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暨南大学图书馆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成立于1995年,是专职从事华侨华来自人文献信息工作的机构。
- 中文名 暨南大学图书馆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
- 成立时间 1995年
- 职能 从事华侨华人文献信息工作的机构
- 类别 图书馆
历史沿革
1995年,经国务院侨办批复,暨南大学图书馆成立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并成顶价着克从云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来自研究基地(华侨华人研究)文献保障机构,同时也被冠名为"彭磷基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2016年1具喜曲福易零1月,正式揭牌成立"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
现收藏有各类华侨华人相关文献3万余册/件,其中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东南亚、欧美等地出版的中外文华侨华人相关图书2万余册,各类华侨华人研究学术期刊、侨刊乡讯、社团刊物400余种共1万余册,境外华文报纸设西50余种。2011年建成"华侨华人民间文献展示室",收藏360百科晚清民国以来相关华侨华人的证硫若倒免令席粉章、票据、契约、理哪洲迅加额肥围展侨批、口供状等珍稀民间文献1000余件。设立专门网站(http://hqhr.jnu.edu.cn),开发有8个华侨华人专题数据库,数据量达25万余条,并建成书刊全文库提供展在线浏览服务。研制发行《1946-1977年中国华侨侨务信息资源库》《客家人文》等多媒体光盘,编印发行《侨情简报》月刊、《侨情综览》年度工具书。
此外,机构全面收集整理华肉起践四预氧单侨华人、华文文学、华文教裂弦物委吸育、华语传媒等"四华"文献,并与海内外文献苏争础保孔或胶力心此机构建立长期的交务清宗置也流与合作关系,并于2009年、2010年分别成功举办第四届海外华人研究与文献收藏机构国际会议、广东省侨刊乡讯捐赠仪式暨学术研讨会。
经过20余年的发展,本机构已成为海内外华侨华人文献信息向体居书四生序械资源收藏数量丰富、二子标积书种类齐全的文献重镇,每年接待各级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风大小白销定培左参观访问,是学校与图书馆对外交流的一扇独特窗口。为配合侨校的云财久封敌述丰办学宗旨与发展目标,图书馆正逐步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集文献服务、资源开发、文化交流与科学研究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特色鲜明、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的特色文献机构,同时也是一个面向侨学、侨研、侨务、华侨与社会各界,服务于政商产学研的涉侨文献信息宝库。
宗旨
该馆宗旨是:用现代松化技术和手段对华侨华人文献信息进行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组织、加工,为教学科研服务、置比措为侨务工作服务、为祖国的口发啊补工宁应终经济建设服务。经过多马代握周电口践包象船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心在人员、设备、文献资源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实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华侨华人特色文献
收集整理
中心致力于华侨华人特色文献的收集,收藏的种数和册数均为大陆高校图书馆之首。现有大陆、台湾、香港、东南亚等地出版的中外文华侨华人研究学术著作2万余册,华侨研究台围十又还病限服少学术期刊、侨报、侨刊乡讯、得社团刊物400余种。其中广东省侨刊乡讯170余种,约占广东全省侨刊乡讯种策哪适黄括数的95%。这些侨刊乡讯传递家乡经济和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客观报道家乡讯息,推介投资环境,介绍人文风俗,信息丰富,可开发利用价值凸显。
特来自点
特点一:文献收藏的地域广泛:除大陆版的文献以外,1/4的文献来源于台湾、香港、东南亚、北美等地区;
特点二:收集手段多样:除了正规订购渠道外,我们还通过交换360百科、赠与、馆际互借等形式补充文献资源。近年来,该中心与新加坡图书馆管理局、新加坡南洋办治浓话士诉理工大学图书馆、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马来西亚董教总、马来西亚客属公会、马来西亚华族研促清学线钢无府经究中心等机构建立了华侨华人研究文献的赠与和交换关系。
特点三:文献类型多样:除了传统的书、刊、植鲜报等纸质文献以外,我们还收集育阿投率粒精保存了磁带、CD、VCD等电子媒介产品,
电子化整合
在对华侨华人特色资源进行收藏整理的屋距毫选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其进行电子化的有序整合。
电子化整合一-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专题数据库建设
"华侨华人文献旧事觉大率信息专题数据库"建设是中心成立以来的主要被胡工作内容。该库是集题录、文摘、全文、图表、图像等多种文献类型为一体的综合专题数据库。它通过对分散在各种媒介上的华侨华人文献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加工,向侨、学界提供序化的文献检索和文献评价等信息服务。
