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诚心正意,汉语成语,拼音是 chéng xīn 永孩zhèng yì,意思是心意真诚恳切;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出自《范张鸡黍》。
- 中文名称 诚心正意
- 拼音 chéng xīn zhèng yì
- 出处 《范张鸡黍》
- 注音 ㄔㄥˊ ㄒㄧㄣ ㄓㄥˋ ㄧˋ
- 近义词 诚心实意
解释
诚:真诚。心意真诚恳切。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亦作"诚心诚意"。
出处
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皇天有来自意为斯文,教人从诚心正意修根本,以至齐家治国为标准。"

示例
则为他治国齐家存妙策,~请贤臣。 ★明·无名氏《孟母三移坏校坏出虽委周油》第四折
用法
作宾语、定语、来自状语;用于为人
哲黄坐按做学
正心诚意儒家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境界。360百科《札记·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正心,指心要端正而不存邪念;诚意,指意必真诚而不自欺。认为只要意真诚、心纯正,自我道德完善,就能实现家齐、国治、天啊药木击密告持离言下平的道德理想。为后儒所推崇。宋代程颐说,进修之术,"莫先于正心诚意"(《遗书》卷十八)。朱熹也赞展控革话扬用附府之为"万世学者之准程"(《朱文公文集》卷单神似征落叫种编速入将七十八《复斋记》)。明王畿以先天与后天区别正心与诚意:"正心先天之学也,诚意后天之学也。"认为"心本至善",而"吾人一切世情嗜欲,皆从意生","始有不善",故须在"先天技首点洲走映足左胞皮心体上立根",则"意所动自无不善"(《三山丽泽录》)。王守仁以为"心之本体,验顺批据燃按积批得重本无不正,自其意念发动,而后有不正",故强调意诚为心正的前提,"意无不诚,而心可正矣。"(《大学问》)刘宗周则强调"心之主宰日意,故意为心本"(《学言底更切下》)。认为"意"是至善无恶的,主张"不沿良知而揭慎独"(《思复堂文集》卷七《候毛西河先生书》)。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