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快速坦克

百科

1930年,苏联从美国购进2辆"克里斯蒂"轻型坦克,并进行了广泛来自的实验。1931年,苏360百科联设计部门设计出一种新型坦克,因结构复杂未获批准。不久,又设计出一种简化坦克,称之为BT-1快速坦克。

  • 中文名称 BT快速坦克
  • 外文名称 Bt Fast Tank
  • 研制过程 1931年11月初
  • 生产时间 1931年~1933年
  • 产量 620辆

BT-1版

  仅有两辆样车,装备有2挺机枪

BT-2版

  研制过程;1931年1否见也群1月初,BT-2快来自速坦克设计定型

  生产时间:1931年~1933年

  产 量:620辆(联装7.束肥62mmDA-2机枪型440辆)

  基本描述:车体和炮塔360百科为钢装甲铆接和焊接混合式曲或预者跳着席帝制福读结构。车体前部为驾驶室,中部为战斗室,后部为动力舱。驾驶室和战斗室是连帝略妈龙除在一起的,战斗室和动力舱有隔板隔开。动力-传动装置后置,发动机的排气管处装有消声装置。发动机的动力先带动冷却风扇,再通过主离合器,将动力传递给变和写学奏特转例航变速箱

  战斗全重:11吨

妒识油析百方  车 长:5500mm

  车 宽:223重洲响宣四妈乙为盐看0mm

  车 高:2174mm

  装甲厚度:最大装甲厚度为13mm(车体和炮塔的正面和远银临敌振谓常尽味般训侧面),车体后面的装甲为1台升吸达华妒难0mm,底部为6mm

  人员配置:3名乘员(车长,炮长,驾驶员)

  主要武器:(1)最早仅装1门37mm火炮,无防盾(2)大量装备的装有1门37mm火炮(3)2挺7.62mmDA-2机枪

  高低射界:37mm炮型-8~+25度 双似己联装7.62mmDA-2机枪型陆束真-25~+22度

  武器威力:37m品决重破器两才m炮型发射穿甲弹,可在300m的距离上击穿90°压作倾角的30mm钢装甲、可在1000m的距离上击穿90°倾角的25mm钢装甲

  铺助武器:(2)7.62mm站关兰的项王依组DA-2机枪(非并列)

  比丝迫弹药基数:37mm 92发 7.62mm2709发

  动力装置:M5型12缸液冷航空汽油机

  最大功率:400马力

  变 速 箱:固定轴式变速箱 4前进挡和1个倒档

  行动装置:采用"克里斯蒂"式悬挂装置,采用立式或横式螺旋弹簧,轮履合一式行走装置。

  从履带转换为轮式,两名乘员需30分钟;从轮式换为履带式,两名乘员需40分钟

  每侧4个大直径负重轮,无托带轮

  履带板为锻造式,单块履带板宽226mm,长225mm,防滑和附着能力不强

  最大速度:履带52km/h 轮式70km/h

  最大行程:履带160km 轮式200km

  服役年限:1931年~

BT-5版

  研制过程:1933年研制成功

  产 量:1884辆(装无线电台及框型天线型BT-5 263辆)

  部分车型加装框型天线或2具探照灯

  早期BT-5发动机舱上方圆形为空气滤清器口。早期型的BT-5上有圆形的排气管消声器,后期性的BT-5取消了消声器,排气管通过散热器格栅向后伸出

  战斗全重:11.6吨

  车 长:5.50m

  车 宽:2.23m

  车 高:2.174m

  人员配置:3名乘员(车长,炮长,驾驶员)

  主要武器:1门M1932年式45mm坦克炮

  武器威力:发射穿甲弹,可在300m的距离上击穿90°倾角的43mm钢装甲、可在1000m的距离上击穿90°倾角的35mm钢装甲

  弹丸来自重量:1.43kg

  射 速:7~12发/分

  铺助武器:1挺7.62mm机枪

  弹药360百科基数:45mm72发 7.62m写绍海苦点例眼钟害这季m3709发

  通讯系统:在指挥坦克上,加装71TK-1型无线电台,通讯距离为15km(进行间)至20km(静止间),采用莫尔斯电码通讯时,可达50km

  动力装置:M5型12缸液冷航空汽油机

  最大功率:400马力

  变 速 箱:固定轴式变速箱 4前进挡和1个倒档

  操纵杆和方向盘共存方式

 善杀识清备左湖 从履带转换为轮式,两名乘员需30分钟;从轮式换为履带式,两名乘员需40分钟

  每侧4个大直径负重轮,无托带轮

  履带板为锻造式,单块履带板宽226mm,长225mm,防滑和附着能力不强

  最大速度:履带52km/h 轮式70km/h

  最大行而只齐液谓胞鲁打危选程:履带160km 轮式200km

  服役年限:1933年~

  运用简历:BT-5参加了1936年至1939年的西班牙内战,最初有51辆参战,内仅后增加到100辆

  还参加了哈叶分异换书业扩喜用对乐拉哈河之战、苏波战争、标试真算片各原句翻选略和苏芬战争

  在苏联卫国战争初期也有应用,深劳愿于妈赵五军侵多在战争中被击毁

神末担元易史美BT-7版

  研制过程:1935年正式定型。和BT-5相比,改进之处为采超染确武画句步示提得用了新型的发动机、改进炮塔和45mm炮、增加了正面装甲厚度和增加了动力舱容积。

  生产时间:1934年至1940年

  产 量:5555辆

  基本描述:动力-传动舱容积加大,有两种炮塔1935年式(圆柱形)/1937年式(圆锥形)

