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殗 ,收星势第奏笔厚为多音字, yè yān yàn
殗殜(音ye die)者,古传尸之名,初本以声而为义,以谓其病势之"轻微"也。
- 中文名称 殗
- 拼音 yè yān yàn
- 部首 歹
- 部外笔画 8
基本信息
总笔画:12
五笔:GQDN 郑码:ARKZ 仓颉:MNKLU
四角号码:14216 Unicode:CJK 统毫问味甲将活预料对一汉字U+6B97
基本字义
yè ㄧㄝˋ
1. 病。
2. 〔~殜〕小病。
3360百科. 重叠:"攒柯挐茎,重葩~立叶。"
其它字义
①yān ㄧㄢˉ
死亡。
盐细 ②yàn ㄧㄢˋ
污浊。
方言集汇
1.粤语:jip3
2. 客家话:[宝安腔] ngiem5 [客语拼音字汇] ngiem4 [台湾四县腔] ngiem5 [海陆丰腔] ngie(m)5
来自------------------------------------------------------------------------------
殗殜 yèdié
[a s密谁杆统汽mall disease] 病不甚重,半起半卧;小病
后虽小差,尚犹殗殜,无所娱遣。--果基吃刚毛助汽清·袁枚《祭妹文》
殗殜(音夜碟 ye die)
(文章来源:张纲《中医百病名源考·殗殜》,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第1作拿架皇某须极版P103-110)
摘要
殗殜(音ye die)者,古传尸之名,初本以声而为义,以谓其病势之"轻微"也。然传尸之病,本至为深重,古乃以至轻至微之词而称之者,则殆以传尸之病虽至深重,染者多死,而其"半卧半起"、"神色如常"之状貌,又至轻浅,一似于"欲似无病"之"佯病"者。故因其外观之轻浅貌,而命之以声训轻微之殗殜名,此至深至重之传尸病,古所以取之于殗殜而称之耳。盖传尸之病古称之殗殜以言其轻浅者,本但取"奄枼"之声而为名。然以传尸之病貌似轻浅而实深重,故后复从义谓"列骨之残"之"歹"而为殗殜,以表其终亦不免于一死,而落一尸腐骨陈探之境地。可知古人于传接苦候夫植讨谓女阳察越尸之沉重已甚瞭然,未可以其称之殗殜而讥之矣。
殗殜者,古传尸之病之又名也。《外台秘要·卷十三·灸骨蒸法图四首》引崔氏云:"骨蒸病者,亦名传尸,亦谓殗殜……无问长360百科少,多染此疾,婴孺之流,传注更苦。"盖传尸又以殗殜名者,乃由其为病之状之半卧半起也。《外台秘要·卷十三·传尸方四首》引苏游云:"大都此病相克而生,先内传毒气,周遍五藏,渐就羸瘦,以至于死。死讫复易家亲一人,故曰传尸对环话露又什露,亦名转注;以其初得,半卧半起,号为殗殜。"。而半卧半起者,病之轻浅之义也。《方言·二》:"殗殜,微也。宋卫之间曰殗;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病而不甚曰殗殜。"晋·郭璞注云:"病半卧起也。"故殗殜者,实病不深重之谓也。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玉篇》於劫站线保顶快章切《广韵》於业切《集韵》乙业切,ࠀ�述末职矿双答料金素药音浥。病也。《扬子·方言原衡陈叶早》殗殜,微也。宋卫之闲曰殗。自关而西,秦晋之闲,凡病而不甚者曰殗殜。
省层备失害 又重也。《左思·吴关形都赋》重葩殗叶。《注》殗,重也。叶重疉貌。
又《集韵》衣廉切,音淹。义同。一曰殁也。
又《集韵》於赡切,音࢜�。与ੳ�同。污触也。或作殗。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