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频信号的仪表计量

百科

《声频信号的仪表计量》是2012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布里克林。本书主要讨论了人耳听觉和心理声学的有关理论。

  • 中文名 声频信号的仪表计量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作者 [丹]布里克林 著,朱伟 译
  • 页数 307

图书信息

  作 者:[丹]布里克林 著,朱伟 译

  出 版 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5-1

  印刷时间:2012-5-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115275004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在这本内容丰富的应用指南手册中,作者将引领读来自者充分理解有关声频信号的仪表计量方面复杂而又模糊的概念,使读者掌握灵活运用信号电平360百科制作高质量声频制品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声频信号的仪表计量(第2版)》所讨论的主题涵盖了各个领汽永门紧致域。全书从基本的概念入手(声频定义和数字技术),论述了声频信号电平的定义、仪表计量标准和实践操作等内容,其中有现在采旧界史变倒坚以福用的有关VU和PPM的AES标准,以及最新的响度仪表计量标准。因此本书不失为声频信号仪表计量方面的指南性著作

  《声频信号的仪表计量(第2版)》全面收集和整理流修轴据低给团值了可应用于日常工作各个领域中的有价值的信息,是从事声学和电声学设计以及声频鉴定方面工作的所有技术人员织哪济房和工程师必备的基础读物。《声频信号的仪表计量(第2版)》还为从事扬声器和大型放大器设计与制造方面工作的所有人员(包括剧场和现场声频系统设计的工作人员)提供了有价值的重要基本信息。

目录

  1 声学声音信号

  1.1 何谓声音?

  1.2 声速

  1.3 频率

  1.4 波长

  1.5 声压

  1.6 转换关系

  1.7 声功率

油右天曾宣脱日  1.8 声强

  1.9 声场

  1.9.1 球面波声场

  1.9.2 柱面波声场

  1.9.3 平面波声场

  2 从声学声音信号到电声信号

  2.1 电声信号

  2.2 速度

  2.3 波长

  3 来自信号的数字化表示方法

  3.1 防混叠滤波

  3.2 采样

  3.3 量化

  3.4 二进制数值

  3.5 A-D

  3.6 D-A

  3.7 比特压缩

  3.7.1 无损打包处理

  3.7.2 较低fs和每个样本较少的比特数

  3.7.3 非线性量化

  3.7.4 感知编码

  3.7.5 编解码及360百科其应用

  3.8 (线性)数字声频会占据多大的存该笔极友德减身储空间?

  4 信号类

  4.1 纯音

  4.2 复合音

  4.3 特殊波形信号

  4.4 噪声信号

  4.5 声源为语声的信号

  4.5.1 声级

  4.5.2 语音的频谱

  4.5.3 共振峰

  4.5.4 波峰因数

  4.6 乐器信号

  乐音

  4.7 乐器的声学测量

  4.8 参考文献

  5 声频信号有多大?

观马终周  5.1 声学信号

  5.2 电信号

  5.3 峰值

  5.4 平均值

  5.5 RMS值

  5.5.1 波峰因数

 含送 5.5.2 波形因数

  6 dB的概念

  6.1 dB--功率比

  6.2 dB--幅度比

  6.3 由dB变换成功率比或振幅比

  6.4 转换表

  6.5 基准参考值

  6.6 其他相对的单

  6.7 加权测量

  6.8 dB的相加

  列线图(求和)

  6.9 dB的相减

  列线图(求差)

  7 人耳、听力和声级感知

  7.1 外耳

  7.2 中耳

  7.3 内耳

  7.4 人耳的灵敏度

  7.5 听力损失

  7.6 人耳的频谱分析仪功能

  7.7 响度与频率的函数关系

  7.8 响度与声场的函数关系

  7.9 响度与信号持续过程的函数关系

  7.10 掩蔽

胞利由亲阳阿取确增  7.11 前向掩蔽与后向掩蔽

  7.12 波飞剧峰与波谷的听感能力

  7.13 第一波前定律

  7.14 参考文献

  8 时间加权

  8.1 线性平均

  8.2 指数平均

  8.3 冲击

  8.4 峰值

  8.5 节目电平表中的时间因素

  8.6 等效电平,Leq

  9 频率加权和滤波器

  9.1 人耳响应的加权模拟

  9.1.1 IEC A

  9.1.2 IEC B、C和D

  9.1.3 IEC Z

  9.1.4 RLB--修订的低频B-加权(ITU-R BS.1770)

  9.1.5 K-加权

  9风武况蒸先茶为自科.1.6 ITU-R BS.468-1(CCIR)

