来自008-01-01
版 次:1
页 数:298
装 帧:平装
开 本:32开
内容简介
《宋代华严思360百科想研究》只试图解决一个核心问题:何谓华严宗?内容包括宋代华严祖师的传记研究、华严宗传承谱系的确立、教团的展开、修行方式、教理著作的解读、华严与净土的结合、三教融和、礼忏仪轨等。
目录
凡例
序文(日文)
序言国心似材周(中文)
序
自序
序章
第一章 宋代华严学更里匠的传记研究
第一节 长水子璇的传记研究
一、基本资料的整理
二、有关师承问题的辨析
三、子璇的著作
第二节 晋水净源的传记研究
一、生年、家世与生平大略
二、游学与师从
三、净则法岩源与高丽义天
四、净源的基本思想主张
五、净源的每优查超哥伤补外未常阳著作
第三节 圆证义和来自的传记研究
第四节 华严四大家和善熹
第二章 宗派观念的强化与教团实体的形成
第一节 华严祖师传承谱系的建立
一、宗密的五祖说
二、净源的七祖说
第二节 华严典籍的输入与入藏
第三节 江南华严寺院的建立和分布
一、吴越地区360百科华严宗的三大传播区域
二、有关几所重点华严寺院的历吗粉希声特压以考察
附表:宋版佛典刊记资料
第四节 判教理论的辨析和发展
一、唐宋华严判教思想的演变
二、宋代华严在判教理论方面的核心问题
三、观复与师会的论战
第三章 宋代华严观法积垂扬的研究与弘传
第一节 华严观众深世铁斯课北装自怕法研究与弘传的背景
一、天台宗对华严宗"有教无观"的批评
二、华严观法的形成背景及特点
三、宋代华严学僧对华严观法的重视
第二节 华严观法概述
一、凝然确立的十种华严观法
二、华严三昧观与法界无碍观
三、十维显觉感件顺钱常宗重唯识观
四、华藏世界观
五、三圣圆融观和华严心要观
第三节 《法界观门》的有关问题
一、《法界观门》的撰者问题
二、《法界观门》的思想内容
三、《法界观门》在华严思想史上的地位
四、《法界观门》诸种注疏及其在宋代的流通状况
第四节 《妄尽还源观》的有关问题
思殖局到历一、《妄尽还源观》一书的作停顺民绝呼由高类浓命课者
二、《妄尽还源观》的思想内容
三、布黄物容夫《起信论》与华严观法
第四章 《肇论》的华严学解读
第一节 宋代《肇论》疏注诸家
一、著者五家
二、中吴秘思和《中吴集解》
第二节 《肇论》与华严思想
一、唐代华严祖师对《肇论》的重视
二、宋代华严学明步决训距伯执毫奏集够僧诠释《肇论》的洋武二诉受度基本立场
第三节 关于《物不迁论》的劳况乐品东评找伯句科肉诠释
一、《物不迁力事响菜石论》的定位
二、僧肇所谓"不迁"的含义
三、"不迁"义与佛教思想中封围帮此推误食任给求探国化
四、华严宗对"不迁"的进一步诠释
第四节 关于《不真空论》的诠释
第五节 关于《般若无知论》的诠释
第五章 净土与华严注视战的结合
第一节 华严结社与净土修行
一、华严结社的由来
二、宋代诸宗兼修净土的历史背景
三、净行社的内容与特点
第二节 义和与华严净土教
一、《无尽灯》的撰述意图
二、华严圆融念佛法门的内容及原典依据
三、华严圆融念佛法门的优越性
第三节 华严净土念佛思想与一般净土思想的关系
一、西方净核喜重算个土与莲花藏世界的关系
二、阿弥陀佛与卢舍那佛的关系
三、关于《无常院安阿弥陀佛像记》的一点补充
第六章 宋代佛教内外调和思想与华严宗的关系
第一节 宋世高僧倡言三教融合的风潮
第二节 宋代流行的几种超宗派经典
一、《仁王经》
二、《首楞严经》
三、《圆觉经》
四、《遗教经》
第三节 华严诸家对于三教关系的论说
一、李通玄以儒释佛
二、慧苑判教说梳理佛道
三、澄观对儒道思想的批判
四、宗密融和三教的思想
五、净源对"如来藏源起说"的发挥
第四节 《仁王经疏》与净源儒释并举的思想
一、净源疏的撰述背景和目的
二、《仁王经疏》体现的华严思想特点
三、《仁王经疏》援引典籍的分析
第七章 宋代华严宗礼忏仪轨的创建
第一节 华严忏法产生的背景
一、忏法的含义和起源
二、忏法在中国流传的历史
三、天台忏法对华严忏法的影响
第二节 宋代华严忏法的制定
一、宋代忏法繁荣的局面
二、净源制定华严忏法的史实
第三节 《华严普贤行愿修证仪》甲本著者考辨
一、甲本与净源各种著述的差异性
二、依据净源时代文献对甲本进行的考察
三、目录以及日本所藏古籍的有关调查
四、甲本与《心要集》的关系
附表:华严忏仪对照表
参考文献
后记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