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鹝,拼音yì,古书上指吐责露快超无绶鸡。
- 中文名称 鹝
- 拼音 yì
- 外文名称 a kind of aquatic bird
- 含义 古书上指吐绶鸡
基本释义
yì
<名>
同"鶂"。鸟名 [a kind of a来自quatic bird]
古书上指吐绶鸡 [turkey]
绶鸟,一名鹝,亦或谓之吐绶。咽下有囊如小绶,五色彪炳。--宋·陆佃360百科《埤雅·释鸟》
又如:鹝绶(比喻诗文的文理色彩)
草创房检胡名。绶草。也作鹝 [ribbon grass]
中唐有甓,邛有旨鹝。--《诗·陈风·防有鹊巢》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等王企实送达似》五历切《集韵》《韵会》倪历切,音逆。《玉篇》与鶂鹢同。《埤雅》鹝,绶鸟也。绥鸟大如鸜鹆,头似雉,有时吐物长数寸,食必蓄嗉,臆前大如斗。《古今注》吐绶一名功曹,今俗谓之锦囊。一名辟株,行必远草木,虑触其嗉也。《韵会》亦曰眞珠鸡,体有眞珠点文。李时珍曰:吐绶鸡项有嗉囊,内藏肉绶,常时背官范器陈胡阻况超就不见,春夏淸明则向日摆之,顶上先出两翠角二寸许,乃徐舒项下绶,长阔近尺,采色焕烂,逾时悉敛,或剖视之,一无所睹。
又草名。《诗·陈风》中唐有甓,邛有旨鹝。《尔雅·释草》作虉绶。《郭注》小草有杂色,似绶。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