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万民自然保护区

百科

供书赶香供菜神今顺万民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中亚热带原生性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生态(存)环境为主,全面保护常绿阔叶林,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的生物物种资源和自然环境,是集动植物物种与生态保护、水源涵养、科普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对外交流与合作、生态旅游、永续利用自然资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

  • 中文名 湖南万民自然保护区
  • 海    拨 332m
  • 面    积 20610hm2
  • 地    点 湖南省西北部、湘西自治州永顺县

地理位置

  永顺万民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湘西自治来自州永顺县境内,武陵山脉中段,东与本县杉木乡、万坪乡、毛坝乡接壤,南与永顺县两岔乡毗邻,西与龙山县塔泥乡相连,北与龙山县猛必乡和桑植县的河溪乡相依。

  地理坐标为:东经109O38'-109O47',北纬29016'-29O24'',南北长19.8km,东西宽14.2km,总积20610hm2。境内最高峰岩门,海拨224.8m,最低点海角溪溪口,海拨332m,取载阿量阶不眼相对高差892.8m。

自然条件

地质地貌

  保虽胞重倒周止把货喜氢护区位于武陵山脉中段360百科,属新华夏隆起带的西缘,中亚热置危临同带季风区,山体走势呈北东--西南走向。

  保护区以东大界、西大界两条大山脊为基本骨架,岭谷平行相间,呈不对称"册"字形地貌,石灰岩、板页岩、砂砾岩间杂混生,在地貌形态上表现为两条大界高耸,坡侧陡峻,坡度一般在40-60度之间宗硫印师行请势话可演文,界与界之间为石灰岩溶地貌,山体相对矮小,山顶浑圆,坡度平缓,具有起伏大、多垭口的地貌特征,平均海拔650m,最高处1224.8m毛威太少,最低处332m,相对高差892.8m,高差较为悬州被慢技然占殊,河流侵蚀切割深度电论获植优百体讨达200-300m,沟谷相间,山势雄伟。

气候

  保护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4℃,无例言丝至欢免球成霜期250-260天,日平均气温≥10℃的年活动积温5210℃,年降雨量365.9mm,相对湿度在80%以上带出犯物钱,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干湿季节不明显,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土壤

  保护区的地貌特征,强烈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导致土层一般浅薄,质地较粗,土体中夹有大量的石砾和半风化碎片,土层分化不明显。但由于母质的不断更新,土壤中的盐基块某才脱误服加因新风化物的不断加入得以补充,加上气候温凉,植被茂盛,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所以土壤一般薄而不瘠,尤以表土较为疏松肥沃。山坡平缓地带及台阶地,由于不断接受堆积下来的泥土,土层较厚,有检特镇载的可达2-3m。土壤垂直分布明显,从山脚到山顶土壤垂直分布为何永兵红壤(黄红壤)--黄壤--山巴考地黄棕壤。山坡稻田多为淹育性水稻土,山间谷地稻田多潜育性的阴山冷侵田食边飞了

水文

  保护区地处猛洞河言袁日把何及澧水南源上游地区,区内大小河流25条,水系呈树枝状分布,河流宽窄不一,有"四十八湖,四十八溪"之称。岩板溪为示些序帮照入控乎念简操澧水南源上游干流酉水河的源头,河面宽度10-15m,其特点是坡降较大,水流湍急,水量充沛,水力资源丰富。

社会经济

  1、行政区划,人口数量及民族组成

  保护区包括万民乡的五伦、克西、西库、松竹、凤岩、老寨、洞坪来自、苗寨、朱龙、王家、出谷、360百科万民、海角、后界14个行政村,盐井乡的红岩、李家、小肖热州穿记露映华国、新场、盐井、天远、卡塔7个行政村,毛坝乡的农林、盘龙、五寨、二湾4个行政村,共25个行政村,共有居民点8棉事挥祖蒸有0个4130户,人口17430人,劳动力9469人,占总人口55%,在人口民族希题席组成中,汉族2963人,占人口数17%,土家族13770人,占总人口数的79%,苗族523人,占总人口数的4.0%,回族174人。

  2、交通、通讯

  永顺万民自然保护区管理站设在永顺县万民乡的万民岗,距永顺县城45km,核心区无公路通过,交通闭塞,缓冲区仅有经万民岗、洞坪至五伦的乡级公16比露品与植老km,沿线连接14个比器鲜村和沿海角溪至苦竹湾的村触兰求兴级公路11km,小头双安正致考优去路48条。保护区内每个村开通绿站飞由纸东优了程接电话。

  3、土地现状与利用结构

  保护区现有土地总面积206画化听这10hm2,其中林财轴营几考析业用地面积20213hm2,占98.1%,非林业用地面积397hm2,占1.9值础概标市就%。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8192hm2,占林业用地90略善系来标%,灌木林地面积2021hm2,占林业用地的10%。有林地中,林分(特用林)面积18054hm2,占林业用地89.3%;竹林面积138hm2,占0.7%,主要为山杂竹。非林地中主要是耕地,面积根具358hm2,占非林地的90.2%,其它用地39hm2,占9.8%。耕地中,水田128hm2,占耕地的35.8%,旱土230hm2,占耕地的6乎误船己激而师黄年向4.2%。森林覆被率达告慢本换构97.8%,土地利用率弱座状章达100%。​

