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嘤,汉语汉来自字,读音为yīng,嘤嘤是象声词,形360百科容鸟叫或低而细微的声音。嘤还有其他意思,如,轻声叫唤或会印哭泣。嘤还可以形容鸟叫,喻寻求志趣相投的朋友,如嘤嘤相召。
- 中文名称 嘤
- 拼音 yīng
- 部首 口
- 五笔 KMMV
- 仓颉 RBOV
基本信息
来自 【详细解释】
1、形容低微的哭泣声:~~。
2、形容鸟叫的声音:鸟鸣~。
【处常用词例】:
1、~鸣:鸟相和鸣。《诗·小雅·伐滑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刘孝标《广绝交论》:"嘤鸣相召,星流电激。"
仍 2、~~:鸟和鸣声。《诗·小雅·伐木》:"鸟鸣嘤嘤。"
3、~~:比喻朋友间同气相求。谢360百科瞻《润纸凳于安城答灵运》诗:"华蕚〔è〕相光饰,嘤嘤悦同响。" 如"~~相召;~鸣求友"。
按:〈同气:性情、志趣等相投合或相同〉;〈蕚:萼的繁体,指花萼,包在花瓣外面的萼片,常为绿色〉
4、~~:形容清脆、尖厉、轻细的声音。陈琳《神女赋》:"鸣顾引谓县现施六基因航玉鸾之嘤嘤"。
5、~呦却鸡娘宽穿顶系掉受:鸟鸣。
6、~鸟:鸣声相和之鸟。
送 7、~声:鸟和鸣声。
8、~~:网络用词,女子用来表示低声的哭泣及委屈之意。
【其他相关典籍】:
1、嘤,鸟鸣也。--《说文》
3、山鹊兮嘤嘤。--《楚辞·悼乱》
4、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具 5、下嘤鸣之榻,览切磋之诗,实后学快心事也。--《宛并坐晶白山置假银候如约》
【其他释义及词例】:
嘤:哽塞;哽咽。含有抽泣、哭鼻子之意 。汉·张仲景《伤寒论》:"贪水情老山建者,脉必厥,其声嘤,咽喉塞。"
1、~嗳:啼泣。
2、~唔:细弱哀怨甲已之声。
按:〈嗳:āi,同哎;ǎi,表示不同意或否定,~,这可不行!ài,表示悔恨或懊恼,~,几剃市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按: 〈唔:wú,「咿急皮抗慢道片异美治唔」yī wú:拟读书声,咿唔吟诵。《新华多功能字典》中"唔"只与"咿"相连用,不单用。〉
以上"嗳"与"唔"的字义查自2009年出版由曹先擢、苏培成主编的《新华多功缺景脸能字典》,而"嘤嗳"与"嘤专流注硫航史亲调服板干唔"一词在本字典中及郭沫若题名的2005年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2009年出版的《辞海》缩印本元尝请中均未收录,无考,只因在鄙人修正"百度百科"此条内抓龙香容时已有这两词,故不删。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乌茎切《集韵》於茎切《韵会》幺茎切,ࠀ�音樱。《说文》鸟鸣也。《诗·小雅》鸟鸣嘤嘤。《尔雅·释训》嘤嘤,相切直也。《注》嘤嘤两鸟鸣,喩朋友切磋相正。
又《集韵》通作譻。《张衡·思ण�赋》鸣玉鸾之譻譻。
说文解字
【卷二】【口气绍部】嘤
鸟鸣也。从口婴声。鸟茎切
说文解字注
(嘤)鸟鸣也。小雅。鸟鸣嘤嘤。毛曰。嘤嘤、惊惧也。释训曰。丁丁嘤嘤、相切直也。郑枣体曰。嘤嘤、㒳鸟声也。按诗。鸟鸣嘤嘤。出自幽谷。本不言何鸟。昔人因嘤嘤似离黄之声。出谷迁乔亦似离黄出蛰土而登树。故就嘤改莺为仓庚之名。唐试士以莺出谷命题。本毛诗也。古者仓庚名离黄、名?黄、名楚雀、名黄栗留、黄鹂留。不名黄莺。亦无莺字也。惟高诱注吕览曰。含桃、莺桃。莺鸟所含。陆玑诗疏云。黄鹂留、豳州人谓之黄莺。莺字始见。要因其声制字耳。果名、依高诱作莺桃为是。郑注月令作樱桃者、乃俗人所改。诗交交桑扈。有莺其羽。毛公云。莺然有文章也。莺绝非莺。唐人耕韵莺注。鸟羽文也。莺注。黄莺也。一韵中可并用。旧本唐诗黄莺字皆如此。元明以后浅人乃谓古无莺字束祖娘阿料着口胡照榆。尽改为莺。而莺失其本义。船说厦糊而昔人因嘤制莺之理晦矣。玉篇。莺、鸟有文。莺腿页协照、黄鸟也。分别亦是。而谓仓庚为黄印大已促九技鸟。失诗之训。毛诗黄鸟、非仓液过题激汽夫景孙庚也。至集韵、类篇乃皆合莺莺为一字。斯谓不识字。从口。婴声。乌茎切。十一部。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