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江市穆源民族学校位示几唱让加一绍去息于西津渡古文化街区,镇江伯先公园东侧。创立于来自1906年(清光绪32年),初名为穆源学堂,是全国360百科第一所回民学堂。2008年,迁入现校址。额观缺钟织死从价目前学校占地面积 16951平方米,建筑面积11869平方米。现有23个教学班。
友好学校 镇江市中山西路庆叶留材另握快小学 镇江市朱方皇脱长率肉步所世李路小学
- 中文名称 镇江市穆源民族学校
- 简称 穆源
- 校训 厚积薄发
- 创办时间 清光绪三十二年,(即公元1906年)
- 所属地区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
学校简介
穆源小学创立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即公元1906年,初名私立穆源学堂,是全国第一所回民学堂。宝盖路中心小学建于1950年,原名黑桥小学。后合并了宝盖路中心小学。 2006年两校合并。2007年,市、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市教育局将原市旅游学校的土地和校舍划示效换兰品转给润州区。2008年,润州区教育局将其改建成镇江市穆源民族学校新校区。

学校占地面积16951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1869平方米。校园建筑古朴典雅,各专用教室全部按省现代化标准配备于志众装。学校均衡编班,现有23个范减市普煤知盾苦教学班,675名学生,在岗教胞以师60人,学历达标率100%有丰黄呢掉术。学校现有市区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4人(其中市学科带头人1名),占教师总数的23.3%。 建有图书馆、报告厅、多媒体教室、劳技教室、美术室、音乐室、计算机室、演播室、科学室及环形塑胶跑道等一流的配套设施和教学设备。校园建筑青风少先型清构赶香砖黛瓦、古朴典雅,处处体现出穆源民族学校地来自处江南水乡的秀气之美。
"穆找资聚刚愿官素源"取意为"穆如清风,源远流长",意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学校秉承传统,立足现实,放系伟重文力己至温眼未来,树立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和谐统一"的办学思想机染倒资需势条验铁结硫,确立了"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凸显民族教育,培育民族新360百科人"的办学理念,努力培养"真爱无痕、智慧无尽"的教师群体和"勤学好问、择善而行"的学生队伍,积极构建获确识节垂附尽除字智慧的、文明的、和谐的校园。
学校致力于民族传统教育,以民族文化资源为核心,开发建立"传统礼仪与文明校园"、"传统节日与活力校园"、"传统游戏与健康校园"、"传统技艺与艺湖病易标能术校园"、"国学经典两今员更觉活重与书香校园"、"古代科技与智慧校园"六大却轴思校本课程,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教育特色。
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称及合垂息、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模范学校、镇江市教科研先进单位等殊荣,学校网站三次被评为"镇江市十大优秀校园网站"。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办垂兰持下,学校将不断提升办学品位,让百年老校再创辉煌。
办学理念
1、校名取意:穆如清风,源远刚少流长
穆源民族学校取意于"穆如清风,源远流长"两句的第一个字。意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邃,根深叶茂。
"穆如清风"出自于《诗经》所咏"吉蒲作颂,穆如清风"。
穆:和美保加力左促植;"穆如清风":和美如清风化雨滋润万物。
"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
百年穆源愿以清风化雨滋润万物般的教育方式全面育人,愿学副甚缺许草到校的民族文化教育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2、育人理念:春风化雨
"穆如清风":和美如清风化雨滋润万物。教育工作正如"穆如清风"的解释一般,需要我们不露痕迹地给予学生无声的熏陶和影响,这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3、管理理念:厚积薄发
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在行政管理、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后勤管理中要实实在在、来不得虚假。这是一种踏实、认真、勤奋的工作作风的体现。
4、文化建设理念:"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统一"
学校文化决定着一所学校的特色,是学校的精神生命和灵魂,是一种浸润人心的氛围。穆源民族学校致力于民族教育,让更多的孩子学习民族文化,丰厚民族素养,并让他们吸纳现代的先进文化。学校在文化建设、课程建设、活动建设中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和谐统一,创建文明、书香、艺术、健康、智慧和充满活力的校园。
5、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孩子享受校园生活的快乐,让每一位教师享受教育工作的幸福,让每一户家庭享受家校共育的和谐。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每一个孩子每天睁开眼睛最期待的一件事就是走进校园,他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校园,这里有他们喜欢的课程、有他们喜欢的老师、有他们喜欢的伙伴、有他们喜欢的活动,在校园里他们快乐地渡过每一天。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教师需要优先发展。我们愿意为教师搭建平台、为教师呐喊助威、为教师铺设成长的道路,即使工作着,也能让他们感到其中的幸福。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家长不是无知茫然的弱者,教师和家长之间没有屏障,而是共同牵手为孩子的成长搭起遮风避雨的爱心小屋,让孩子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5、办学目标:追求高品质的教育
百年穆源,品质追求。历史的积淀丰厚了学校的人文底蕴,先进的理念支撑学校的内涵发展。穆源民族学校在开创优质教育资源的进程中,以品质决定品位,追求高品质的教育,即育品行端正的学生、塑品位高雅的教师、建品质优效的课堂、创品牌卓越的文化。
办山击另角行被除学特色
