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菑,汉望目察而光语汉字,拼音为zī,zì,zāi。
- 中文名称 菑
- 拼音 zīzìzāi
- 注音 ㄗㄗˋㄗㄞ
- 简体部首 艹
- 部外笔画 8
基本信息
难纪每河兴皮划菑
注音:ㄗㄗˋㄗㄞ简体部首:艹,部外笔画:8,总笔画:11
繁体部首:艸,部外笔画:8剧井,总笔画:14
五笔86&9爱即甚的迫背据气8:AVLF 仓颉:TVVW 郑码:EZKI
笔顺编号:12255525121 边破银再告证地四角号码:44603 UniCode:CJK 统一来自汉字 U+83D1
基本字义
● 菑zīㄗˉ
◎ 初耕的田地。
◎ 开荒:"厥父~,厥子乃弗肯播。"
◎ 姓。
其它字义
● 菑zìㄗˋ
得球县经率立材◎ 插入:树立:"察其~蚤不齵,则轮虽敝不匡。"
◎ 枯死而未倒的树:"周公之状,身如断~。"
《西游360百科记》第八十七回:兹因郡土宽宏,军民殷实,连年亢旱,累岁干荒。民田菑而军地薄,河道浅而沟浍空。
◎ 车辐插入毂中的部分。
◎ 矮墙。
◎ 剖析。
其翻日至把它字义
● 菑zāiㄗㄞˉ
度段正迅术似企材协◎ 古同"灾":"不逢天~,不遇人害。"
方言集汇
◎ 粤语:zi1 zoi1 ◎ 客家话:来自[台湾四县腔] zih1 zai1 [客英字典] zih1 zai1 [海陆丰腔] zih1 zai1 [梅州腔] zii1 [宝安腔] zu1
◎ 潮州话:之余1 之埃1 ,ze1 [潮阳]zu1 ,zai1(tsur [潮阳]tsu ,chai)
English
to weed grass; land which has been under cultivation for one year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菑zī〈名〉
(1) (形声。从艸,甾( zī)声。荒地,故从艸。本义:古代指初耕的田地)
(2) 同本义 [field that has been under cultivation for one year]
菑,不耕田也。--《说文》。按,古文从田,360百科巛声,小篆又加草耳。不耕田者,不耕而才耕之田也。
不耕获,不菑畲,则市光小散曲船外满财争利有攸往。--《易·无妄》。董遇注:"菑,反草也。"
田一岁曰菑,定查离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畲。--《尔雅》
耕获菑畲,时时利赖其用。--明· 徐光启《甘薯疏序》
(3) 又如:菑畲(开垦一年和三年的地);菑亩(初耕的田地)
(4) 直立而枯死的树木 [withered trees]
日差其菑其翳。--《诗·大雅·皇矣》
周公之状,身如断菑。--《荀子·非相》
词性变化
◎ 菑zī〈动〉
(1) 开垦;耕耘 [open up wasteland;reclaim wasteland;plough and weed]
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书伯绿师血·大诰》
(2祖很供蒸然克减至氧八) 又如:菑畲(耕耘;又耕稼钟政断六首肥速育促研呼为民生之本,故以喻事物的根本);菑攘(开拓;平定)
(3) 另见 zāi"灾"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菑 ·康熙笔画:14 ·部外位帮宣害西零完笔画:8
〔古文〕࠙�࠙缩激够宜�ࠚ�《唐韵》侧持切,音缁。担粒超学感计了手形北右《说文》不耕田也。《徐曰》从艸从ࡿ�从田。ࡿ�,川壅也,田不耕力每动道区界欢民配则艸壅塞之。《尔雅·释地》田一岁曰葘。《注》今江东呼初耕突例地反草为葘。《诗·小雅》于此葘亩。《疏》葘者,灾也,始灾杀其草木也。《易·无妄》不葘畲。《疏》不敢首发新田,惟治其葘熟之地。
又水名。《山海经》常蒸之山,葘水出焉。
又地名里且剧。《史记·孝景帝纪注》葘川县,故剧城。
又姓。《通志·氏族略》孔融集有葘庄,青州人。
又《正韵》将来切,同灾。《诗·大雅》无葘无害。
又《韵会》侧振吏切,音厕。木立死曰葘。《诗·大雅》其葘其翳。
又《周礼·冬官·轮凯雨钱所父干人注》察其菑蚤不齵则轮,虽敝不匡。郑注菑辐入毂中者谓建辐也。泰山平原所树立物为葘。声如胾。博场体零燃立枭棊亦为菑。《前汉·武帝纪瓠子歌》隤林竹兮揵石葘。《师古注》石葘,谓থ�石立之也。
又资四切,音恣。剖也,裂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居干之道,葘栗不迤。
又与椔通。《荀子·非相篇》身如断葘。菑、缁、椔诸凯整能良字从ࡿ�作。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