  9.1.7 CCI答少协干席越把世村R/ARM

  9.1.8 其他形式的加权

  9.2 加重

  9.2.1 μs概

  9.2.2 50/75μs

  9.2.3 50/15μs

  9.2.4 磁带录音机中的加重

  9.2.5 J.17

  9.2.6 RIAA

  9.3 声频中的滤波器

  9.3太程帝清编相星即话纪清.1 截止频率

  9.3.2 带宽

  9.3.3 分频频率

  9.3.4 衰减量

  9.3.5 增益

  9.3.6 坐还谈供井简察斜率曲线

  9.3.7 拐点频率/转折频率

  9.3.8 Q值(品质因数)

  9.4 滤波器职觉城参若类型

  10 响度的测量

 量紧 10.1 Zwicker的方法

  10.1.1 处理步骤

  10.1.2 Zwicker方法的修正

  10.2 Stevens的方法

  10.3 Dolby Leq(m)电影响度/烦躁度

  10.4 ITU-R BS.1770--货百阿古客波广播节目的响度

  10.5 EBU R-128--门处理

  10.6 参考文献

  11 电平表的特手鲁取具武述赶号

  定义与要求

  基准参考指示

  基准参考输入电压

  刻度校叫马内轴山质乎略的划分

  幅频响应

  动态响应

  延时时间

  积分时间

  过摆

  恢复时间

  可逆性误差

  输入阻抗

  由峰值节目表引入迅水的失真

  过载特性

  电源电压范围

  12 标准的音量指示仪(VU表)

  12.1 基本技术指标

  12.2 衰减器

  12.3 阻抗

  12.4 混淆

  12.5 SVI与峰值

  12.6 "现代的"VU表

  12.7 采用VU表校准

  12.8 参考文献

  13 峰值节目表--PPM

  13.1 PPM

  13.2 DIN刻度

  13.3 Nordic刻度

  13.4 BBC刻度

  13.5 检测电平

  13.6 其他的性能

  13.6.1 积分时间:快速

  13.6.2 峰值保持

  13.6.3 插入增益

  13.6.4 峰值指示

  13.7 参考文献

  14 响度表

  14.1 Dorrough响度表

  14.2 Dolby 表

  14.2.1 737型声轨响度表--Leq(m)

  14.2.2 LM100广播响度表

  14.2.3 Dolby媒体表2

  14.3 ITU-R BS.1771(2006)

  ITU响度表

  14.4 TC Electronic LM5/LM5D

  14.5 EBU R 128响度表

  14.5.1 节目响度

  14.5.2 响度范围(LAR)

  14.5.3 最大真实峰值电平

  14.5.4 EBU模式仪表

  14.6 参考文献

  15 电平表的校准

  15.1 稳定音调音

  15.2 猝发音调音

  15.3 步骤

  15.3.1 SVI或VU

  15.3.2 PPM(QPPM)

  15.4 EBU模式响度表

  16 计量刻度间的关系

  16.1 关于刻度的说明

  16.1.1 伏特

  16.1.2 dBu

  16.1.3 IEC I,Nordic刻度

  16.1.4 IEC IIa, BBC

  16.1.5 IEC IIb

  16.1.6 DIN

  16.1.7 SVI或VU

  16.1.8 M/S刻度

  16.1.9 响度刻度

  16.2 EBU与SMPTE间的关系

  17 动态刻度

  17.1 DTV

  17.2 对白归一化

  17.3 K系统

  18 极性与相位读取

  18.1 极性

  18.2 相位表

  积分时间

  18.3 角度计--声频矢量表

  18.4 谱相位显示

  19 声级分布的显示

  19.1 电平记录仪

  19.2 柱状图

  19.3 过载显示

  19.4 累计分布

  20 多声道及其环绕声

  20.1 矩阵编码格式

  20.2 Dolby立体声与Dolby环绕声

  20.2.1 编码

  20.2.2 混合与传声器

  20.2.3 解码,无源

  20.2.4 解码,Pro Logic

  20.2.5 重要细节

  20.2.6 扬声器摆放位置--Dolby环绕声

  20.2.7 声学校准

  20.2.8 Pro Logic解码器

  20.3 Circle Surround

  20.4 Lexicon Logic7TM

  基于数字化的多声道系统

  20.5 5.1格式

  20.5.1 Dolby立体声SR·D/Dolby数字

  20.5.2 环绕声EX

  20.5.3 DTS(Digital Theater System,数字影院系统)

  20.5.4 DTS-ES(Extended Surround,扩展的环绕声)

  20.5.5 SDDS(Sony Dynamic Digital Sound,索尼动态数字声)

  20.6 数字影院

  20.7 矩阵编码信号的显示

  20.8 虚拟环绕声

  20.9 5.1的显示

  20.9.1 Jelly Fish

  20.9.2 相邻声道的相位差

  20.10 多声道系统的声学校准

  20.11 电影院系统的校准

  20.11.1 光学声音

  20.11.2 数字声音

  20.12 ITU-775扬声器排放标准中的5.1校准

  20.13 环绕声论坛

  20.14 SMPTE

  20.15 低音管理

  20.16 环绕声的其他系统

  20.17 上变换系统

  21 标准与实践

  21.1 模拟磁带,声频

  21.1.1 1/4in,2轨

  21.1.2 1/4in,或CC,4轨

  21.1.3 预成型磁片,4轨(DIN 15.554/ISO162)

