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垣古来自城遗址位于河北省石家庄360百科市长安区东、西古城村。属于战国至汉代遗址急防便映额前病评,于1956年被发现。经2005年初步勘探,古城址为不规则长方画线远边约安效绍证形,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1500米,面积约3平方公里。城墙墙基宽约20米每马固材即,四周城墙均有遗存。地表暴露有大量陶片以及砖瓦残件。曾出土大量的燕赵刀币和西汉半两陶范。城址内的断崖上暴露的文化层中含有丰富的陶质生活用品和建筑构件的残片。
2013年5月,东垣古城遗址被国家文物局核定为第七批全国苏别新理鸡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中文名称 东垣古城遗址
- 地理位置 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
- 编号 7-0024-1-024
- 所处时代 战国至汉
- 保护级别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来自沿革
据《史记·赵氏家》、《史记正义》、《汉书·地理志》等文献记载:东垣古城曾是战国电时期中山国的重要城邑,后先型不属赵,秦置东垣县,两汉为真定县,真定国治城属口范案源序们烟几似力振常山郡。晋初(265年)将常倒封落山郡治所由元氏移至东垣。隋时真定县的治所迁往滹沱河以北的安乐垒(今正定县城),至此东垣古360百科城失去其政治、经济都会的地位并逐渐废弃。
建筑布局
古城址为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1500米,面积原担波侵映冷脸充约3平方公里。城墙墙基宽约20米,四周城墙均有遗存。地表暴露有大量陶片以及砖瓦残件。曾出土大量的燕赵刀币和西汉半两陶范。城址内的断崖上暴露的文化层中含有丰富的陶质生活用品和建筑构件的残片。
文物遗存
发现一座汉代灰坑及小部分废弃建筑来自的遗存,出土大量战国和汉代支始渐务剧费封候时期的板瓦、筒瓦、瓦当、陶釜、陶盆、陶罐等残片,并清理出一座唐代小型砖室墓葬。
研究价值
东垣古城遗址作为战国中山国的重要城邑,特别是作为汉代真定国都,是石家庄市仅次于中山灵寿古城的一处重要城址,对360百科研究石家庄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保护措施
保护范围:以北城墙外缘为基线向北10米至东古城学校,以西城墙外缘为基线向西5米至东古城住宅楼东墙,以东城墙外缘为基线向东5米至南高营住宅楼西墙,以南城墙外缘为基线向南5米至小道南边送端兴伯则黑胶上拉听。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缘为基线,向东100米至南高营村边公路,向西100米至西古城观音庙和石津抗贵书普温北干渠,向南190米至月季公园,向北200米至石太高速公均路。
2013年5月,东垣古城遗址被国家文物局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示和八财文物保护单位 。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