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史话

百科

《中国雕塑史话》是2002年12月1日上海书画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国荣。本书介绍了雕形成一种创作手法的过程、雕刻手段、雕刻作品的种类和塑的形成过程、塑造手来自段、陶塑像成为早期塑像主流的原因。

  • 书名 中国雕塑史话
  • 作者 朱国荣
  • 出版社 上海书画
  • 出版时间 2002年12月1日
  • 页数 112 页

基本信息

  作 者:朱国荣 著

  出 版 社:上海书画

  出版时间:2002-12-1

  版 次:1页 数:112字 数:印刷罪东外时间:2002-12-1开 本:纸 张:铜版纸印 次:I S B N:9787子停尼情零进面毛为够806721605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雕塑接高议火你波参欢回,望文生义,即可知是由雕和塑两个部分组成的。  雕,又称雕刻,是用石、刀等工具在石、木等材料上除不需要的部分,而将留剩下来的造型谓著践而农作为作品的一种创作方法。形象地说是做“减法”。古人云:“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小不可大也;目不可大,大不可小了。”意思是卞,在雕跑输拿油衡刻时,宁可将需要的部分的体积留的稍大一点,以便在深入刻画中再雕去。如果一时雕去过多,就来自无法再作弥补而全功尽弃,雕的手段包括凿、镂、刻等。原始人类由于缺乏工具360百科,雕刻的作品大都采用阴刻的手法来表现,如岩雕、石雕、玉雕等。

中国雕塑史话

  塑,即是塑。通常用泥土、陶土堆塑而成。可称为是“加法”。由于泥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塑造的手段更为多样,除了通过堆、帖、捏、挤、压等塑手段外,还可兼用挖、刻、划等雕刻的手段,以去除多余的部分。如原始陶塑中的眼睛通常采用探挖空的手法,鼻子是用帖泥条的方法做成,眉毛则是用刻划印痕来完成。当发现陶土烧制后有不易毁坏的特点后,陶塑像便成为早期小虽围型塑像的主流。

作者简介

  朱国荣,1947年12月生,浙江鄞县人,美术史论家,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现任上海来自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员会办公室主360百科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出版个人著作有:《中国美术之最》、《中国美艺菁华》、《雕塑--空间的艺术》、《中国狮子雕塑艺术》、《“上帝”的手艺--中外雕塑精品欣赏》、《罗丹》、《城市的眼睛--世界景观雕塑漫谈》、《蒙娜丽莎大观》。

  合著有《中国绘画故事》、《外国人体育美术名作欣赏》、《十万个为什么》(艺术分册)。参与撰稿有《中国美术辞典》、《人文新词典》《国际现代文艺术词典》《辞海》(1999年版)。担任《新世纪画库》丛书主编,《控索与创新--沈柔坚的绘画艺术》文集主编,《雕塑与环境》文集副主编,《上海城市雕塑》画集(1949-1990),(1990-1998)两册副主编。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彩陶中围连征立表哪非末毛波的祖先

  第二章 辉煌的青铜时代

  第一节 狰狞与优杨采确左美的融合

  第二节 玉雕青辉

  第三章 秦俑绝唱

  第四章 厚葬与雕塑

  第一节 汉俑风韵

  第二节 讨无后们扩院就势雕石

  第三节 砖石当纸作画像

  第五章 佛陀东来

  第一节 佛陀东来

  第二节 苍穹下的石

  第六章 大唐盛世的精

  第一节 女性化的佛教造像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