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徭,读作:y冷亚地洲广学立另áo 。基本字义察胜必右吸威冲进植是古代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徭役。
- 中文名 徭
- 拼音 yáo
- 注音 ㄧㄠˊ
-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笔画兴死宜离准编码
部首:彳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五笔98:TERM
仓颉:HOBOU
郑码:OIEZ
四角号码:2227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5FAD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名>
a. 通"徭"
b. 姓
适言依按烈其 词性变化 <名>
a. (形声。从彳(chì))
b. 同本义 [fo来自rced labor;corvé班婷富e]
徭役多则民苦。--《韩非子·备内》
法限尔念零 c. 又如:徭力(工役劳力);360百科徭夫(服劳役的民夫)
d. 历史文献对瑶族的称谓 [Yao nationality]。如:徭洞(瑶族人居住的山洞波粒世入;借指瑶族人)
常用词组
a. 徭役 yáo适注团促该盾军距一才yì
[corvee;forced labour] 古时官府向人民摊派的无偿握劳动
古籍解释
案析帮她换胞浓叫胜画务 康熙字典
《玉篇》余招切,音遥。役也。《周礼·天官·冢宰》徒百总件远难越亚不格变创际有二十人。《注》此民给徭役者。《后汉·第五伦传》伦为乡啬夫,平徭赋。
又《韵会》通作繇。《前汉·景帝纪》省繇赋。
又《韵会》亦作窬。《前汉·宣帝纪》擅兴窬役。 《广韵》《集韵》《类篇》$作傜。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