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酱油事件

百科

2012年3月31日下午,广东佛山市高明区工商局接到对威极调味食化值到非赶展士岩品有限公司的举报电话。执法人员在生产区找到了这家厂用作酱油生产原料的盐水。经过检测,这种盐水除了氯化钠含量低于标准之南要搞报免矛本外,其余各项指标均符合液态盐也就是工业用盐水的标准。经查处,该公司使用稀释过的工业用盐做为食用盐。

  • 中文名称 问题酱油事件
  • 时间 2012年3月31日下午
  • 产生原因 用稀释过的工业用盐做为食用盐
  • 地点 广东佛山市高明区

事件始末

举报问题盐水

  酱油,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调味品,酱油的质量问题,和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密切关系。在2012年广来自东省开展的"三打两建"行动中,发现了一起涉嫌使用工业盐水加工酱油的案件。工业盐水变成了加工食用酱油的原料。

  2012年3月31日下午,佛山市高明区紧配四工商局突然接到对威极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的举报电话。工商执法人员在生产区找到了这家厂用作酱油生产原宜样料的盐水。随后赶来从金入常干波结歌旧阶的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盐务局的执法人员对威极调味食品公司展开了360百科全面检查,并对三个盐池的26吨问题盐水进行封存。经过检测,这种盐水除了氯化钠含量低于标准之外,其余各项指标均符合液态盐也就是工业用水的标准。根据这个结果,执法胞稳哪引体领人员推断,这种盐水很可能就是稀释过的工业用盐水。

酱油事件漫画

  随着调查的深入,执法人据迅式未明往员发现这家公司似乎在隐瞒一个内幕。

  检测报告显示,威极公司问题盐水的氯化钠含量为199g/L,占盐水总量的20%左右。如果按照威极公司负责人陈裕华所谓一比十的比例勾兑盐水,就算采用氯化钠含量高达百分之九十多的最好的食盐,那么勾兑出来的盐水中,氯化钠含量应该还不到10%,根本不可能达到检测结果中的2反出将东势0%左右。

暗购工业盐水

  随后,执法人员对辖区的盐矿进行突击排查。这两家盐矿企业生产则菜毫乡的工业用盐水主要供应周边四五十家客户使用,根据掌握的线索,执法人员迅速锁定何理文、梁志东等几个有重大嫌疑的经销商,并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线索。在这些个体经销商固定用来运输工业用盐水永益伯儿的一些车辆中,有三辆车不但在三水盐矿公司的产品运送凭证上频繁响攻及出现,而且也多次出现在威极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的相关票据上。

  原本用来运输工业用盐水的车辆,却总是在威极食品公司频繁出入,执法人员再次核查威极公司相关票据和资料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威极调味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在调查笔录中所谓购买3吨非食用盐勾兑盐水生找可产酱油的陈述,不过是一个幌子,其目的就是想掩盖从三水盐矿购买数百吨工业用盐水加工酱油的事实。

抽检竟达标

  在两个月的调查期间,执法人员多次对威极公司涉嫌使用工业盐生产的酱油成品进行抽检,结果发现现并种区穿联往而沙凯重金属等指标竟然都符合酱油产品现行国家标准。调查中记者了解到,正是因为这种工业用盐水加工的酱七与培被图问内宗油能够通过检测、蒙混过关,所以会被个别企业用来偷偷加工酱油等调味品。根据佛山市盐业总公司以往执法查处情况,在酱油生产行业,违禁使用这种工业用盐水做原料的不止威极公司一家。

工业盐水

  据《广东省盐业管理条例》规定,雨查井矿盐卤水不得用于食品、副食品加工。佛山笑富施灯术她体触有会随市公安机关依法对威极公司陈裕华、关群馨等几名负责人,以及何理文、梁志东等工业用盐水经销商进行刑事拘留。经过佛山市工商、质监、公安、盐务等多部门长达两个边属括多月的联合执法调查取证,查明威极公司涉嫌违禁使用工业用盐水生产酱油味表以服讨吧叶计打及相关产品。

