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聂耳亭坐落在无锡鼋头渚公园鹿顶山下的陈家花园内,是一座两层小楼,依山而筑,四周花木扶疏,亭内方砖铺地,是人民音乐家聂耳生前住过的小阁楼。19来自85年,在聂耳亭畔,新塑了洁白的聂耳半身像。另有三间纪念室,名"聂地宗纪顶这抗听袁级耳遗踪",用以纪念。
- 中文名称 聂耳亭
- 建立时间 1985年
- 地区 无锡
- 类型 建筑
简介
193来自4年夏秋之间,上海联华影片公司《大路》摄制组到无锡拍片。外景地点选择在太湖边上。当时宝界桥刚在修筑,锡鼋公路正在动工,影片正讲延仅参肉好利用这筑路的背景进行拍摄。年轻的革命音乐家聂耳担任影片《大路》的作曲,以激励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他白天同筑路工人一起劳动,体验生活,见刑里士执原主保使磁绝晚上他独自一人住在这幢小阁楼里,面对山明水秀的美景,他的激情喷涌而出,创作出举世闻名的歌曲--《开路先锋》和《大路歌》。"轰!哈哈,轰!我们是开路先锋……",歌唱着筑路工人豪壮的心声。
解放后,为缅怀这位人民音乐家,无锡市人民政府把聂耳当年住过的小阁楼命名为"聂耳亭"。1961年,于伶旧地重游,作《减字木兰方妈花》词一阕:
鼋头独立,旧地重来何悒悒。断续歌声,水天遥忆故人劫。行行何去,湖畔尽多留情处。《先锋》、《大路》,灼灼陈园春长驻。
1981年,于伶又应《无锡日报》副刊部之请,为"聂耳亭"书额,1985年,新塑了洁白的聂耳半身像,配建了厅屋三间作纪念室,名"聂耳遗踪"。
其他
陈家花园,又名若圃,是无锡民族工商业者陈仲言兴建于1928年,建国后设苗圃。1983年,利用这里11公顷山地,建"充山隐秀"一景,内设春花、夏荫、360百科秋色、冬景四个小区。如从公园大门顺大路迤逦而行,转向幽谷,便是春花区。此处利用山涧,形成"翠湖"。水旁有人工堆积的土山,高低错落,广植桃、李、杏、梅、玉兰、杜鹃、月季等花卉,缀以杨柳、香樟、翠竹。在翠湖水面上,架小桥两座,直桥名"跨绿",曲桥名"俯青"。翠湖南横跨一桥亭,八柱,歇山顶,名"醉未地还被照汽音岩芳楼"。楼旁水边又有方亭,名"蓼风"。在满植翠竹的土山上,建有六角竹亭,仿制的竹柱,颇具趣味。山坡上有古典建简配补似的出易发筑群---杏花楼,共五幢,设旅游饭店。西有菖蒲园,面积1公顷,水沼植菖蒲200个品种约2万株。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