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肥工业大学副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
中国计算机学会 协来自同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粒计算与知识发现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赶国人工智能学晚委调言会 机器学习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逻辑学会 非经典逻辑浓站树步序与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
2015年模糊逻辑与智能计算学术研讨会 组织委员会主席。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高级会员。
编委:PLOS ONE (SCI)
副主编: Journal of Mathematics and Inf零数拿星才及演延再ormatics
编安航节委:Mathematics and Comp甚巴吧甲居uter Science
审稿人: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 ,Information Sciences,计算机学报。
主持国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等。作为骨干成员参与863项目、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现已发表(或录用)论文60余360百科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10余篇。
代表性论情著
[1] Yiming Tang, Wito比燃论ld Pedrycz. On the α(u,v)苦究-symmetri曾大陈误克价定比c implicational method f夫未杆积异架or R- and (S, N)-im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J话ournal of Approximate Reasoning, Vol尼装督可若时. 92, 2018: 212-231.
[2] Yiming Tang, Xiaoping Liu(刘晓平). Differently implicati金onal universal triple I method of (1, 2, 2) type. C组足修经示omputers &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 2010. (SCI)
[3] Yiming Ta通太物识婷号ng, Fuji Ren(任福继). Variable differently implicational algorithm of fuzzy infe树决则听升rence. Journal of Intelli异站节行唱光gent and Fuzzy Systems, 2015. (SCI)
- 中文名称 唐益明
- 外文名称 Yiming Tang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
- 出生地 合肥
基本情况
来自唐益明,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协同计算专业360百科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粒计算与知识发现专业委季系所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愿器学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逻辑学会非经典逻辑与计算专业委否封备等活工剧织较雷试员会委员,PLOS ONE期刊(SCI)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IEEE会员。2011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 ,获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有博士后经历。自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加拿大Univers氢扩ity of Alberta(阿尔伯塔大学)从事Visiting Professor工作。
在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红己封陈抗节云月息学院 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机器学习(聚类)、模糊系统、情感计算、图像处理、困座接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并成为情感计算与先进智能机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的骨干成员。2015入印不验套建师后造帝清年8月,作为组织委员会省规依还主席成功举办"2015年模糊逻辑与智能计算学术研讨会"。
现已培长功务在约发表(或录用)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10余篇,获国家软件著作权登记4项。获第二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创新奖一等奖、第四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进步奖三等奖、第八届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中国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专业委员会第15届年会"优秀学生论文"奖、全国第19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常车父目呀个川危问密官合肥工业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
主持国家自然科负治科伤消当刻浓既因省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合肥工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创新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
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横向项目怀等多项项目。
姓名 | 唐益明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82 | 最终学位 | 博士 |
架龙供大外大守胡六候吗 毕业学校 | 病合肥工业大学 | ||
从事专业 | 稳聚类、模糊系统、图像处理、情感计算 | 职务 | 硕士生导师 |
所属院系 |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 ||
所属科室(随盾研究所) | 情感计算与先进智能步振运证青刚磁教期机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职称 | 副研究员 |
研究方向
1)人工智能--聚类
作为无监督机器学习的典型方法,主要面向聚类的基础黑映地绝上绍理论、核心算法及其在大数据、图像处理等多个领域中的应用开展研究。
2)模糊逻辑与系统
围绕模糊推理、模糊逻辑、模糊系统等的理论及其应用进行探究。
3)情感计算
以模糊理论为基础,围绕情感模糊建模、情感识别等科学问题进行研究与开发工作。
4)图像处理
针对图像质量评价、图像去噪、图像分割、图像分类与识别等关键问题开展理论与应用研究。
5)计算机辅助设计
围绕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协同设计、创新理论开展研究。
科研获奖
1) 第二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创略哥手密需百钟特请新奖一等奖
2) 第四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进步奖三等奖
3) 第八届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论文名称免背盐纸振赶务即:Symmetric implicational method of fuzzy reasoning. 发表刊物: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roximate Reasoning)
4) 第八届安徽省自见伟报属作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论文名称:Universal triple I method for fuzzy 来自reasoning and fuzzy controller. 发表刊物:Iranian Jo继娘方耐走吗湖务印祖urnal of Fuzz360百科y Systems)
5) 在中国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专业委员会第15届年会(2010心庆形年)中,投稿论文"基于R0算子的FMT-泛三火走线良回不较失I算法的还原性"获"优秀学生论文"奖。
6)在全国第19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2008年)中,投稿论文"基于物元网络法的创新推理研究"获"优秀论文"奖。
7)获2011年度合肥工业大学"优秀毕业生"。
8)获2008年收抗供视扬级罗呀投意磁度合肥工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
9)获2008年度合肥工业大学"优秀毕业生"。
学术兼职
滑剧误统误练创主育治 1) 2015年模糊逻辑与智能计算学术研讨会 组织委员会主席
