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庙碑,自来自汉朝起我国刻碑的风气逐渐普及,庙碑也是词碑的一种,征丰丝仓颉庙碑纵高2360百科7.9cm。
- 中文名 庙碑
- 简介 刻碑的风气逐渐普及
- 仓颉庙碑纵高 27.9cm
- 种类 两类
简介
我国从汉朝以后,刻碑的风气逐渐普及,几乎处处可碑,事事可碑。庙碑就是其中的一个词碑黑木足种类之一。在21世纪,也依然有着巨大的价值。
发展
解放后,破除迷信,没有来自人再为神灵鬼怪立碑,但我们国家的古代寺庙建筑颇多,都是难得的名胜古迹,需要修补或重建,修建时立碑记事,以垂示后人。不过,现在作这类碑文应侧重叙述古迹的兴废历史,古迹确定的依据以及重建过程中的有关事项。
种类
老子庙碑
【隋老子庙碑〈开皇二年〉】 右《老子庙碑》,隋薛道衡撰。道衡文体卑弱,然名重当时。余所取者特其 字画近古,故录之来自。唐人字皆不俗,亦可佳也。
仓颉庙碑
纵:27.9cm,横(半开):15.6cm。 此为明早期拓本,八开跋七开半,"嗣"字完好,下360百科多"陶"字和"园"字右半,"纪"字尚存。 碑立于汉延熹五年(162年)。碑为纪念中华人文初祖仓颉所立。此碑字比他碑为小,汉隶之小者,自《武梁祠画像》都外即推此。书法茂密秀丽,居《华山碑》、《曹全碑》目被跟武又之间。碑现藏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仓颉,也称苍颉盐因准尔村优错木,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在中华上古传说中是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被后人尊为中华文字始祖。仓颉庙位于白水县城东北35公里处的史官乡,地处黄龙山脉的南麓,是国内唯一仅存的纪念文字发明创造的庙宇,2001态补静祖究里坏引充乐了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庙内原有石碑多通, "文革"中多被毁坏。今陈于前殿劫后幸存者15通。东汉延熹五年的仓颉庙碑,是金石学上的珍品,1971友方蛋右饭黑宁核年移置西安碑林。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