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海权策》--外交、海洋经济及海上力量是一本研究中国海权发展战略的学术专著。
姊妹篇《2049年的中国海上权力》 于2015年4月1日出版
- 中文名称 中国海权策
- 作者 新华出版社
- ISBN 978-7-5011-9966-2
- 页数 278
基本信息
该书全面分析了中国海权发展的先天禀赋、国际环境、历史传统积淀及时代特征等条件,系统规划了海权战略目标体系;重点论述了外交、海洋经济及海上力量这三大战略手段如何为既定来自的战略目标服务。作者善风入多洲尽的论证逻辑充满了近360百科乎冰冷的理性,但字里行间却又饱含激情。
书名: | 中国海权策 |
: | |
: | |
: |
图书目录
自序
第一章 梦想花零他护顾烟与争鸣
第一节 百年海权梦想 / 3
一、历史铸就百年梦想 / 设交开车马阿白3
二、现实呼唤强大海权 / 5
第二节 中国海权研究的现状 / 11
培迅济需述 一、情况介绍与形势分析 / 11
二、战略研究 / 13
三、研究评论 / 17
第三节 中国海权发展战年司位示速却略的争鸣 / 18
第二章 中国海权发展的条件及环境
第一节 中国海权发展引你的自身条件 / 27
一、中国具备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先天禀赋 / 27
二、中国态批条比流钟水久用或海权发展面临着诸多先天缺陷或不足 / 28
第二节 中国海权发展的两大前提 / 31
一、时代条件的限制 / 31
二、中国和平主义停脸边林议具外交传统的影响 / 33
青庆安续决晶印体顶入谈 第三节 中国海权发展面临的外部环领市春掉云境 / 37
一、美国的遏制 / 38
二、日本的制衡 / 48
三、印度和澳大利亚作用的不确定性 / 55
四、周边其他邻国的猜忌与防范 / 58
五、联下房广煤黄目合遏制的风险 / 59
第四节 中国海权发展的机会 / 63
小 结 / 66
第三章 中国海权的战略目标
第一节 海权战略目标的确定原则 / 71
一、基于中国海权利益的分布 / 71
二、根据中国陆权优势的递减原则 / 79
三、对自身实力的客观认识 / 81
四、必须符合和平发展的大战略 / 94
第二节 中国海权发展目标的总体规划 / 99
一、中国近海海洋权益的基本诉求 / 100
二、地区性海上军事强教府香据倍投师选游国 / 111
三、世界性海洋经济强国 / 117
四、世界海洋新秩序的重要塑造者 / 119
小 结 / 121
第四章 外交革新与海权发展
第一节 外交思维的革新 / 128
一、韬光养晦思想的局所白顶们树审记三矛限及困境 / 129
二、韬光养晦思想对当今中国外交实践的影响 / 133
三、外交思维革新与中国海权的发展 / 134
第二节 超越韬光养组房缺晦 / 138
一、威慑策略的应用与反思 / 138
二、重新审视"不结盟"政策 / 145
三、重视间接战略 / 148
第三节 开诚布公、增信释疑--构建友好的海权发展环境 / 150
一、海权发展中的大国外交 / 152
二、加强海上睦邻外交 / 161
改杨易沙纸振 三、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 164
四、熟练应用国际法,扩大在海洋秩序中的话语权 / 170
第五章 中国海洋经济
第一节 缩队机钢响粮剂周亮升波海洋经济在中国海权战略中的地位--它既是中国海权发
展的主要目八盾死立只的, 也是中国海权发展的主要手段 / 177
第二节 支撑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地理空间 / 180
一、主权范围极般训去六迫路内的海洋地理空间 / 180
二、公海和"区域" / 185
三、合作开发的海洋空间 / 189
第三节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192
一、中国海洋经济成就斐然 / 192
二、中国海洋经济依然大而不强 / 193
第四节 中国海洋经济战略 / 197
一、加强海洋经济体系改革和制度建设 / 197
二、提升海洋科技水平,以科技促发展 / 199
三、积极维护、拓展海洋发展空间 / 201
第六章 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及应用
第一节 中国发展海上力量的必要性 / 207
一、应对海上强权、局部冲突和局部战争的需要 / 208
二、强大的海上力量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条件 / 213
三、强大的海上力量也是中国履行国际责任的要求 / 214
第二节 中国海上力量的任务 / 216
一、获取第一岛链内的军事优势、维护核心利益 / 217
二、在西北太平洋、北部印度洋海域维持有效存在 / 218
三、全世界范围内的非军事应用 / 220
第三节 中国海上力量的塑造及应用 / 224
一、基本原则 / 224
二、力量建设方略 / 227
第四节 中国海上力量的应用原则 / 243
一、强调积极防御及预防性战略 / 243
二、重视争取国际"合法性" / 248
结 语 构建中国海权发展战略 / 257
参考文献 / 263
后 记 / 277
媒体推荐
《中列裂错染动这多差国海权策》:理性靠谱的海权战略规划
随着中则用些后命看让难怎件望国日益走向海洋,有关海洋问题和海权战略来自类的著述可谓汗牛充栋。然而,老生常谈者甚多,创新的东西甚少;亢奋激昂的言辞绍居多,理性的分析研究较少;空洞感性地叙述较多,严谨工整的论述较少。胡波博士的《中国海权策》--外交、海洋经济及海上力量一书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海洋问题形势360百科分析、背景介绍、情照安司曲曾直损土委粒况梳理和口号呼喊,力求通过理性地分析自身条件、实力及环境,清晰地界定中国海权的战略目标体系,并详细规划外交、海洋经济及海上力量的三大战略手段,堪称是一形衣情次全新的学术尝试。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自序、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国海权战略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第二章是中国海权发展的战略环境,分析了中国海权发展的条件、制约因素及优劣势;第三章是中国海权战略目标的确定原则,作者根据海权利益的分布、地缘的远近、自身实力和和平发展大战略四大原则规划了中国海权战略的三大目标体系;第四、五、六章及结语集中论述了中国海权发展的三大战略手段,即外交、海洋经济及海洋力量。本书系统规划了中国海权在近海、西北太平鱼表油气免管点收跑洋和北部印度洋、世亮凯何喜社期纸流界其他海域三类不同空间范围内京府扩实的海权目标体系,并重点论述了头的益外交、经济和军事三大族沙包更察答易夫实现手段。
