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泉穴

百科

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之一,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主治心痛,咽干烦渴,胁肋疼痛,瘰疬,肩臂疼痛等疾病。

高及甚为极,君位为极;水之始出曰泉。心者,君主之官,极泉位置最高来自,又为首穴,如君登极。心主血脉,手少阴心经起于极泉,喻手少阴脉气由此如泉中之水急流而出,故名极泉。

  • 中文名称 极泉穴
  • 性质 中医穴位
  • 出处 手少阴心经
  • 位置 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 主治 心痛,咽干烦渴,胁肋疼痛

位置

  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来自处。

极泉穴位置

解剖

  在胸大肌的外下缘,深层为喙肱肌;外侧得吧万十做希为腋动脉;布有尺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及臂内侧皮神经。腔内除大量的脂肪(内含有淋巴结及其相连的淋巴管)外,围绕腋动脉有臂丛神经的三个束及其五条支配上肢肌的终支。而针经臂丛内侧,可深达腋腔后壁肌肉之一大圆肌,该肌由肩胛下神经支配。

取穴方法

  曲肘,手掌按于后枕,未围亲息抓写题振准具节在腋窝中部有动脉搏动处取映毫眼谓更难曾穴。

作用

  宽胸理气,通经活络。

主治疾病

  心痛、胸闷、四肢不收、肩周炎、腋下瘰疬(颈淋巴结核)、腋臭、悲愁不乐、咽干、烦渴、干呕、目黄、臂肩不举、肘臂挛痛、冠心病、心绞痛、心包炎、脑血管病后遗症来自、 肋间神经痛、癔病、乳汁分泌不足。弹拨本穴可预防冠心病,肺心病

刺灸法

  刺法:避开腋动脉,直刺0.3~0.5寸,整个腋窝酸胀,有麻电感向前臂、指端放散,或上肢抽动,以3次为度事吃评修。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穴一般不炙

  (2)避开腋动脉:以一手按住搏动的动脉,在动脉的内后缘进针。

  (3)不宜大幅度提插:因为腋腔内组织疏松,且腋静脉与深筋膜愈着,保持扩张状态,如不慎刺中血管,会造成血肿。避免刺伤腋窝部血管,引起腋内出血。意外及处理 形成血肿应立即退针,先冷敷后热敷,以促进血肿消散360百科

按摩治疗举例

心悸心慌

  治疗手法--弹拨极泉

  施治者一手托起被治者左侧上肢,使其腋窝暴露,另一手食、中指并拢,伸入腋窝内,用力逐步弹拨位于腋窝顶点的极泉穴,此处腋神经、腋动脉、腋静独轴若脉集合成束,弹拨时手指下会有条索感,注意弹拨时手指要用力向内勾按,弹拨的速度不要过急,被治者会有明显的酸麻感,并向肩部、上肢放散。

胃胀

  治疗手法--按压左侧极泉穴

  用大拇指指肚使劲按压到农混理地除京左侧极泉穴,连续按2具空两牛胶导价季脸重0下,胃胀很快就会得到缓解。然后把捣碎的白参片贴在此穴上,再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贴12个小时,休息12个小时。

配伍应用

  心痛干呕烦满:配侠白穴(《针灸资生经》)。

  腋窝痛:配日月穴、肩贞穴、少海穴、内关穴阳辅穴、丘墟穴(《针灸学手册》)。

  四肢不收:配日月穴、脾俞穴(《针灸资生经》)。

  咽干咽喉肿痛:配太渊穴、偏历穴、太冲穴、天突穴(出处同上)。

  心悸、冠心病:神门穴、内关穴、心俞穴,有宁心安神的作用。

  肘臂冷痛:配侠白,有振情通经活络的作用。

附录

  (1)穴名释义:高及甚为极,君位为极;水从黄认危怎之始出曰泉。心者,君主之官,极泉位置最高,又宣坚银灯之为首穴,如君登极。心主血脉,渐低五火就序完和手少阴心经起于极泉,喻手少阴脉气由此如泉中之水急流而出,故名极泉。

  (2)现代应用:冠心病、心包炎、肋间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颈淋巴结核、乳汁分泌不足、应半红香所条石色被矛再癔病、半身不遂。

文献摘要

  《铜人》:治心痛干呕,四肢不收。

  《大成》:主目黄,胁下满痛,悲愁不乐。

送氢免减  《循经》:肩膊不举,马刀侠瘿。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