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虫名,为鳞翅目,夜蛾科。分布于中国华北、东北及日本,幼虫为害大豆,题为尽按谈将叶片食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可将叶食光,仅剩叶脉,造成落花落荚。
- 中文名 豆卜镆夜蛾
- 拉丁学名 Bomolocha tristalis Lederer
- 界 动物界
- 目 鳞翅目
- 科 夜蛾科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3~14 mm,翅展28~32 mm,前翅灰褐色,中横线内前缘有1不规则四边形黑色区,环钟处企此黑色区内中室的基部有半圆形白色区,外围棕黑色,中间色淡有1长形黑斑,前缘有3个黑点,亚端线由1列黑点组成,端来自线为1列新月形黑点。后翅灰褐色。幼虫末幼虫龄体长27~30 mm,头部绿色,有较小的黑褐毛片,背线、亚背线为半透明绿色,不甚显著,气门浅白色,腹足4对,行动似尺蠖。腹足趾钩为单序中带。蛹体长11 mm~13 mm,近纺锤形,红褐色至黑褐色腹部末端有钩刺4对,中间1对粗长而卷曲。
生活习性
据吉林、黑龙江哈尔滨观察,1年发生1代,越冬虫态不详。在6~7月间,在豆田可见各龄幼虫,直至8月上旬豆田仍有幼虫广友镇李排为害。幼虫行动活泼,爬新星续帝行时前几个腹节弯曲成拱桥状,食害豆叶成孔洞或缺刻。7月上旬至8月丰掉量配散概确中旬化蛹,蛹期15~17 d。8月初至9月上旬均有成虫羽化。成虫有趋光性,夜间活动。幼啊程既向思概争虫多在豆株上部为害,习性活泼,受惊即跳落地面或豆株中部叶上。老熟后在卷叶内化蛹或入土营土室化蛹。
防治来自技术
农业防治
在大豆收获后,实行秋翻,可使部分在土中越冬的夜蛾类受到机械损伤死亡,或破坏越冬环境,增加死亡率。
药剂防治
360百科 在幼虫2~3龄阶段进行。
(1)常规喷雾。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调将称空却四教画敌畏乳油1 000~l 500倍稀释液,2.5%溴氰菊酯3 000~4 000倍稀释液规独展讨劳衣,或20%杀灭菊酯3 000倍稀释液。
(2内具才你血)超低容量喷雾。50%杀螟硫磷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每 早重短限师收探hm2用量2.25~3 kg。
生物防治
(1)银纹夜蛾、银锭夜蛾。可利用苏芸金杆菌可湿性粉剂或乳剂1 000~1 500倍稀释液喷雾。
(2)银纹夜蛾、红棕灰夜蛾还可利用其核型多角体病毒进行防治。
灯光诱杀
大多数种类对黑光灯有趋性,在成虫发生盛期前诱杀,具有较好的防见味胡马脱都采血市也治效果。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