该书体现了难得的理论勇气,不时闪现着创新的思维之光。该书首次提出地区性海上力谁印东深督量、国际海洋政治大国、世界海洋经济强国三大战略目标体系,对厘清中国海权的空间及边界大有裨益。海权的发展意味着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同步提升,作者认为中国海权的拓展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外交思维的革新,本书对 "韬光养晦"外交思维进行了总结和反思,认为不能一味的对自己的外交战略和政策模糊表达,而要清晰的向国际社会传递更加清晰的信息,"中国海权的战略目标见增定乱王及修究竟是什么,边界又刘调细在什么地方"等。在追求和谐的同时,也要善于斗争,以恰当的方式实施威慑策略,传递战略意图,减少利益损失和战略误判的可能。关于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作者提出,中国应以主权胡甲抗哪础价范围内的海洋空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为基础,积极参与公共海洋空间(公海和"区域")的开发并争取在其他国家海洋空间(专属经济区和激大陆架)的合作机会。在拓展海洋批黄房空间的同时,以海洋科技赢得竞争力。关于海上力量的发展,作者也有不少真知灼见,例如,作者明确论证了太平洋舰队和南海远洋舰队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实现思路,倡导外交上重新审视"不翻粒蛋叶名结盟"的金科玉律,军备建设上强调系统性和科学性,国际舆论方面,积极争取国际"合法性"。…… 这些提法或思路发人深思,对中国海权战略规划向着纵深前进大有裨益。
全书透露认有力乡内至出冷酷的理性和沉稳的激情。作者无疑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字里行间透露出心系华夏的胸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但对于中国海权发展,他保持了高度的理性。世界大国的历史一再表明,海权的过度扩张会将国家拉入实力透支的泥沼,而且时代条件、中国自身的先天禀赋、面临的国际环境等都决定了中国海权,尤其是制海权的限度。作者认为,中国的海权发展是物质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其目标设计和手段应用的最大特殊性就在于其所追求对海洋控制的有限性和对军事力量应用的极大克制。作者认为,从军事角度而言,在第一岛链内的中国近海,中国可谋求一定程度的优势和制海权;在西北太平洋和北部印度洋,中国则以维持有效存在和基本威慑为主;在世界其他广阔的海洋空间内,中国则只能以各类非军事行动及军事合作为主要手段去追求软性的影响力。中国无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海上强权,地区性的海上力量是可行的目标。"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在近乎冰冷的理性逻辑中,也丝毫未能掩饰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排除万难的激情。作者提出,随着海权内涵的日益广博,实现海洋利益的手段日趋多元,外交及海洋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有可能走出一条新路,以对海洋的有效利用及开发为终极目标,将主要依赖外交及经济手段拓展海洋利益。
该书逻辑严密,论述工整,可读性强。本书无疑是一本学术专著,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海权著作,以具体问题和背景知识介绍为主,如南海问题现状与发展等,而是以理论创新和战略规划为己任,理论性强,注释规范,口号类的语言较少。因而,书中的专业词汇较多,行文较为平和。然而,作者遣词造句幽默,诙谐,通俗易懂,并不妨碍普通读者阅读。此外,作者笔下的中国海权策有目标有手段,并力求在目标和手段间求得一个好的平衡,这种研究方法为中国海权的战略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
本书视野开阔,兼具学术研究和大众读物的特征,文风生动又不失严谨,是值得所有关心中国海权发展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军队官兵及普通大众一阅的优秀作品。
作者简介
胡波,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海权及国际战略问题专家,《人民日报》、《凤凰周刊》、《联合早报》、《南方周末》、《东方早报》等多家境内外著名媒体的特约评论员与撰稿人。长期从事军事战略及外交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领域为海权战略、国际安全及中国外交,曾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观察》、《外交评论》、The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著有《中国海权策:外交、海洋经济及海上力量》与《2049年的中国海上权力:海洋强国崛起之路》。
评论留言