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箕门,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在大腿内侧,当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布有股前皮神经,隐神经和大隐静脉,股动、静脉。主治小便不利,遗溺,鼠蹊肿痛,阴囊湿痒等。直刺0.5-1寸,避来自开动脉。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中文名 箕门
- 隶属经络 足太阴脾经
- 出 处 《针灸甲乙经》
- 操 作 直刺0.5-1寸,避开动脉
- 功 能 健脾渗湿,通利下焦
穴位简介

箕门穴Jìmén(SP11) 属足太阴脾经
定位
取穴方法箕门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当血海穴与冲门穴连线上,血海穴上6寸。
解剖
在缝匠肌内侧缘,深层有大收肌;有大隐来自静脉,深层之外方有股动衣守磁、静脉;布有股前皮神经,深部有隐神经。
主治
1)小便不利,遗尿。
2)腹股沟肿痛。
人鲁阿声乙苗向煤同争体穴位配伍:配太冲穴腹股沟疼痛。
操作
刺灸法:避开动脉,直刺0.5~1寸。
附注
穴义:脾经气血在此形成风气。
名解:箕,土箕也,担物之器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脾土360百科物质在本穴运行转化。本穴物质为血海穴水湿云气胀散而来的风气,至本穴后风气变为强劲之势并吹带脾土物质随其而行,穴内的脾土物质如被土箕担运而出,故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风气及随风气吹起的脾土尘埃。
运行规律:脾土尘埃随风气循于穿为却角未脾经上行并沉降于本穴的上部区域。
功能作用:运化脾土微粒输送人体各部。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穴位功效
位停队波置:大腿内侧,血海上6寸,血海与冲门的连线上,当髌底内侧端上8寸凹陷处。
《针灸甲乙经》:“在鱼腹上,越(起)两筋间,动脉应手”;《千金翼方》:“在阴股内起脉间”;《医学入门》:“血海上六寸”;《针方六集》:“下气冲五寸。”
功效:调下焦,利水。
功用:健脾渗湿,通利下焦。
主治:古代记述:癃闭,小便难而白,淋,遗溺,鼠鼷痛。
主治停季革段记执笑步病症: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潴留,遗尿,遗精,阳萎得穿沙保述初夫跑,睾丸炎,腹股沟淋巴结炎,阴囊湿疹。
近人报道:下肢无角怀妈树那抗济瘫痪(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等),前列腺炎。
住 方例:遗溺:箕门、素航棉班通里、大敦、膀胱俞、太冲、委中、神门。
刺灸法:直刺0.5~1.存5寸。禁直接灸,艾条灸5~10分钟。
穴位定位
标准定位:在大腿内侧,当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
取法:正坐屈膝或仰卧位,当缝匠肌内侧缘,距血海上6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大收肌。皮肤由股前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的脂肪增厚,内有股前皮神经、隐神经与其亲该武致伴行的大隐静脉,及该静脉与深静脉的交通支。大腿筋膜内侧与前面较外侧薄弱。针由皮肤、皮慢吃菜作工全米达快成下筋膜穿大腿阔筋膜,在缝匠肌内侧入大收肌。前肌的中下部形成内收肌管的前壁,后肌和股内侧肌形成该管内外侧壁,管内有股动、静脉声善强委火经行正许及隐神经通过。大收肌由闭孔神经与坐骨神经的分支支配。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