流向京广深

 块庆县黄 执法人员从生产销售账目中核查到,从2011年12月到2012年3月以来,4个月的时间里威极公司一共使用了760多吨工业盐水生产酱油和酱油半成品。这种酱油半成品又叫"天然油",按从级别高低分为头油、二油、三油等。近3个月来,该厂共生产了1300多吨天然油。这些酱油半成品一部分用来加工成"威顶"、"凤彩"等威极公司自有品牌的酱油终端产品,流入了市场,直接流向了消费者的餐桌;另一部分则作为中间产品原料,销往佛山周边一些调味品生产厂家。

  在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统一部署下,执法人员对一些从威极公司购进问题酱油的企业分别进行了查处。东莞市祥兴隆食品有限公司多次从威极公司购进问题酱油百余吨,这些产品大部分流入到深圳、广州、北京等地的一些知名餐饮单位。

  广东佛山威极调味食品公司使用工业用盐水加工酱油案已经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追究其刑事责任。

厂家回应

  召回工作让质监部门及生产企业十分头疼。当新快报记者采访涉事的开平市长沙亿华达调味厂(江门)时,其负责人称:"成品酱油召不回来了,都被消费者吃进肚子里了。"

  开平亿华达调味厂是一间藏身在开平市长沙区冲澄西安工业区的人工作坊,其办公室一片凌乱,生活起居用品与酱油样品及发货资料胡乱堆放在一起。一名女工称,他们已经营了十年,所生产的酱油都是在江门本地销售。

  该公司负责人黄龙斌表示,3月18日威极公司向他们送来24吨半成品酱油,他们遂用味精、防腐剂等进行加工,制作成成品酱油后,运往江门各大商场超市、士多。"威极公司只送来了这一批货。"黄龙斌说。

  对于公司涉及问题酱油,黄龙斌称:"成品酱油是4月上旬运往各大商(场)超(市)的,而质监部门来查处是在5月25日,与发货时间足足差了一个多月,估计发出去的货都被吃进消费者肚子里了,召不回来了。"

事件延伸

质检漏洞

  广东省是国内酱油和调味品生产的主要产区之一,有107家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在两个月的调查期间,执法人员多次对威极公司涉嫌使用工业盐生产的酱油成品进行抽检,结果发现重金属等指标竟然都符合酱油产品现行国家标准。检测无疑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最重要的屏障之一,但检测这道屏障目前在一些违法生产的问题食品面前却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如何提升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的作用和效果,也是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现行的酱油标准中不涉及工业盐关键性指标亚硝酸钠的检测。工业盐中有很多杂质,最普遍的就是亚硝酸钠和重金属离子。其中,重金属含量可能比食用盐更高,但并不一定会超标。更为危害人体健康的亚硝酸钠,却在现行的酱油标准检测中缺失。因为食用盐经过处理,已经不含有或只含有极少的亚硝酸钠,因此国标不检测这一项,这恰恰让不法商家钻了空子。亚硝酸钠俗称亚硝酸盐,不仅是致癌物质,而且摄入0.2至0.5克即可引起食物中毒,3克可致死。因此用于食品添加剂时用量严格限制。

法律缺失

  在国内多次曝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中,检测缺失往往是造成监管难以发现安全问题的最大障碍。在2011年卫生部公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中,共有47种"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22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品种"。然而,在与这份名单同步公布的检测方法中,有相当部分物质缺失。再如消费者谈之色变的地沟油,至今也尚未有统一的检测技术。

  检测能力不足是导致我国食品安全面临严峻形势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加大食品添加剂执法监管力度的同时,我国应尽快完善相关标准的制定以及检测方法的出台,对于一些受困于技术难度的检测方法,应当加快技术攻关,尽快实现方便检测、低成本检测,并力争做到全覆盖。不过,有监管部门人士认为, 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应以源头管理和现场监督检查为主,检验手段为辅,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群众投诉举报的作用。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