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特拉遗址

百科

来自特拉是约旦著名的古城遗址,位于约旦首都安曼南250千米处,西隔阿拉伯谷地与巴勒斯坦相邻。佩特拉是约旦古代文明的象征,阿拉伯语的意思是"被凿开的岩石"。佩特拉古360百科城位于干燥的海拔1000米的高山上,并且处于与世隔绝的深山峡谷中,它紧靠山岩巨石,周围则悬崖绝壁环绕。古城中的宫殿、庙左胜处攻钱农慢拉宇、陵墓、住房、剧场、浴室等几乎全在岩石上贵希放触背雕刻而成,是名副长头倒率温区吗奏水其实的"石头城"。

  • 中文名称 佩特拉遗址
  • 外文名称 Historic Remains of Petra in Jordan
  • 所属洲 亚洲
  • 所属国 约旦
  • 地点 佩特拉,安曼以南

遗迹介绍

  约旦著名古城遗址。为公元前4-公元2世纪纳巴特王国首都。位于约旦安曼南250公里处。希腊文意为"岩石"。"旧约全书"称其为"塞拉"。公路到元前1世纪,在国王阿来自雷特斯三世统治时极其繁荣,疆土曾扩大到大马士革。公元106年,被罗360百科马帝国皇帝图拉真军队攻陷,沦宪研劳物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这里曾作为商路要道盛极一时。3世纪起,因红海海上贸易的兴起代替了路上商路,佩特拉开吃九预座律排秋职号始衰落,7世纪被阿拉伯军队征服时,已是一座废弃的空城。1812年为瑞士人J.L.伯尔克哈特重新发现。

  Described by the UNESCO as "one of the most precious c功善做难台井说ultural properties of man's cultural heritage, Pet斗重找总位八危马十草南ra is an archeological site on the slope of Mount Hor. It is one of the new wonders of the world and is famous for it频否岁斤普更的短轻s rock cut arc东除移稳脱hitecture.

建筑结构

  峡谷中的佩特拉古城

情存鲜亚杀料宁连生国  佩特拉古城处于与世隔绝的深山峡谷中,位于干燥的海拔一千米的高山上,几乎全在岩石上雕刻而成,织连门组弱服降九止周围悬崖绝壁环绕,其中有一座能容纳两千多人的罗马式的露天剧盟早动用尽解师场,舞台和观众席都是从岩石中雕凿出来,紧靠岩山巨石,风格浑厚,另外在古城东北的山岩上,有一规模宏伟,建筑精美的石窟,是两着著正底扬庆小希促代国王的墓室,共3层,下2层用山岩就地雕凿,上一层用平整巨应侵心派湖此大的石块堆砌而成。

  佩特拉遗迹有一条长约1.5公里的狭窄峡谷信道。峡谷最宽处约7米,最窄处仅两米左右,两侧雕凿有洞窟和岩墓。峡谷尽头豁然开朗,耸立着一座高约40米、宽约30米的依山雕凿的哈兹纳赫殿堂,造型雄伟,有6根罗马式门柱,分上、下两层,直至洞顶。横梁和门檐雕有精细图案。穿过哈兹纳赫殿堂前面的小谷,有古罗马剧场遗迹。剧场后面有一处开阔山房负参川死贵式地,城市依四周山坡建筑而成,有寺院、宫殿、浴室和住宅等。还有从岩石中开凿出来的水渠。现设有佩特拉石窟博物馆对佩特拉遗迹进行发掘和保护。

史沿革

  佩特拉城为公元前4~公元2世纪纳巴泰王国首都。位于约旦安曼西来自南 250公里处。希腊文意为"岩石"。《旧约全书》称"塞拉"(Sela)。公元前1世纪, 在国王阿雷特斯三世统治360百科时极其繁荣,疆土曾扩大很首经富值到大马士革。公元 106年被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军队攻陷,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曾作为商路要道盛极一时。3世纪起,因红海海上贸易兴起代替了陆上商路,佩特拉开始衰落, 7世纪被阿拉伯军队征服时,已是一座废弃裂二受析岁屋受则的获滑的空城。1812年为瑞士人J.L.伯尔克哈特重新发现

  这座石城是2500年前纳巴泰民族鬼斧神工的见证。纳巴泰人是阿拉伯游牧民族,约在公元前6世纪从阿拉伯半岛北移进入该地区(今天约旦和南叙利亚境内)。佩特拉是条识于款记仅曾磁他们建造的最引以为豪的安居地。

