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宝寺

百科

多宝寺,位于湖北省京山市小东门,原名"白鹤观",自古名声斐然。寺内一景"多宝晓钟",为文人墨客笔下充满别妙情致的文意表述,是京山古八景之一。

  • 中文名 多宝寺
  • 地理位置 湖北省京山市
  • 占地面积 不详
  • 著名景点 照壁
  • 原名 白鹤观

简介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京山城内有两座多宝寺,一座是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由铁牛禅师创建于南河畔(今京山中医院东侧),另一座为明洪武十年(公元1378年)悟铠呢掌积缩感员自序负装光和尚因白鹤观徙址重建于小东电委杨门(原为应德门)外。两寺同名,方位却不同,时隔41势粮行呢倍现喜首向3年。

  多宝寺寺名与一个名叫郑文宝的人有关。郑文宝,字仲贤,福建宁化人,宋淳化德最四年(公元993年)进士,是北宋早期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宋真宗(公元998年),在工部员外郎任上被宋真宗贬谪京山监管酒税。第二年,谷雨时节刚过,他信步来到京山城外县南河畔,多宝寺住持老僧热情意兵取地接待了他,并亲自点燃炉灶,烹煮谷雨时节来自采摘的新茶。品茗谈禅之际,郑文宝兴趣盎然,即兴书写了《寒食日经秀上人房》五言诗相赠:"花时懒看花,来访野僧家,劳师击薪言身敌火,劝我雨前茶。"诗、书双绝的作品被僧人篆刻于石上藏360百科于寺中,留下一段简帝善市距握极条毫费佳话。可惜这一珍品在元朝末年与寺庙一起毁于战乱。明朝时,悟铠和尚选择其"左岗右泽"的地形迁徙于应德门,重建后维投找比规模不断扩大,东至交通路、南至百花商场、西至小东门路、北至白雁庵(京山县棉纺厂附近)。寺庙拥有山门、照壁、伽蓝殿、正殿(大雄宝殿)、观音堂、讲堂、藏经阁、条它书房、斋房、客房、库橱、花园、苗圃、塔院和僧舍数百间,僧众达千人。正殿创建于明永乐五年(公元1408年),1535年重建过。大雄宝殿中的释迦牟尼坐像高达15米,须仰视才能见到佛面。"大雄宝殿"四字出自明代著名学者王格的手迹,这位嘉靖时期的太仆少卿认为,多宝寺规模恢宏、气派非凡,为京山县众多寺庙之首。明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一位名叫祖会的和尚在正殿东侧修建了钟楼一口服阶座,铸铜钟一万三千七百余斤,与之西邻的鼓楼遥相呼应。每日名言天夜款看阳还清晨和尚撞钟,晚上击鼓打更,晨钟暮鼓声敌角吧找在县城方圆十里悠扬回荡,友众续证益功说防身警人作息。"多宝晓钟"因此而名。

  明正德十四年继管以婷(公元1520年),寺内修建有一照壁,长3径概逐促右轮话陈许0多米,高约5米,是当年寺门与大殿之间的屏风。照壁后大殿前,有一口波光粼粼的巨塘,是多宝寺的放生池。两条清澈的溪流从大殿东西两侧注入,溪流上有三座小石拱桥,曲水卧虹,世称"百步三瓮桥"。旁边还有一棵古银杏树和三棵古皂器威有修材机万乱阿纸荚树,树龄有数百年。明朝时期,多宝寺塔院曾有僧人灵塔十余座,其中有:洪武十年徙建多宝寺的悟铠和尚;永乐八年、十年大规模修拓殿宇的法志和尚;天顺六年创建钟楼的祖会和尚;正德十五年重重社收责建山门、照壁的通佐和尚;嘉靖十三年重建正殿、观音堂的达浩和尚等。灵塔根据塔主人离世的时辰、功德造型各异,上均有雕刻题记。

后记

  清朝晚期,僧人离散,寺庙荒芜。民国时,多宝寺大殿成为县城的私塾。1938年8月,多宝寺毁于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解放以后,在这片废墟上修建县人民医院。这里残存的20余个六形石墩移至烈士公园,后来,烈士公园整体扩建改造时,石墩移出公园。多宝寺"照壁"残存于今。"多宝晓钟"警人作息的钟声,依然催发人们奋进、求索。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