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巴勒斯坦史》是2010年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书作者是(以)佩普 ,译者是王健、秦颖、罗锐。
- 书名 现代巴勒斯坦史
- 作者 (以)佩普
- 译者 王健,秦颖,罗锐
- ISBN 9787208091849
- 定价 36.00元
内容简介
近年来巴以之间、巴中之间的信息交流显著增强。此外,巴勒斯坦问题在国际政治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对中东多变局势的影响、甚至对世界稳定的影响都引起了中国及亚洲其他各国的关注。
本书叙述了巴勒斯坦的历史。通过许多事件阐述犹太复国主义和巴勒斯坦民族主义之间的冲突。
图书目录
艾兰·佩普与以色列"新历史学家"学派(译者序)
中文版序
前言
致谢
导论:现代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新视角
现代巴勒斯坦的出现--通行版本
解构现代巴勒斯坦的出现
撰写一块土地两哥掌育必战进族规个民族的历史
第一章 世纪末春(1856-1900现机不村买激入环田):社会宁静与政绿准段交朝州结空研治动荡
乡村地貌及其人民
巴勒斯坦城市和社会
没有政治的社会
当地经济的全球化
19世纪80年代"现代巴勒斯坦"的政治经济
侵袭市民社会:绍牛钟车赵话现代奥斯曼国家的构建(1870-1900)
一个时代的结束:乡村首领和巴勒斯坦城市贵族
新开胶晚别达体父端、新影响
锡安主义推动力
新十字军东征:圣殿骑士井花某协快众、殖民者和投机者
来自 第二章 暴政与战争之间(1900 1918)
阿卜杜尔·哈米德统治末期的巴勒斯坦(1900-1908)
锡安主义的到来
青年土耳其党人革命后的巴勒斯坦(1908-1916)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巴勒斯坦
第三章 委任统治政权:殖民主义、民族化与360百科共存
艾伦比统治下的巴勒斯坦
城算受色菜斗市的民族化(1918-1920)
"南叙利亚"的终结
委任统治早期(1920-1929)
政治与社会相遇:1929年分水岭
锡安主义飞地的建设(么1929-1936)
费 巴勒斯坦乡村的贫穷杨方单林汽德件列化(1929-1936)
划 领导层和民族主义问题(导到防杨船内居林决1930-1936)
1936年起义
1939年白皮书
遭遇民族主义:共存的迫切需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巴勒斯坦
第四章 浩劫与独立之间:1948年战争
联合国巴勒斯坦问题亲弱六职搞特别委员会工作时期
巴勒斯坦的种族清洗(1948年3月一5月)
巴勒斯坦战争(1948年5月-1949年1月)
巴勒斯坦的种族清洗(1948年5月-1949年1月)
第五章 分治时代(1948-田再顾报则字1967)
混乱与强占
不同回应:游击战士、与世隔绝、甘被吸纳
苏伊士运河战争
政治的彻底变革:抵抗运动制度化
虚妄的巴勒府重异斯坦解放组织(1964~1968)
抑制以色列政治:国家制度化
"阿拉伯主义"在以色列社会的边缘化
处于不定状态:贝都因人和德鲁兹人
第六章 大以色列与巴史送均红溶又象身创死勒斯坦被占领土:皮危让犯高政治之兴衰(1967-1987)
1967年6月战争
为生存而战:1967年战争后的巴勒斯坦难民
人民起义、游击战争与恐怖主义(1968-1972)
占领(1967-1982)
定居点与以色列的内部争论(1967-1973)
占领中求生存
美国统治下的和平,战争与和平(1973-1977)
边界问题:"约旦选择"方案和"大以色列"方案
米兹腊希犹太人革命
贝京改革
游走于议程之间:巴勒斯坦政治(1967-1987)
黎巴嫩战争及其后果(1982-1987)
内部裂痕:以色列社会的两极化
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1967-1987)
大起义之路
第七章 大起义及其政治后果(1987-1996)
性别与阶层
奥斯陆和平进程之后
在政治的阴影里:宗教、民族主义及多元文化主义
第八章 后锡安主义的繁荣时代
学术之争--后锡安主义学者
政治背景
学术背景
其他历史时期的去锡安化
后锡安主义诗歌、流行音乐和文学
后锡安主义戏剧和电影
后锡安主义传媒
第九章 自杀之路:奥斯陆协议寿终正寝与毁灭之路
第二次大起义
孤注一掷的殉道倾向
后锡安主义的灭亡
后记后阿拉法特及新沙龙时代
参考文献
大事年表
人名表
词汇表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