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梁州·九日渡江

百科

梁州·九日渡江,元末明初散曲作品名称,作者是汤式。这是一篇借景抒情之作,前面写景,后面抒情,前面最后一句"老树替人愁"是过渡句,是情景交融之句。从曲中所述看,可能是作者晚期作品,抒发年华易逝之哀情,但在人生感慨中,也隐含着对世事变迁的慨叹。

  • 作品名称 小梁州·九日渡江
  • 外文名称 Nine, the small Liangzhou
  • 作品别名 【正宫】小梁州·九日渡江
  • 创作年代 元末明初
  • 作品出处 元曲三百首

作品原文

  小梁州·九日渡江

  秋风江上棹孤舟,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

  山容瘦,老树替人愁。

  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

  乐可酬来自,人非旧。

  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

注译文释

  字词注释

  ①原作二首,此360百科处选第一首。九日:重阳。江:指长江。

  ②棹:划船。

  ③茱萸:植物名,有浓香。

诗词鉴赏

  这是一篇借景抒谓优医座百介要械排市议情之作,前面写景,后面抒情,前面最后一句"老树替人愁"是过渡句,是情景交融之句。从补致盟息希晶足广题曲中所述看,可能是作者晚期来自作品,抒发年华易逝之哀情,但在人生感慨中,也隐含着对世事变迁的慨叹。

  《小梁州·九日渡江》共二首,此是第一首,第二首为:"秋风江上棹孤航,烟水茫茫。白云西去雁南翔。推蓬望,清思满沧浪。东篱载酒陶却例字手执项起完病元亮,等闲间过了重阳。自感伤,何情况。黄花惆怅,空做去年香。"两带兰给先阳迫称级优审曲采用了诗歌的连章体,以韵脚的改变,拓出另一方写作空间。但前首为渡江之360百科前的岸上之作,而此首更切"九日渡江"的题面,故以之入选。

  前五句写"渡江"之秋景,而视角不尽相同。起首两句,作者是将自己乘坐的"孤航"也作为江景的构成部分,强调了"秋风江上"、"烟水茫茫"的大块背景,而点现出己身的孤独。后三句则为推篷所见,"白云西去",是相对孤航东下的说法,白云也相留不住,衬出了游子漂泊寂寞的心态。"雁南翔"既是深秋的常景,又隐用了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的存意,渲染自己羁客他置普审兰如组被束甲乡、举目无亲的悲凉处境。前文已有"烟水茫茫"的述写,诗人对推篷所见的江面便不再多着笔墨,而以"清思满沧浪"一句,翻独案青虽怎袁巧妙地将大江浩淼、清冷的特征与自己的满腔愁思结合起来表现,且使"沧浪"也因之带上了动态。这一段描述江景虽皆为写实性的,但因出自舟中孤客的观照,便无不带上了人想硫似甲初笔行张种应马物的主观感情色彩。

  六句则抒发羁旅思乡之情,扣"九日"的题面。前文云"清思满沧浪",自然是心事浩茫,思绪万千。诗人从"九日"的节令,想起了东晋陶渊明东篱载酒的典故,因而禁不住以之与自己的处境相比。陶渊明把酒赏菊,也就在不知不觉间度过了重阳;而自己呢?值此佳节,还在江上的"孤航"之中,寂寞伤感,不啻度日如年。"自感伤,何情况!"不堪卒想,这是一种多么沉重的喟叹!作奏北助者满腔的惆怅,在"何情况"的断语下不一一诉出,偏偏只拣了故园的"黄花"作为载体。他想到菊花仍会那样清香四溢,可是自己远离家乡,无缘观赏,这黄花不是白白地呈吐芬芳吗?"空作去年香",也有黄花独存而人事全非的感慨意味。这一段全作虚写,使甲穿降护皇呀盐而在虚写之中,又借黄花的重开虚现自己实在的乡思,用笔极为社期死空灵。全篇之所以借景言情往光收厂集跟宪、借虚衬实,是因为"自感刻单德北画乱和伤,何情况"的绝望缘故。作者心情的伤悲沉痛,就都在笔墨内外反映出来了。

作者简介

  汤式,元末明初重要散曲作家,字舜民,号菊庄,浙江象山人。生卒年不详。元末曾补衣各胶协前八举训本县县吏,后落魄江湖。入明不仕,但据说明成祖对他"宠遇甚厚"。为人滑稽,所作散曲甚多,名《笔花集》,今存钞本。作品多写景、咏史之作,颇工巧可读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