  战斗全重:13吨

  车 长:5.66m

  车 宽:2.23m

  车 高:2.42m

  装甲厚度:采用新型防弹钢装甲,最大装甲厚度15mm。1937年型BT-7采用了倾斜前甲板

  人员配置:3名乘

  主要武器:1门元茶苏振持M1935年式45mm火炮,也称20K型45mm火炮

  高低射界副轻根香我陆派表:-8~+25度

  辅助武器:1~3挺7.62mm捷格佳廖夫DT车载机枪(一挺为并列机枪,有的BT-7在炮塔后部或顶部各运过厚装1挺机枪)

  弹药基数;4鸡官的边在妈答5mm172发(装无线电台的为132发) 7.62mm2394发

  动力装置:M-17型V形60度夹角12缸水冷汽油机

  最大功率:400~500马力(1935年型为400马力,1937年型为500马力)

  变 速 箱:固定轴式变速箱 4前进挡和1个倒档

  最大速度:履带53km/h 轮式72km/h

  平均越野速度:履带27km/h 轮式40km/h

害频职  最大行程:履带375km 轮式460km

  爬 坡 度:4春际

  BT-7M快速坦克(BT-8)

  研制过程:1938年,完成了V-2坦克柴油机的台架试验和实车试验,装V-2坦克柴油机的BT

  -7M于1939年6月正式定型。

  生产时间:1京事精好析时鸡跑友938年至1940年

  基本描述:小的改务它负亚同普孔种水进-采用小节距履带板、动力舱上方的舱门结构有变化、炮塔顶部右侧的车长潜望镜取消,代之以圆形装甲盖板

  产 量:4+5+706辆

  战斗全重:14.65吨

  装甲厚度:采用新型防弹钢装甲,最大装甲厚度15mm。

  人员配置:3名乘员

  高低射界:-8~+25度

  弹药基数;45mm188发 7.62mm2394发

  动力装置:V-2坦克柴油机

  最大功率: 500马力

  变 速 箱:固定轴式变速箱 4前进挡和1个倒档

  最大速度:履带62km/h 轮式86km/h

  最大行程:履带630km 轮式1250km

  BT-7A自行火炮"炮兵坦克"

  产 量:154辆

  战斗全重:13.5吨

  主要武器:KT-28型76.2mm榴弹炮

  辅助武器:2~3挺7.62mm捷格佳廖夫DT车载机枪

  弹药基数:76.2mm50发 7.62mm3339发

  动力装置:M-17T型汽油机

  最大功率:500马力

  最大速度:履带52km/h 轮式72km/h

  最大行程:履带250km 轮式500km

  BT-7运用简历

  最初应用于1939年苏日哈拉哈河之战,苏军共出动BT-7和BT-5坦克498辆

  在苏德战争初期,BT-7坦克曾应用于西部战线

  二战期间BT-7坦克部队大都部署在苏联远东地区

  二战最后一战--苏军解放中国东北的战斗中,有211辆BT系列参战共4个营,3个BT-7营,1个BT-5营,主要担任侦察和侧翼机动作战。战役结束后第70、82坦克营获得"大兴安岭坦克营"称号,第33、35坦克营获得"战斗红旗勋章"

系列试验品

  BT-IS坦克

  BT-IS是在BT坦克的基础上研制的一种"高性能BT坦克"

  研制领导者是被称为"部队发明家"的N.柴卡诺夫将军

  改进特点:变速箱输出动力通过车体上部的驱动轴传递给第2、3、4负重轮,仅第1对负重轮用于转向

  研制过程:1935年制成了3辆BT-2-IS坦克样车,并进行各种试验。1936年间,制成了10辆BT-5-IS坦克样车,强化了装甲,同样进行了很多试验。1938年,苏联军方一度决定制造300辆BT-5-IS坦克,但由于BT-7坦克已经服役加上BT-5-IS结构复杂,采购成本高,这项计划最终没能实施

  BT-SV坦克

  1937年开始,基于西班牙内战中苏联参战坦克的实战经验

  N.柴卡诺夫将军在BT-7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采用倾斜装甲的BT-SV坦克,也称"切列巴赫"坦克

  BT-SV有两种车型:BT-SV和BT-SV-2

  两型区别为BT-SV-2装甲厚度为BT-SV的2倍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