  公元前4世纪,由于佩特拉地处亚洲和阿拉伯去欧洲的主要商道附近,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们押运着满载货物的骆驼队经过佩特拉门前--阿拉伯的香、经波斯湾输入的印度香料、埃及的黄金以及中国的丝绸,源源不断地运往大马士革、泰尔以药石妈攻足坏责航依怕良及加沙等地的市场。与此同时,佩特拉还是通往希腊和地中海各地的门户,接近商道线的纳巴泰人得天独厚,赢利不少。他们有时也采取不法的海盗行径,但大多数时候是靠收取途经货物的税和过路费获利依输缺万特练还读每煤的。他们有时也为旅客、商队及牲口做向导,提供食物和饮用水等有偿服务。当时的佩特拉可算是个文化交流中心。

  到了2世纪末,交易的中心转移到幼发拉底河,纳巴泰人便逐渐被人淡忘了。公元黄立福4世纪,地震毁坏了这座古城,许多人丧生,还有许多人逃离此地。公元636取需需面无五将上罪脸死年,古城终被废弃。从此,佩以群杀杂特拉由生机勃勃的贸易中心变成一座死城,12世纪以后更是如同从人间冷校误言去蒸发掉一样销声匿迹了。

标志建筑

  哈兹纳宫

  佩特拉城有一座位于广场正面的宏伟宫殿--哈兹纳宫。它是佩特拉最负盛名的建筑。宫室雕凿在陡峭而坚固的岩石上,共上下两层,高50米,宽30米。底层由6根直径2米的大圆柱支撑着前殿永样只宜各道庆威威问,构成堂皇的柱廊。顶层6察父混响没零根圆形石柱附壁雕成,柱与柱间是神龛,供奉着圣母、带先降斤有试合来翅武士等神像。这些像比真人还要大,栩栩如生,威严肃穆,颇具神石亲粒缩极苏春韵。左右殿堂上是造型独特、左右对称、线条粗犷的壁画。然而真正使哈兹纳宫声名远扬的还是其独特的色彩,由于整座建筑雕凿在沙石壁里,阳光照耀下,粉色、红色、桔色以及深红色层次生动分明,衬着黄、白、紫三色条纹,沙石壁闪闪烁烁,神奇无比。美国考古学家斯蒂芬斯在初次见到突然展现在眼前的哈兹纳宫美景时赶全以服听讲够么,称其为"一座神庙,精致清晰,宛如一颗嵌在岩石壁必他顶基坐上的浮雕宝石。"

  佩特拉城的欧翁石宫

  欧翁石宫几百平方米的大殿内居然没有一根支撑的柱子,真是巧夺天工。欧翁宫的两侧是石窟之两短引府群,向东西两侧延伸,远远看去,密密麻麻,如蜂巢一般。石窟内有住宅、寺院、浴室和墓窟。

  罗马式露天大剧场

  罗马式露天大剧场看台依托山坡呈扇形散开。舞台用巨石铺砌而成,由几十层阶梯石座环护着,犹如众星捧月。更神奇的是,在音响系统尚未发明的久远年代,可容纳6000人的剧场居然有天然的音响效果!只要站在舞台前的中心点击掌、说话,便能形成强烈的回音,而且声音可以清晰地扩散,即使坐在最后一排也能听得一清二楚。剧场内每隔10层阶梯就筑有一个通道,整个剧场可容纳几千名观众。

地理位置

  佩特拉 的地理位置极其神秘并很特殊,唯一的入口是狭窄的山峡。此峡谷最宽处约7米,最窄处仅能让一辆马车通过,全长1.5千米左右。进入峡谷,甬道回环曲折,险峻幽深,路而覆盖着卵石。峭壁上的岩石,在风雨长期作用下变得平整光滑,似刀削斧砍。顺峭壁仰望苍穹,蓝天一线,壮观而又美丽,"一线天"的名称由此而来。

  公元1812年,佩特拉被一个名叫约翰·伯克哈特的瑞士探险者重新发现。此人能说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打扮得像一名穆斯林。他说服了当地的一位向导,表示希望能在一座墓前敬献一头山羊(因为他听到传说这座墓的附近有一座被埋没的城市)。那位向导便带着伯克哈特沿着如今游客到佩特拉的必经之路锡克--一条深陷在岩石的狭窄的裂缝行进。当他们沿着狭窄、隐蔽的锡克前进时,忽然间看见了阳光照射下的宝库正面,毫无疑问,这样的经历在任何时代都给人一种惊奇的感受。

历史价值

  罗马风格化的佩特拉古城

  佩特拉古城反映了纳巴特王国五百年繁荣时期的历史,古城多数建筑保留了罗马宫殿式的风格,表明古纳巴特人曾受到罗马文化的影响,因此,从古城的遗迹,我们可以了解古纳巴特文明,还可以从中了解到许多罗马文化,是罗马文明研究的重要参考。公元3世纪以后,佩特拉成逐渐趋向衰亡,并从此沉睡了一千多年。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保护措施,设立专门机构来管理,使得古城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198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城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保护。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