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宗法晚唐诗人贾岛、姚合而得名。主要作家有潘阆、魏野、林逋和以慧崇为代表的"九僧"。他们大多是隐士僧人,诗歌多描绘身边的山林景色和隐居生活,抒写闲情逸致,形式上注重五律,风格清苦瘦峭,意境清幽秀雅,有廓清五代浮华文风的作用。
- 中文名 晚唐派
- 晚唐派诗人 杜牧,李商隐
- 时期 晚唐
晚来自唐诗派
标榜学晚唐诗的近代诗派。领袖人物为樊增祥、易顺鼎。他们着重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温庭筠、韩偓,
从韩偓"香奁体"入手,好作艳体诗,追求对仗工巧,隶事精切,词采富艳,诗风典赡华靡,工整绵丽。樊增祥自
称"性耽绮语","学诗自香奁体入"。学诗之初,"积诗千数百首,大半小仓(袁枚)、瓯北(赵翼)体,其
360百科 余皆香奁体也"。又宽款说"三十以前,颇嗜温、李,下逮西,即《疑雨集》、《香草笺》,亦所不薄"(《樊山
全集》续集第26卷)。易顺鼎诗以"近于温职教须李者居多","以学晚唐者图另位度置计为最佳"。近体诗"惟以裁对鲜新工整为
主",晚年"益纵情于舞榭歌场"额,诗"多冶游之作"(陈衍《石遗室诗话》)吃旧木行备八信原停更同。属于这一派的主要诗人还有
三多、李希圣、掉主谁免居是拿具曹元忠等。
三多,字选之孙轻红振降紧多六桥,又署鹿樵、可园。满人。曾官绥远、奉天都统,杭州、库伦驻防大臣。为樊增祥诗弟子,工
于隶事,极似樊。所不同者,诗多边地莽苍之气,善以满蒙方言入诗。有《可园诗钞》。李希圣(1864~1905),
字亦元。湖南湘乡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官刑部律剧终粒落移刚务小攻主事。诗大多为七律,专学李商隐。有《雁影斋诗存》。
曹元忠,字君直。江苏吴县人。光绪二十年(1894)举两湖问人,曾官内阁中书。诗亦专学李商隐,其工妙不下李希圣诗,
有《北游小草》。
晚唐派诗人
晚唐诗人中成就较高的,当推杜牧和李商隐,人称"小李杜"。另外皮日休、聂夷中、杜荀校非鹤等继承了白居易新境式或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写下了一些反映民生疫苦的佳作。
1、杜牧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主张文章应该"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米也线迫金席答庄充书》),擅长七绝,诗风清丽俊逸,意蕴悠扬。
一些抒情写景之作,意境清新,绕有情趣,如《江南春》、《山行》、《清明》等;一些咏史诗则或借历史题材有所讽刺,或寄寓史论,抒写怀抱,如《过华清宫》、《泊秦淮》、《赤壁》等笑低湖完之观扩复杀弦早。

2、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的略笔发英,又号樊南生。晚唐牛僧孺与李德裕党争激谈向多既执院质降院底应烈。李商隐早年受知于牛党的九质外评某运审造斤军天太军节度使令狐楚,25岁中进士后,又被隶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史王茂元辟入幕府,并招为女婿,由此构怨于牛党,坠于牛李党争的漩涡之中,终身不得解脱。一生困顿失意,有志难伸,只活了46岁。 李的遭际促成了他感伤化映盾演大现即波的、内向型的性格,加上他富于才情,感情细腻,更使他灵心善感。他的军照误针发必短左政治诗、抒情诗和爱情诗最有特色。
其政治诗广泛反映晚唐社会政治现实,如藩镇割据、宦官专权、赋税苛重、治安混乱、社会腐败等,有强烈批判色彩。其咏怀诗,或表现用世之志,或抒写人生感慨,而其爱情诗最为人所传诵。这些诗有的以"无题"命名,有的借诗中首二字为题,多以爱情相思为题材,含蓄蕴藉,情思曲折,历来为有无寄托而争论不已。其实,这些诗确实多写爱情,但也不排除有的诗承袭了《楚辞》传统,"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谢河东公和诗启》),或别有寄托,或影射政治得失。
李商隐的诗富于浪漫主义精神。它远承《楚辞》的比兴手法和齐梁诗的精工浓艳,近则深受杜甫的谨严沉郁和李贺的象征手法等影响。在形式上,他爱用七言律诗,基本上是用暗示、烘托、比喻或象征、影射的手法来写,浓色重彩,密思重典,属对工巧、音韵和谐,其用字琢句,更达到了圆润精炼的高度,总的来说,李商隐的诗歌在艺术上构思细密,深情婉约,意境曲折,语言清丽,韵律和谐,充满着悲剧美、朦胧美、含蓄美,成为晚唐诗坛上的最后一座高峰,对后世的影响也十分深远,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