  21.1.4 预成型磁片,6轨(Todd AO)

  21.1.5 多轨磁带

  21.1.6 测试音

  21.1.7 35mm磁片(附有齿孔)

  21.1.8 2in,24轨

  21.1.9 1/4in,带Dolby SR 2轨

  21.1.10 1/4in,2轨

  21.1.11 1/4in,全迹,Nagra

  21.1.12 盒式磁带

  21.2 模拟磁带,视频

  21.2.1 视频,2轨

  21.2.2 说明

  21.2.3 测试音

  21.2.4 广播,节目

  21.2.5 降噪

  21.3 数字磁带,声频

  21.3.1 EBU

  21.3.2 CD母带

  21.3.3 后期制作

  21.4 数字磁带,视频

  21.5 BLITS

  21.6 硬盘系统/基于文件的系统

  21.7 聚乙烯母带

  21.7.1 模拟母带

  21.7.2 数字母带

  21.8 胶片,光学

  21.9 胶片,数字

  21.10 胶片转DVD或蓝光

  21.11 卫星

  21.12 广播,传输

  21.13 广播,节目

  21.13.1 ATSC文件A85:2009

  21.13.2 EBU建议书R 128

  21.14 互联网

  21.15 参考文献

  22 声频信号的叠加

  22.1 电信号叠加,相干信号

  22.2 电信号叠加,非相干信号

  22.3 出于单声道的叠加

  22.3.1 90°叠加

  22.3.2 90°相移通路的时间延时

  22.4 梳状滤波

  谷点频率

  22.5 信号的声学叠加

  23 数字接口

  23.1 协议

  23.2 物理连接

  23.3 AES3

  23.4 字头和V、U、C与P

  23.5 数据帧和数据块

  23.6 通道状态

  23.6.1 状态字节0

  23.6.2 状态字节1

  23.6.3 状态字节2

  23.6.4 状态字节3

  23.6.5 状态字节4

  23.7 通用格式的AES3

  23.8 双相位调制

  23.9 IEC 60958-3--2006民用应用

  23.9.1 通道状态

  23.9.2 状态字节0

  23.9.3 状态字节1

  23.9.4 状态字节2

  23.10 其他接口标准

  23.11 参考文献

  24 测量仪表的连接

  24.1 模拟连接

  24.2 电压匹配

  24.3 阻抗匹配

  24.4 调音台

  24.5 带加重的输出

  24.6 平衡/非平衡

  24.6.1 非平衡输出/非平衡输入

  24.6.2 非平衡输出/平衡输入

  24.6.3 平衡输出/非平衡输入

  24.6.4 平衡输出/平衡输入

  24.7 通过跳线盘的连接

  24.8 现场扩声

  24.9 测量仪器

  24.10 数字连接

  24.10.1 仪表为从属设备

  24.10.2 采样率转换器

  24.10.3 时钟分配

  24.10.4 网络化

  24.11 扬声器/耳机监听

  25 快速傅里叶变换

  25.1 周期信号

  25.2 FFT分析

  25.3 数据窗函数

  25.4 交叠

  25.5 基于FFT的其他分析

  25.6 逆向FFT

  25.7 数字滤波器

  25.8 背景

  26 频谱分析

  26.1 1/1或1/3倍频程

  26.2 模拟或数字

  27 其他测量系统

  27.1 TDS

  27.2 MLSSA/MLS

  27.3 声谱仪

  27.4 瞬态分析

  27.5 语言传输指数,STI

  27.5.1 主观尺度

  27.5.2 RASTI

  27.5.3 STI-PA

  27.5.4 仿STI测量

  27.5.5 标准

  27.6 日志系统

  28 测量信号

  28.1 正弦音调音

  28.2 猝发音

  28.3 噪声

  28.4 嘀嗒发生器

  28.5 爆破声/爆炸声

  28.6 其他信号

  29 声级计

  29.1 传声器

  29.2 平均

  29.3 频率加权

  29.4 读取

  29.5 输出

  29.6 声级计的分类

  29.7 分析

  30 NR和NC曲线

  30.1 标称噪声

  30.2 噪声标准

  30.3 NR要求与建议

  30.4 NC要求与建议

  31 室内声学测量

  31.1 良好声学环境的一般原则

  31.2 Schroeder频率

  31.3 混响时间

  31.4 混响时间的计算

  31.5 吸声体

  31.5.1 多孔吸声体

  31.5.2 共振吸声体

  31.5.3 膜式吸声体

  31.6 声音分布

  31.7 背景噪声

  31.8 回声与颤动回声

  31.9 早期反射

  31.9.1 小房间的早期反射

  31.9.2 大房间的早期反射

  31.10 大房间的参量

  31.10.1 D/R比

  31.10.2 混响半径与临界距离

  31.10.3 清晰度,C80、C50、C7

  31.10.4 强度,G

  31.11 参考文献

  专业术语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