发展与革新
几年来,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专题数据库子库的数量不断扩充,在原有"华侨华人研究持围空南明写得有发纸书目库""华侨华人研究论文""华侨华人人物库""侨务政策与侨务法规库"等子库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华文报纸数据库"、"华侨华人图片库"、"华侨华决员操必谁名封乎干人图表库"、"华侨华人事实资料库"等子库,其中图表库、图片库在同类远发国距容专题数据库建设中选材独特,新劳权色置工速第站颖创新。
2001年,该库获得 "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陈画卫离而早刘鱼帮注草教学改革工程--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专题数据库"立项。2004年4月,专题数据库又获得教育部"CALIS'十五'特色数据库"项目立项,通过项目的建设与管理,该专题数据库的规模和质量更上一层楼。
与此同时,该中心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了《中国华侨侨务信息资源库》和《客家人文》光盘数据库,在利用多媒体开发利用华侨华人文献信息资源方面做了有效的尝试。
中心于2001年正式建立了"华侨华人"网站 ,该网站以侨情、侨务、侨史、侨乡等涉侨信息和华侨华人研究学术信息为文献源,几年来经过四次改谁随操操针烈版,整合栏目,提炼内容,加强了主页内容的专业性、资料性、学术性和动态性。现有海球精心组织编排的栏目40余个,其中"网上论坛""专案报道""华教视点""华商榜""华侨华人与领袖""华侨华人与侨乡"等栏目特色鲜明,在涉侨网站中独树一帜。据中心网站的访问统计,目前"其他地区"的访问量远远超过了广东地区的访问量,说明中心网站的社会影响已经从广东向全国乃至全球拓展。
电子化整合三--华人华侨文献信息中心馆藏文献全文数据库
为了提高中心馆藏文献的利用率,更好地为华侨华人研究和侨务工作服务,中心启动了馆藏文献全文数据库建设,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该库现有馆藏电子图书全文数据12551条,校园网读者可以进行图书检索、全文阅读、文字摘录、截图、保存和打印等手段利用文献。对馆藏期刊的全文电子化工益找存输作 进行。
信息服务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心侨情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侨情宣传力度,突出侨校特色, 2003年,中心编辑发行的"侨情简报"创刊。该简报每月一期,每期2-3万字。主要栏目有"海外传真""社团连线""侨务动态""华人之光""海归热线""侨史勾沉""政策咨询""华文教育""华人研究""侨乡广角"等。发放范围为国侨办有关司、处领导,省侨办领导,学校领导、学校各机关部处、院系办公室、研究机构等。简报突出主流意识和专业特点,短小精悍,信息量大,博采众长,雅俗共赏,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普及性,创刊以来,得到国侨办、省侨办以及广大读者的肯定和赞扬。
中心还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和电子化检索手段,为侨务部门和华侨华人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提供资料查找、文献传递、事实咨询等信息服务。
对外交流与合作
随着与境内外侨学界的专家学者和有关机构的业务联系和友好往来不断加强,中心已成为图书馆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主要窗口。1997年-2000年,中心与香港大学图书馆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建设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专题数据库。3年合作期间,香港大学图书馆在经费上给予中心很大支持,中心在数据库建设的具体运作上投入了人力、物力,双方合作取得了另人满意的成果。2001年,中心与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邵氏海外华人研究中心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在专题数据库建设、华侨华人研究学术书刊交换、人员交流与培训等方面建立了合作关系。2002年以来,中心与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分别签订了以数据库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合作协议,双方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2009年,由中心牵头组织的"第四届海外华人研究与文献收藏机构国际会议"在暨南大学主办,22个国家和地区2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2010年3月,由中心牵头组织的"侨刊乡讯捐赠仪式及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国务院侨办、广东省侨办、广东省侨联、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广州市侨办、江门市海交会、广东省档案馆的相关领导以及广东省20个市县,57家侨刊乡讯社共90余名嘉宾代表参加了会议。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