现状评价

万民自然保护区

  1、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

  永顺万民自然保护区由于地形复杂,沟谷纵横、高低悬殊、气候、土壤呈明显的垂直变化,形成区内多种多样的独特生态小环境,气温相对较低,雨量充沛,湿度较大,雾日较长,为各种不同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永顺万民自然保护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处边陲,交通不便,运输困难与龙山印家界自然保护区连成一体,形成我国中南地区少有的面积较大、保存较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被率97.8%,是澧水支流酉水河上游主要溪流的发源地。保护区内森林茂密,净化能力强,由于地处边陲,自然环境受人为活动影响相对极小,环境优美而清静。根据永顺县环保部门的监测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大气质量、水质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规定的一级指标,环境质量达到优良。

  2、脆弱的生态环境

  保护区地处永龙大界的侧翼,为典型的中低山区,境内主要分布板页岩、砂砾岩构成的山脉,其问广布石灰岩类、大部坡度陡峻,最大坡度近800,土层瘠薄、岩石裸露,据调查,岩石裸露达50%以上的林地达11400多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5.3%。

  保护区历年来的经营经验表明,天然原生植被一旦遭到破坏,极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由于板页岩、砂砾岩形成的土壤相对疏松,保护区独特的森林环境,使区内降雨相对较多,陡峻坡面上的泥土失去原生植被的固定极易被冲刷。

  脆弱的生态环境,客观上要求对这一地区进行保护,2001年进行的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已将区内36度以上的林地划定为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加强对这一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

  3、生物物种多样性、稀有性

  境内一般海拔在800-1000米之间,最高海拔1224.8米,四周相对高差400-600米。保护区从岩门至观音殿分成南北两个区域,北区由南至北逐渐倾斜,南区由北至南逐渐倾斜。四面高,中间低洼,是两个山势自然封闭的峡谷地区。区内森林植被茂密,遮天蔽日,珍禽异兽活动频繁,奇花异草处处可见。该地区植被类型主要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主要是常绿栎类、樟属、楠属、杜鹃花科等珍贵树种;常绿落叶阔叶林多为次生性,主要常绿阔叶树种有黄樟、湘楠、润楠、闽楠、石栎、黑壳楠、女贞、椤木石楠、米槠、桂皮等,尤以樟科、壳斗科占优势,分布广,资源多,成为该区典型的区系代表树种,局部区域,闽楠、润楠占优势,黄杉也有一定数量的分布,闽楠、润楠、黄杉、红豆杉常为建群种;落叶树种有香果树、响叶杨、翅荚香槐、缺萼枫香、麻栎、板栗、黄檀、凹叶黄檀、榆树、光皮树、黄连木、皂荚、灯台树、四照花、野漆树等树种,其中又以香果树、响叶杨、翅荚香槐、缺萼枫香占优势,常见这四种落叶树种为建群种。除以上树种外,西库村亚湖沟至松竹村铅锌矿有一片沿海拔650米左右呈带状分布的南方红豆杉建群种,五伦村三叉脑还有榉树桂花建群种。灌木层有杜仲、黄檀、卫矛、冻漆、盐肤木、木姜子、榆树、假死柴、朴树、胡颓子等伴生种。

  据调查,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共有187科,812属1997种。其中蕨类植物32科74属184种;裸子植物8科14属16种;被子植物147科724属1797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125科605属1591种,单子叶植物22科119属206种。双子叶植物中,古生花被亚纲94科403属1140种,后生花被亚纲31科202属451种。据统计,自然保护区内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中,具有较高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的珍稀濒危、渐危植物有银杏等4种;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附录中,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有29种,其中I级保护有南方红豆杉等4种,Ⅱ级保护有巴东木莲等25种。

  保护区的动物区系在地理区划上属东洋界中印亚界的华中区。保护区内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植物种类,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多种多样的生态小环境,为野生动物的繁衍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理想的栖息场所。由于万民岗自然保护区与龙山印家界自然保护区紧密相连,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桑植县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仅60km,为大中型动物正常活动区域,动物种群存在补偿关系。保护区内已知脊椎动物有154种,其中:哺乳纲7目20科37种,鸟纲12目33科79种;爬行纲2目8科23种。其中蛇类有8科16种;两栖纲2目7科16种。昆虫种类繁多,现已具名的昆虫有19目121科456种。据专家推测,保护区昆虫种类约有数千种,贝类16种。寄生蠕虫35科88种。保护区内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2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有金钱豹、白颈长尾雉和金雕三种,二级有黑熊、猕猴、大灵猫等23种。野生动物种类之丰富,是湖南小区域面积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小区域之一。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地理演变过程中生物的"天然避难所",因此,保护区内物种资源极其丰富,是天然的"植物物种宝库""动物的王国",是开展生物研究的理想场所。

  4、植被类型多样性、典型性

  保护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群峰叠嶂,最大高差达892.8m,形成多样的独特生态环境,为各种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区内植被类型多样,除了地带性植被一常绿阔叶林外,还分布有暖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温性针阔混交林、落叶阔林等3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29个群系,包括了我国中亚热带地区植被类型的典型性、多样性和系统性,这在我国同纬度内是不多见的。

  5、多样的生态功能

  保护区内茂密的森林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水土保持、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生态效益方面发挥着巨大功能。区内的森林覆盖率达97.8%,它象一个巨大的天然水库,在雨季提供蓄水,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在旱季,为发源境内的河流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为农田灌溉,人畜饮水以及水电站提供充足的水源保证,产生良好的生态功能效益。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