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顺地区博物馆位于贵州省安顺市礼堂路17号。邮编:56100爱院紧0 该馆建立于1984年,隶属安顺地木区文化局。
- 中文名称 安顺地区博物馆
- 地理位置 贵州省安顺市礼堂路17号
- 始建时间 1984
- 上级部门 安顺地区文化局
- 馆藏珍品 汉代铜斧与铜壶等
馆舍简介
该馆经过数年的工作,在文物普查方面,已 经掌握了全区文物分布情况,对保护文物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已先后联合举办了安顺地区碑刻拓片展览、王宅明书画展、贵州革命文化史展览。但由于经费等原因,该馆没有距正触费金值剂章推出具有相当规模的基本析知减者陈列。
馆藏文物
该馆现征万控向片守方法得集了少数民族服饰30余件套,碑刻拓片、陶器、青铜器、书画116件。其中,文物价值较高的有汉代铜斧与铜壶,明永乐八年(低值宜手别1410)普定卫指挥使夫人俞氏墓志铭,清末袁锡臣手书楹联等。
发展历史
蜡染 古称蜡撷。是贵州各少数民族共有民级告搞究包进慢氧做能间传统印染工艺。"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欲去蜡,则花纹如绘"(《贵州通志》)。蜡染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流行于汉唐,兴盛于宋元。1987年在安顺市平坝县桃花村苗族刘姓来自的一座洞葬群棺中,不但发掘了汉唐时代的陶釜和酒具,而且首次发掘了宋代笔会轮滑把彩色蜡染褶裙,灿然如新,图案为"鹭丝鸟纹",款式与现代苗族褶裙相差无几。
安顺素有"蜡360百科染之乡"的美誉,今北京故宫博物院就陈列有清代皇家宫廷珍藏的一幅安顺市郊苗族蜡染背扇扇面。
黄果树全附脚朝答即地区民间蜡染源远流长,以言货建甚约石头寨为例,这里百分之助和八十以上的人家设有染缸。布依族姑娘从十二三岁起,便开始学习蜡染技术,妇女人人能画蜡,故名"蜡染之乡"。
蜡染实际上分为蜡画和蜡染两种形式。蜡画是用铜刀(蜡画工具)醮上高温加溶的蜂蜡,在白布上信手画出,花鸟鱼虫,江河湖泊,唯妙唯哨,板向未苏来低居实率尽栩栩如生,然后绘画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填以各种颜色即成。蜡染是将画好的作品通过防染,煮沸、去蜡、漂洗、花现。加之,神秘莫测的冰纹,使蜡染更具抽象画派的韵味。蜡染在安顺苗族布依族妇女中,颇为盛行。苗族图案带有史书性质,似铠甲,象岁笑可移洲存他际简盾林文字,或写意、或抽象,任随驰骋;布依族大多是图腾图案,有太阳纹,有云雷纹、有回纹、有铜鼓纹,连续对称,古朴典雅。蜡染布料常用作衣裙、围腰、床单、背扇、帐檐、挎包、帽子、时装。各种蜡染工艺品已是中外游客追求的烈刑氧居手时尚。
出版著作
该馆已编印《安顺文物》、《王若飞故居》文物丛书上下特清济例万状视妈独组织撰写《文物志稿》、《中国文物地图集、贵州分卷》的有关条目;还为《贵州文化旅游指南》、《贵州文化》、《贵州文物》等书刊提供稿件数十篇。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