2)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粗糙集与软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
3) 中国计算机学会协同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
4) 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值逻布定清行辑与模糊逻辑专业委员会 委员
风低课及婷触开亲河末决 5)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肥程较七银式汉否织件延机器学习专业委员会 通讯委员
教万击孙工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
7)编委: PLOS ONE(SCI)
8)副主编:Journal of Ma应运诉末细既的据养尔滑thematics and Informati内印议海径侵尽侵阳音此cs
9)编委: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包育裂歌Science
10) 全国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语审过作学术会议(CCSCW)高第分烧和的食阳电2019程序委员会委员
11) CRSSC-CWI-CGrC 2谓石团019程序委员会委员
12) 第十五届中国机器学习会议(CCML 2015),图像及视频处理分会场主席
13) The 7th Conference o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 (NLPKE 2011, 在日本召开)国际会议的Session Chair。
14)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高级会员
15)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
16) IEEE会员
审稿专家
1) 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 (SCI)
2) Information Sciences (SCI)
3) 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SCI)
4)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 Energy Systems (SCI)
5) Signal Processing (SCI)
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uzzy Systems (SCI)
7) Iranian Journal of Fuzzy Systems (SCI)
8) Journal of Intelligent & Fuzzy Systems (SCI)
9)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SCI)
10)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operative Information Systems(SCI)
11)Mathematical Biosciences and Engineering(SCI)
12)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EI)
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4) 计算机学报
15) 自动化学报
16) 计算机应用
17)全国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
主要论著
[1] Yiming Tang, Fuji Ren, Witold Pedrycz. Fuzzy C-Means Clustering Through SSIM and Patch for Image Segmentation. Applied Soft Computing. Volume 87, February 2020: 1-16.(SCI)
[2] Yiming Tang, Witold Pedrycz. On Continuity of the Entropy-Based Differently Implicational Algorithm. Kybernetika, 2019, 55(2):307-336.(SCI)
[3] Yiming Tang, Xianghui Hu, Witold Pedrycz, Xiaocheng Song. Possibilistic fuzzy clustering with high-density viewpoint. Neurocomputing.Volume 329, 15 February 2019, Pages 407-423.(SCI)
[4] Yiming Tang, Witold Pedrycz. On the α(u,v)-symmetric implicational method for R- and (S, N)-im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roximate Reasoning, Vol. 92, January 2018: 212-231. (SCI)
[5] Yiming Tang, Fuji Ren. Fuzzy systems based on universal triple I method and their response func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Decision Making. 2017, 16(2): 443-471. (SCI).
[6]Yiming Tang, Fuji Ren. Variable differently implicational algorithm of fuzzy inference. Journal of Intelligent and Fuzzy Systems, 2015, 28(4): 1885–1897. (SCI)
[7] Yiming Tang, Fuji Ren. Universal triple I method for fuzzy reasoning and fuzzy controller. Iranian Journal of Fuzzy Systems, 2013, 10 (5): 1-24. (SCI)
[8]Yiming Tang, Xuezhi Yang. Symmetric implicational method of fuzzy reaso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roximate Reasoning, 2013, 54(8): 1034-1048.(SCI,EI)
[9] Yiming Tang, Fuji Ren, et al. Differently implicational α-universal triple I restriction method of (1, 2, 2) type.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12, 23(4): 560-573. (SCI,EI)
[10] Yiming Tang, Xiaoping Liu. Differently implicational universal triple I method of (1, 2, 2) type. Computers &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 2010, 59(6): 1965-1984. (SCI, EI)
[11] 唐益明, 刘晓平. 二值命题逻辑的无损求解. 计算机学报, 2013, 36(5): 1097-1114. (EI)
[12] 唐益明, 刘晓平. 功能树的EFVM求解算法.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10, 22(9):1578-1586. (EI)
[13] 刘晓平, 唐益明, 等. 概念设计中基于扩展功能矩阵的功能求解方法.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7, 19(12): 1610-1617.(EI)
[14] 刘晓平, 唐益明, 郑利平. 复杂系统与复杂系统仿真研究综述. 系统仿真学报, 2008, 20(23): 6303-6315. (EI)
[15] 唐益明, 刘晓平. 与或非功能树的无损简化策略. 图学学报, 2013, 34(1): 31-40.
[16] 唐益明. FMT-泛三I算法的约束度理论. 模糊系统与数学, 2012, 26(5): 13-20.
[17] 唐益明, 刘晓平. 与或功能树的无损简化方法. 图学学报, 2012, 33(3): 34-40.
[18] 唐益明, 刘晓平. 与或非功能树的功能集族求解方法. 工程图学学报, 2011, 32(1): 143-147.
[19] 唐益明,刘晓平. 基于R0算子的FMT-泛三I算法的还原性. 中国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15届年会,南京,2010: 83-87 (该会议的"优秀学生论文",该届会议仅评出3篇优秀学生论文).
[20] 唐益明, 等. 基于物元网络法的创新推理研究. 全国第19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8: 763-766. (该会议的"优秀论文").
[21] 唐益明。(1,2,2)型异蕴涵泛三I算法及其应用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年,ISBN 978-7-5650-2842-7。
教学情况
讲授本科生课程《编译原理》、《移动计算与应用开发》、《软件工程》等。
已指导本科毕业设计20余名。
已经指导硕士生12名、工程硕士生7名。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