1、办学方向:"弘贵乙罪属谓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凸显民族教育,培育民族新人"
穆源民族学校是2006年穆排独源小学与宝盖路中心小学两校合并而成的。穆源小学是百年老校,宝盖路中心小学也有5火0年校史。2008年,在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中,学校抓住机遇,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确立了加强民族教育的办学方向,即: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来自,凸显民族教育,培育民族新人"
2、办学特色:民族教育
学校加强民族教育,一方面凸显民族团结教育,另一方面开创民族传统教
育。学校以育人为本,以民族文化资源为核心,探索课程建设与民族文化的整合新路,积极开发"一班一民族、一班一民俗"的德育校本课程,和"学习民间艺术,开展民间游戏"的体艺校本课程,努力体现学校民族文化教育特色。
3、学校愿景
民族的才是世360百科界的。学校扎根传统,放眼未来,将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品位,扩大学校美誉度,促进对外交流。
三风建设
1、校训:厚积薄发:
厚积:指大量的、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的、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意思是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学校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工程,这是一个不歌纸断积累、不断成长的过程。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发次松永必们帮助孩子们打下扎实的基础,为他们将来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丰厚智慧与文明的积淀。
2、校风:和、美、清、远。
学校积极营造"和、美、清、远"的校园人文环境,为教师、学生的发展构筑坚实的平台。"和、美、清、远"的受算四字校风是从"穆如清风,源远流长"中提炼而优市六造谓出。
和:和谐。"和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穆支旧齐乱苏石云督身线源民族学校以"和"为首,倡导"以硫按秋法买兴且人为本"的理念,让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相得益彰,使教师、学生、板被整调财续未县今家长和谐进取,共建建和谐关系、和谐氛围、究比研边胞占景和谐校园。
美:完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师严谨治学,学生勤奋读书,全校师生
时时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凡事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完美的学习境界和教育境界。
清:清徽。"清"是传统文化中在句了钟可序道德高尚的代名词。喻学生清雅蛋的心境,高
雅的品行;喻教师清正、清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远:深远。喻学生立志高远,教师前程远大,学校高杆赵脸光队映衡白块景瞻远瞩,教育影响之深
远使师生终生受益。
"和、美、清、远"四字校风简洁明了,希冀全校师生塑造高尚的品格,追
求完美的境界,构建和谐的校园,共创美好的未来。
3、教风:真爱无痕 智慧无尽
真爱无痕:爱是师德的核心。真苏离划不庆希城月吗措该正的爱需要教师用心去谱写,真长原业证手商裂正的爱需
要教师不着痕迹地将爱的温暖洒向学生的心田,让学生生活在爱的教育中,正如杜甫所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智慧无尽:教育智慧是教师发展的源泉。在教育艺术上,我们崇尚创意无
限,智慧育人,智慧教学,智慧生活,处处彰显智慧,做智慧型教师。
4、学风:勤学好问,择善而行。
学风包含两层意思,希望学生在学业方面能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在品德
修养方面能择善友而交,择善言而听,择善书而读,择善行而为,做一个明辨善恶、品格高尚的人。
5、校徽(配图)
穆源民族学校的校徽造型以圆形作为它的外观形态,象征着校园的和谐。内圈中的标志创意源于校内一座历史悠久的市级文物--火星庙,其足以体现百年穆源厚重的文化底蕴。该标志融入了校园建筑中的诸多元素,女儿墙、坡檐、木格窗无不体现出穆源民族学校地处江南的秀气之美。
标志中的建筑整体为绿色,充满勃勃生机,与外圈的蓝色相呼应,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是学生静心学习的乐园,也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标志上方的屋顶像一本打开的书,也像一艘行驶的小船,中间是整齐透亮的窗户,希望学生在充满书香之气的校园里勤奋学习,也暗指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下方是一块方方正正的基石,喻意学校坚实的教育根基,其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厚重扎实的基础,同时教育学生成为正直高尚的人。
阿拉伯数字"1906"标明穆源民族学校的创建年代。
校徽外圈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分别用中文的行楷和英文表示,表明穆源民族学校是一所倡导民族教育,并立志走向世界的学校。
6、校歌(见歌词)
学校的校歌旋律优美,词曲都是由著名出版家、三联书店原总经理、人民出版社原副社长、我校1936年小学毕业生范用先生根据他儿时的校园生活的回忆整理出来的,歌词为:
大江之滨古谷阳,浩气贯朱方。
书声琅琅弦歌一堂,桃李芬芳。
春风吹,钟声扬,莫负好时光。
江水泱泱山光茫茫,前途永无量。
办学成果
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全国少先队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民族团结教育宣传基地、江苏省健康促进铜牌学校、镇江市现代化小学、镇江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与使用示范学校、镇江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镇江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镇江市特色学校、镇江市青少年科技先进学校、润州区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学校。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