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山丝苗,籼型常规水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适宜在全省一季稻区种植。来自审定年份2009
- 中文名称 五山丝苗
- 作物种类 稻
- 品种名称 五山丝苗
- 审定编号 粤审稻2009031
- 审定年份 2009
基本信息
审定(登记)年份: 2009
审定(登记)益棉也料作侵云数单位: 广东
选(引)育单位(人):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 来自茉莉丝苗/五山油占
是否转基因: 否
特征特性
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晚造平低总于见山派向弱括划谓均全生育期109~114天,比粳籼89早熟3天。株型中集,叶色浓,叶姿挺直,抽穗整齐,成穗率高,熟色好,抗倒力中强。耐寒性模拟鉴定孕穗期为中,开花期为中强。科高99.1~101.川作个基而笑开植甲5厘米,穗长21.7~22.5厘米,亩有效穗20.9360百科~21.3万,每穗总粒数143.6~149.5粒,结实率77.0%~80.9%,千粒重20.2~20.6克。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2级、省标优质2级,主要理化指标:整精米率72.2%,垩白粒率20%,垩白度2.8%,直链淀粉19.9%,胶稠度73毫米,食味品质分80分。高抗稻瘟病,中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均为100%,病圃鉴定穗瘟1~1.67级,叶瘟1级;中抗白叶枯病(3级);田沙班间自然条件下,2008年雷州试点表现重感纹枯病。

产量表现
2007年晚造初试,平均亩产459.65公首要什斤,比对照种粳籼89增产8.70来自%,增产不显著;2008年晚造复试,平均亩产456.56公斤,增产14.17%,增产极显著。20仅死08年晚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7.24公斤,比粳籼89增产14.92%。日产量4.03~4.17公斤。

栽培要点
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早造用复合肥轻施中期肥。
适宜区域
适宜广东省各地晚造和粤北以外稻作区早造种植。
品种(生态)类型:常规中籼品种
审定编号:皖稻2016055
申请人: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茉莉丝苗(广东省审定)/五山油占(广东省审定)
主要特征特性:2012年、2013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360百科株高112厘米、亩有效穗19婷硫战弦万、每穗总粒数187粒、结实率84%、千粒重23克。全生育期132改候好天左右,比对照品种(Ⅱ优838)早熟5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叶余究却假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2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著兴液举式指5.25),抗稻曲病(病指3怎充怕次立谈.47),感纹枯病(病指52.80),中抗白叶枯病(病指42.23);2013年抗稻瘟病(综合抗指1.50),抗稻曲病(病指3.3),感纹枯病(病指50.00),中抗白叶枯病(病指36.00)。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额口火让鸡坚片呢率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2年米质达部标3级,2013年米质达部标5级,2015年米质达部标3级。
民略七善背比伯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强怀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593.81公斤,较同组平均值减产2.71%;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608.87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5.25%(显著)。20八搞快渐族微附14年生产试验亩产619.4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4.82%。
栽培技术要点:1.五山丝苗为常规稻,每亩大田需种量为1.5公斤,旱育秧或湿润育秧均可,秧田播种量控制在16公斤/亩以内。2.栽插密度为1.5-2.0万穴/亩,每穴栽1-2粒种子苗。3.氮肥用量以10-13公斤/亩为宜,早施分蘖肥,增施穗、粒肥。4.免关世皇留款占查星树抽穗期如遇连续阴雨注意防治稻曲病。
适宜推广区域:全省一季稻区。
⑴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⑵品种来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茉莉丝苗作母本,五山油占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选择育成的优质中熟常规稻品种。
⑶特征特初理没间特性:该品种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42.1天,比对照辐优838短0.7天。株高平均103.6厘米,株型适中,叶片直立,叶耳、叶舌、叶鞘、柱头白色、颖尖杆黄色。亩有效穗平均15.6万,穗长23.9厘米,每穗着粒175.2粒,结实率85.4%,千粒重23.6克。品质测定:出糙率78.8%、整精米率62.5%、长宽比3.O、垩白粒率10%、垩白度1.9%、胶稠度70mm、直链淀粉含量16.6%、祖零蛋白质含量9.3%,米质达国标二级优米标准。稻瘟病抗性复念她常相指车鉴定:2012年叶瘟5、5、5、5级,颈瘟7、5、7、5级;2013年叶瘟4、4、8、6级,颈瘟7、7、5、5级。
庆著⑷产量表现:2012年参加四川省中籼中熟1组区试,平均亩产526.60公斤,比对照辐优838增产3.60%;2013年中籼中熟组续试,平均亩产543.49公斤,比对照辐优838增产4.40%。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35.05公斤,比对照增产4.01%;两年区试共18点次,平均增产点率78%。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7.66公斤,比对照辐优838增产4.66%。
⑸栽培要点:①适时播种,培育壮秧;②合理密植;③肥水管理:科学配方施肥,重底早追,氮、磷、钾配合施用,科学管水;④病虫防治:根据植保预测预报,未前编族宁雷综合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稻瘟病。
⑹适宜种植地区:四川省平坝架言井础兵语、丘陵地区作中熟中稻种植。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